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瑛 《教书育人》2010,(9):59-6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赏析的突破口,由此人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刻处。”一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大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能引领阅读走向感动和深刻的“点”“线”“面”。抓住了这些“点”“线”“面”就等于抓住了降伏文本的牛鼻子,也就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由此,阅读课堂便能迅速地牵引住学生注意力,轻松拨动学生阅读的心弦,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因此,设计和寻求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元宵节》作为第二册第一篇主体课文,除了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外,还担负着在一年级切入阅读指导、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两点”的策略,是把这“两点”并为“一点”,即指导阅读,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教学主要环节如下:一、听读课文———“认识”生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即看到后能正确地读出来,不要求抄写,更不要求默写。这一步要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听读课文认识所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生字。首先教师要范读。范读要适当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形,听清楚每一个字的音。二要给学生自由试读的…  相似文献   

4.
张雪 《考试周刊》2011,(90):59-59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进入了误区.表现如下:(一)将略读课文作为“自由文本”摆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或轻描淡写、放任自流,课堂上,让学生随便读几遍,老师不指导,不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轻轻带:吐。(二)略读文本难以取舍,非常谨慎。略读文本在内容或语言点来看,文质兼美,深受学生喜欢。但如果对略读进行精细的讲解,又有浪费课时之嫌。(三)略读和混读,无主次,无差异,可谓“齐头并进”。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所略读课文内容、性质认识不够清晰,对所略读课文的谋篇布局,没有彻底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阅读材料的运用要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选用阅读材料是处理阅读内容与必读内容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所选用的阅读材料要以具体形象为准,而不应搜奇猎怪,堆砌材料,增加新的头绪,形成新的难点。   阅读材料的运用要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相结合。历史学科能力是多方面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两个方面着手,把阅读材料的运用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采用“三点”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三点”阅读,一是围绕课文论点读。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现课文之美呢?余映潮老师认为“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从课文特点出发,根据出新、出奇、出美的要求,提出一条带动阅读和训练的课文阅读线索……”余老师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寻求课文之美的方法:深挖教材,多角度地去发现教材的“美点”。对语文课文而言“,多角度”就是从主题到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修辞到表达方式,甚至标点符…  相似文献   

7.
寻找阅读教学突破口,不仅使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揭示中心,展开思路,降低阅读难度,而且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寻找呢?笔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没有广泛的阅读,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文是有限的,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中有限的篇目,而应以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子,引导学生去探究书本外的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邀游。  相似文献   

10.
张礼 《学周刊C版》2011,(1):58-59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少的现象,这种“以讲代读”“讲深讲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新课程教材把原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改为“精读课文”。从“讲读”到“精读”,虽一字之差,但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深入体会。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仍旧穿新鞋走老路的话,那么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无法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更无法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围绕疑难点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是课文中的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行探究,从而浅化难点,平缓坡度,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如教学《赤壁之战》,当学生大致了解了历史背景、事件结果,而对其结果迷惑不解时,就可顺势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周瑜、黄盖竟能以三万大军战胜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呢?其奥妙到底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能较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其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经过一番分析、推理,便能弄清原因在于周瑜他们善于抓住曹操的弱点,巧设圈套,引其中计。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中心,也可从中受到课文层次的思维训练。二、围绕关键点质疑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有的一看题目就见“题眼”,有的一读课文就见“文眼”。这些都是课文的关键点,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关键点质疑解疑,必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功效。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就可紧扣题目中“飞夺”一词质疑;教学《一夜的工作》就可紧扣文中的“劳苦”、“简朴”质疑,从而可达到迅速抓住课文要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三、围绕矛盾点质疑...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既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又是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 ,极为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从三年级开始 ,每一组课文后的“基础训练”或“积累与运用”中都列有“阅读”教学内容。要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在每组讲读课文中让学生学到一定的阅读方法 ,知道怎样去读书。现在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阅读和写作。在各种检测、考试中这两项的失分最多。讲台上的教师着急 ,讲台下几岁、…  相似文献   

13.
<正>“标题阅读法”是宁鸿彬先生提出的教学主张,是一种从教材课文标题入手,通过添加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1]“标题阅读法”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学生通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殿堂。将“标题阅读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法,就是在原来标题的基础上再添加些许字词。学生要表现美,必然要以感受美及理解美为基础。这就可以通过“添加标题”的任务驱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研读课文、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 :自能识字解词 ,自能预习 ,自能赏析 ,自能复习等等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欣赏中的自读、自感、自批、自悟能力等等。教给“自能阅读模式”让学生借助模式 ,运用阅读标记 (圈、点、画、注、批 )对课文进行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感知。在学生了解内容充分批注的前提下进行“阅读四大块”的操作与反馈。“阅读四大块”操作过程如下 :阅读第一大块 :整体感知课文。运用《生字新词表》让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是第一关 ,要解决字、词、标…  相似文献   

15.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31):28-28
《少年闰土》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课文反映的时代跨度较大,因而生活体验、认识角度、自我感受也不同。教学时可采用个性化阅读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并说出理由。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教师可出示一个题目“( )的少年闰土”作为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纲。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而语段阅读,是教会学生阅读的必由之路。所谓语段阅读,即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进行精细阅读,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而语段阅读,是教会学生阅读的必由之路。所谓语段阅读,即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段进行精细阅读,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国小学教学发展之路,尽管有很多的革故鼎新,但有两点没有变:一是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阅读本位”的“吸收实用型”规范,“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熟读精思”、“以读代讲”、“以读促写”等等,使“阅读”始终处于首席位置,一本语文课本阅读占了主要分量;二足选编文质兼美的现成文章为课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读课文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阅读和作文“分而治之”,教材上的课文主要成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范文,而没有把它当作学生学习写作的摹本。这不能说不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那么,能否将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效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活动体悟,就是“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而组织即兴表演”.是“让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以课文为‘剧本’.即兴表演体会的阅读理解方法”。“活动体悟要求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综合地感知某段语言文字,然后形象地体现在即兴表演中。即将课文语言变为躯体语言.有时还有口头语言,这样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充满感性意趣的又最容易激发创造性的阅读经验。”(摘自《广西教育》2001年第1期.第25、26页,凌玉璧文《建立主动学习的课堂机制.促进学生脑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