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论苔丝悲剧之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了苔丝悲剧的根源。从哈代的哲学观来看 ,苔丝悲惨的一生首先是神造成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产物。同时苔丝的男人和女人的悲剧。因此 ,妇女的解放必须以妇女整体意识的觉醒和整个社会意识觉醒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0,(11):12-12
我们常说的“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世界各地都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替罪羊”的由来源自一个宗教典故。《圣经》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撤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撤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主人公苔丝如何被神秘的命运所左右,如何被命运中的一次次打击所毁灭。纨绔子弟Alec在肉体上,充满自由思想的Angel在精神上毁灭了苔丝,这其中Angel给予苔丝(Tess)的打击更大。在一个诚实者受愚弄,无辜者受不到保护,邪恶者受不到制裁的社会里,在一个男权思想严重的社会里,当另人游戏人生的时候,苔丝太认真了,她为保全自己人格的独立完整所做的努力是多么徒劳,她又是多么孤立无援,哈代正是通过描写苔丝短暂的一生经历,被诱,被遗弃,通奸,谋杀,断头台来抨击社会及其道德和法律的。  相似文献   

4.
在《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一书中,勒内.基拉尔对《约伯记》的解读基于"模仿欲望"、替罪羊机制基础,通过对《约伯记》文本的分析,基拉尔揭示了《约伯记》中存在的集体暴力和替罪羊机制,通过区分"迫害者的上帝"和"受难者的上帝"两种形象,探讨了《圣经》的独特意旨是揭露替罪羊机制。基拉尔的解读属于一种人类学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苔丝》中穿插了三位男性对苔丝的不同价值期待,这三种期待共同渲染了苔丝的形象以及她的悲剧。艾列克和安吉尔共同用道德审判了苔丝,而哈代为了男性的道德拯救选择了苔丝的死亡。在这场期待的漩涡中,苔丝同时成为了道德的被戕害者和挽救男性道德的工具,构成一场悲剧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从苔丝的命运看哈代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苔丝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哈代的影响。《圣经》的意旨已深深地渗透在《苔丝》这一作品中。甚至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故事中找到原型。可以说,《圣经》在西方化史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各种学作品中,《圣经》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替罪羊     
替罪羊是一个舶来品.在古犹太教中,让一头羊承担人类的罪孽,烧死羊为人类赎罪,这头没有罪的羊就是替罪羊.在《新约》中,耶稣为替世人赎罪,情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记载我们耳熟能详.当时的耶稣,就是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刘秋萍 《双语学习》2007,(3M):100-103
陈述导致苔丝悲剧的主要因素,苔丝是一个贫穷农民的女儿,他的父亲获悉自己本是骑士世家德伯家的嫡系子孙,于是便派苔丝去附近一个富户德伯家认本家,这使苔丝被遭遇不幸,因而开始了苔丝的悲剧。这篇论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苔丝的家庭背景以及她自己的性格来说明苔丝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害者,是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和情境小说之一。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聪明、漂亮、勤劳而善良的女孩,但最终她却被处以绞刑。从苔丝的生活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哈代对待弱势社会中纯洁少女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作者自身的悲观态度和某些悲剧色彩。从悲观的角度审视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我们能更多地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和人们对待宗教和虚伪道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女性悲剧中的男性角色王志中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数不胜数的描绘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存在.这些作品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莎士比亚笔下的苔丝德蒙娜,雨果笔下的爱斯美拉尔达,哈代笔下的苔丝,托尔斯泰笔下...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之作之一。它讲述了美丽而又单纯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的,本文从社会、家庭及苔丝自身性格三大维度来解读她的悲剧成因。通过分析,有助于大家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而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可从苔丝的悲剧中有所启示,找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赫斯特和苔丝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和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但她们的遭遇却十分相似:被绑架在"贞操"的桎梏上。佩戴着通奸标志"红A"的赫斯特大半生生活在人们的鄙视中,同样失去贞操的苔丝苦苦挣扎在所谓的"爱"的漩涡中;她们都热爱生活,并且努力为之奋斗,可结果却迥然不同:赫斯特由"通奸者"变成了"天使",实现了人生质的变化;苔丝却由美丽、纯真的姑娘变成了"杀人犯",最终走向毁灭!赫斯特成功的人生和苔丝失败的人生很是值得现代女性去研究、思考,并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王军辉 《文教资料》2010,(15):18-20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追求幸福和爱,但是接连不断的不幸最终导致了她悲剧的结果。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社会的影响,其他人物的影响.她自身性格的影响,以及巧合的影响。亚历克的邪恶、安吉儿的动摇、苔丝父亲的虚荣、母亲的贪婪都是苔丝悲剧的原因。我们不能轻易把苔丝的悲剧归结于命运。在某种程度上,苔丝代表着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农业工人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苔丝是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的女性悲剧形象,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哈代的悲观宿命主义思想则构成了苔丝悲剧的不可逆转性.在展示苔丝的心路历程时,哈代流露出强烈的宿命主义思想.文章以苔丝的悲剧解析哈代的命运观.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女性一苔丝的毁灭。本文分析了苔丝和她的爱人克莱尔的人物形象,在对比论述中阐述了苔丝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费小琴 《文教资料》2007,(20):96-97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苔丝人格魅力,如给小说加了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她拥有劳动人民的一切优秀品质。如此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却为何遭受悲惨一生呢?本文以分析苔丝的性格为切入口,然后根据伦理道德、婚姻、家庭影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外部原因和由于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内部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苔丝及其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9.
哈代笔下的苔丝被认为是英国学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女性人物。苔丝同时具有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特征。苔丝的悲剧,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苔丝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后一住代表哈代在其不朽之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描述了主人公苔丝的悲惨结局并批判了当时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的资产阶级的虚伪及传统道德的桎梏对苔丝的迫害。但由于其所处时代的阶级局限性.哈代并没有认清苔丝悲剧的社会根源。历史唯物主义从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出发,揭示了人本身最根本的特点,即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拟从人的社会存在的观点来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