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果翻一下最近几年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媒体对名人言论不分真伪、不加选择的纯客观报道,逐渐多了起来.见诸报端的专家、明星言论越来越"雷"人.  相似文献   

2.
《专家言论与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针对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各种“专家”言论越来越多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认为,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专家”言论过多过滥或名不符实的“专家”频频出现让人忧虑。在不少节目中,所谓的专家“说错话”、“说假话”、“说外行话”甚至误导观众,大大降低了专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此,文章指出:媒体要加强把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正确心态对待专家和专家言论,全面、准确地理解专家的言论,做出对受众真正有益的节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言论”成了报纸和报刊的热门货。各种报刊登“言论”的形式多了,有“议大事”的,有“拉家常”的,有讲“知心话”的,也有“议党风”的。写言论的人也多起来了,不光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理论界的专家写,业余通讯员写言论的也为数不少。我也喜欢写  相似文献   

4.
一、“专家言论热”中的“信用危机” 目前,报纸版面、电视频道、电台频率、网站频道的专家言论漫天飞,唰处可见,或引用专家的只言片语.或专家直接撰写刭章、参与节目制作。从引用数量上来看,大致具有这样的倾向:都市类报纸(频道/频率)、专业类报纸(频道/频率)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党报(新闻综合频道/频率);硬新闻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软新闻;深度报道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动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言论在县级新闻中应有一席之地。认识不到位,言论这面旗帜就扬不起来。现在,县级广播电视台站不重视言论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把言论阵地当作雷池而不敢向前迈人半步,有的怕评不好,论不清而将其弃置一边,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之一。另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是对言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言论具有两重性,一为褒扬,二为批评。把言论看成是“评坏不评好、评劣不评优”、“只贬不褒”的挑刺活,实质是把言论与批评性报道混为一谈,这是某些县级新闻单位长期不敢涉足言论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上的第三个偏差,就是自以为有自知之明,认为写言论作品…  相似文献   

6.
赵琳 《视听界》2013,(1):73-75
一.新闻是英国综艺节目创意的出发点电视要反映社会的渴望和民情。英国专家向我们梳理了目前英国流行的节目:找房子、美食烹饪、子女教育。英国的新闻报道里“房子”是高频的词。比如近期就有“中国新富阶层到英国投资房产”的报道。新闻的新鲜感和热门性,决定了综艺节目可以此为大树的根基。英国电视节目围绕房子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7.
王超群 《今传媒》2006,(1):56-57
目前,专家言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几乎成了报道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专家热”现象。记者不但在新闻性强的消息报道中引入专家的观点,还热衷于专家访谈或特约专家参与新闻评论,针对时事新闻背后的纵深与时局,独立撰写分析、评论文章,像《南方周末》的“视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报道各种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变动,而且还要尽量避免报道雷同化,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只有如此,媒体才能确保在新闻界的稳定地位。个性或者只属于我“这一个”的特有风格,是媒体赢得受众市场的关键因索。试看现在那些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报纸,大都拥有一个较庞大而忠实的读者群,而且它还不断吸引着人们加  相似文献   

9.
王超群 《今传媒》2006,(1X):56-57
目前,专家言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几乎成了报道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专家热”现象。记不但在新闻性强的消息报道中引入专家的观点,还热衷于专家访谈或特约专家参与新闻评论,针对时事新闻背后的纵深与时局,独立撰写分析、评论章,像《南方周末》的“视点版”和《中国青年报》的“时评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新春伊始,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接连发表了《不私亲属的铁木尔主席》《省委副书记的日常生活》《江西省领导人的几则秘密》和(《侯宗宾家事四笔》,以及《副部长夫人烧锅炉》等篇对省部级领导人的报道,有的还配发了言论。这些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不像某些人说的,现在是‘无官不贪’。共产党内大有清廉之士。”“(报道的)这几位省长、书记的事迹说明,共产党真正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接连发表了《不私亲属的铁木尔主席》《省委副书记的日常生活》《江西省领导人的几则秘密》和《侯宗宾家事四笔》,以及《副部长夫人烧锅炉》等篇对省部级领导人的报道,有的还配发了言论。这些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不像某些人说的,现在是‘无官不贪’。共产党内大有清廉之士。”“(报道的)这几位省长、书记的事迹说明,共产党真正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子,有关“口不离”的“瓜子风波”的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显然,就怎样对待在改革中有失误和偏差的人这个问题,在报纸上展开讨论,对更新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读有关的报道、言论,却发现有的并不符合实际。比如,有的报道说“风靡一时的瓜子销声匿迹了”,“瓜子厂生产下降、一蹶不振”等等,而事实是,这种瓜子在上海市场虽有缩小,但在  相似文献   

13.
杂文小言论是融思想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言论体裁,是一种带有散文味的“杂文”。它既不同于文艺评论,与政论文章也有区别,因而在标题制作上既要有文学性又要有说理性。我在拟写此类言论标题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十种方法。一、谐音法如“公仆”与“供菩”两者是谐音,但两者的概念却有本质的区别。现在往往用“公仆”比喻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那些领导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8期刊发了一篇对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的访谈。李先生针对“现在是否需要新闻立法”的问题回答道:“至少现在不需要吧。中国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新闻立法的目的在于保障新闻自由,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要谈立法。中国公共利益的观念是相对薄弱的,容易走极端,中国宪法的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与出版自由,等等。我们现在好像缺少的是一种PROFESSIONAL的精神,通常情况下,我更愿意讨论一些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李先生虽然语气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即目前的中国没有新闻立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近日,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称,如条件成熟,“十一”长假也有取消的必要。这一言论立刻引起网友痛批,言论大多比较激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机关报的言论工作,这本来是毫无疑义的事。但是,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又由于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不够,于是产生了一些湖涂观念。比如,对地报该不该加强言论的问题,就存在着“无用”、“无需”、“无为”的错误观念。因此,在谈及地报加强新闻言论时,我认为,地方党委及党报主要负责人丢掉错误观念,是加强新闻言论工作领导的关键。所谓“无用”,就是忽视言论在党报中的地位。认为“言论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有同志以为,新闻就是传播信息,就是报道客观事实,何须  相似文献   

17.
政经资讯     
话语“如果废除了政府审批,中国的GDP可以增加30%,腐败至少可以减少50%。”——某报撰文认为这是张维迎教授被逼出来的大实话“一定要收回台湾!如果不收回台湾,我对不起中国人!”——马英九在美演讲引述孙中山言论“这水太污、太臭,我就爬上来了”——《信息时报》报道一妇女投  相似文献   

18.
空闲时喜好写点言论,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一些地方报刊编发了不少。平时也有了一些零星感受,这里,就随便谈点体会吧。信息炅通即文章有人问我写言论苦于找不到好题目,写不出新道道咋办?依我看,这与信息不灵有关。好题目不是脑子里固有的,而是来自生活中的信息。如果你觉得写言论不需要像写通讯消息那样非采访不可,关在房子里想点子也可以写出来,那实在是一种误解。写言论也需要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的好上战——雷鋒同志最近,全国各报报道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鋒的事迹。摄影方面反映了雷鋒生前的活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学习雷鋒的活动。这些报道已在全国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別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鋒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以后,全国千千万万的人都来学习雷鋒,在中国人民解放軍中,在广大青年中,已掀起一个学习雷鋒的热潮。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各新闻单位要在两个问题上下功夫:第一,新闻要准确、及时,把准确放在第一位;第二,把评论、言论搞好,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用事实教育人、鼓舞人;用言论提高人、指导人,既当鼓舞者又当指导者,这就是新闻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现在的报刊对国内、对国外的言论都不够充分,需要加强。我们搞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言论,但是太少了。中央的政策正确,但不等于下边的干部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