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创作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执教时应抓住回忆性散文叙事抒情的特点,立足文本,体会朱德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从以读促悟、体会情感,找关键句、梳理事件,创设问题、品味情感,小组讨论、整体感知等方面谈谈对回忆性散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徐华丽 《成才之路》2011,(10):14-14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文章写得质朴深沉,十分感人。从表面看,文章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词句去赞颂母亲,也没有很多的描写和抒情,  相似文献   

3.
呵,母亲     
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饱含对母亲的一腔深情,从胸中流溢出赞美,撼人心魄。诵读这首诗,要仔细揣摩并准确把握住诗人的情感线索,沉浸在她对母亲的深深眷念之中。诗的前三节都是对母亲的深切回忆和对母爱的咀嚼,诵读时,宜用徐缓、深情的语调,像无声的河水,轻轻地流淌。最后一节,是全诗深情回忆的收束,语调要适当高一些,语速可适当快一些。最后一句,语调要渐渐弱下去,井字要读出延长音,从而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以传记体的形式叙述母亲生平的文章。该文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母亲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缅怀的经历,感情真挚,叙事典型,无论从选材、组材还是从作文的笔法上来讲,都堪称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大多数人将该文归入回忆性叙事散文,其实,该文的体裁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母亲的回忆》明明是朱德同志回忆母亲,为什么要把题目写成“母亲的回忆”呢?的确,单看标题,似乎“母亲”是施动者。但是,只要接触到课文的内容,就马上会明白母亲是受动者了。课文开头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剐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由此可见,标题只不过是“我对母亲的回忆”的省略形式。  相似文献   

6.
湖北远安县谢良成同志来信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朱德同志回忆母亲的文章,原名《母亲的回忆》。来信认为这个标题的意思是母亲对于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文章内容完全不吻合。来信问是不是这样。来信  相似文献   

7.
健忘的母亲     
张丹 《良师》2011,(4):27-27
“我忘记了……”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我仔细地回忆,过去几十年来,母亲究竟都忘记了一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老师撰写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以衡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要仔细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回忆     
荆辛 《语文新圃》2009,(5):34-36
牛年的清明节来临了,屈指算来,母亲离开这个给她磨难令她留恋的世界已经二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我坐在桌前,思绪却在给母亲送葬的画面里。母亲老年得了颈椎病,瘫痪在床长达四年之久,受尽了病魔的折磨。母亲去世,也是一种解脱。当我给母亲写祭文的时候,回忆母亲辛苦的一生,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这个夜,在灯下再读徐再思的《雨夜》,就更加别是番滋味在心头了。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望着书桌上的相架,看着母亲幸福地拥着亚微笑,我的心绪竟也像这初夏的雨一样,散散漫地飘荡开来。母亲是美丽善良而富有才情的。说她有才情因为他曾经在极其艰苦的家庭条件下,顽强而执著地读完了高中,这在我们家乡一带,她恐是唯一一个拥有如此学历的女性了。母亲常常我们姐弟四人说:“要不是你们的姥爷姥姥开,说不定现在我斗大的字都不识呢;要不是那家里太穷,说不定我也上大学了呢,很遗憾没上大学。”我知道,母…  相似文献   

1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是一篇情文并茂,形散而神不散的优秀散文。如果说,高尔基的《母亲》是二十世纪初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小说名著的话,那么,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奇葩。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不少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亲子之爱”主题的优  相似文献   

14.
初中三年级语言教材中的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是一篇传统教材,最近教材编者把标题易名为《回忆我的母亲》。笔者以为这是大可不必的。我不知道语法学界对原题目的分析有几种意见,不过,我认为,“母亲的回忆”是一个省略介词的定中式(定语十中心词)偏正关系的短语。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15.
母亲节刚过去不久。我每年都会在这时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或回忆,或憧憬……笔端倾注对母亲的感恩,心底充满对母亲的祝福,期盼母亲能多陪女儿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16.
母爱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耐人寻味。那么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母亲的形象到底有哪些?一.坚毅勤劳铸大孝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情深意切,感人肺腑。朱德回忆了母亲钟老太太饱尝艰辛,勤劳一生。上孝顺长辈,下养活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八个孩子。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坚毅勤劳的传统美德。朱德一家是个大的佃户家庭。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流煮饭,  相似文献   

17.
《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的母亲和《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的母亲是两个截然相反,对比鲜明的母亲典型。认真分析这两个母亲的不同形象,对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一勤劳俭朴与坐享其成朱德的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是个好劳动”,除煮饭、纺纱之  相似文献   

18.
《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在得到母亲去世一年的消息后,饱含血泪, 详尽地回忆母亲的身世而创作的文章。全文语言质朴,情感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爱子无痕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怀念,是老舍先生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就有人撰文,指责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文题结构不当,语意不明。新版《朱德选集》改此题为《回忆我的母亲》。新版教材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题目,似乎不必套用现成的语法公式。《母亲的回忆》作为传统教材,已教育了几代人,是一篇在人民头脑中生了根的作品,轻率地采取如此简单的处理方式,再加上有一些说三道四的文章作背景,势必要造成较大的思想混乱。《母亲的回忆》是一个省略介词的定中式(定语+中心词)偏正关系的短语。这样的例子在当今诗文中尤其是跳跃性很大的诗文题目中比比皆是。如:《基辅的怀念》(《药眠散文选》)、《蜜蜂的赞美》(《秦  相似文献   

20.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