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较为光彩的一个人物,通过她在贾府中的统治地位,她的五辣俱全的性格、她的聪明才干以及她的出身可以分析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既美丽聪明而又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是她那个时代孕育和培养出来的“末世之才”。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非同一般,以往,我们总是把她的穿着打扮与她贪婪庸俗、冷酷狠毒的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本文从黛玉的评价、贾府的生活环境、贾母等人的品味、宝玉的服饰描写等多个全新视角来发掘王熙凤对服饰的审美品味,以及她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热情泼辣的性格特点,更进一步体会她在贾府独特的地位和当家奶奶高人一等的气势,从而推翻语文教学过程中单线式分析人物特点的惯性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极其成功,非常传神。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完全能领略到曹雪芹这位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虚伪等性格特征。1.写出场。本文在写人物的出场时,方法不一而足,有的单独出场,有的集体出场;有的预先做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有的则出场后即以一连串的语言、行动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有的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别具一格,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极力夸赞:“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我今天算看见了(往昔在贾府可没见过)!”话要是到此为止,不要说面前的贾家三位小姐会吃醋,恐怕贾母也会恼的。这等于俗话说的“卖一个,搭一个(群)”,做的是赔本的买卖。但王熙凤毕竟是王熙凤,凭她的八面玲珑,是不会丢这么大的漏儿的,所以她紧接着就补充:“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结果让三位小姐和贾母皆大欢喜。我们若没王熙凤那般八面玲珑的素质,稍不留神就会“卖一个,搭一群”,费力不讨好。事例一:家长座谈会,家长全部到齐。班主任表扬前十名的…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景 ,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展现了贾府众人的不同态度 ,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极为生动传神。一问一答之间 ,各人性情跃然纸上 ,对比读来 ,鲜明有趣。一、王熙凤见黛玉———表演见黛玉前 ,王熙凤刻意来晚 ,高声笑语表现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精心装扮 ,簇拥而入 ,显示了自己的富贵豪华。见黛玉时的“携手”“细细打量”后“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的动作 ,和忽喜忽悲、处处围绕老祖宗的一番言语 ,无不显示她的机变逢迎 ,世故圆滑。接下来的几句问话 ,颇令人玩味 :(王…  相似文献   

6.
说起“凤辣子”王熙凤,不由得让人想起快嘴李翠莲。但心下一较,“凤辣子”更有其特点。可以说“凤辣子”才貌双全,长得令人魂牵梦绕,处理起事情来有板有眼,有条有理,贾府上下几百号人无一不服。如果她生在现代,必是女强人无疑。经常听人说王熙凤外面包着人皮,可里面裹的却是一颗黑心,虚伪之极。  相似文献   

7.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较为光彩的一个人物,通过她在贾府中的统治地位,她的五辣俱全的性格、她的聪明才干以及她的出身可以分析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既美丽聪明而又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是她那个时代孕育和培养出来的"末世之才"。  相似文献   

8.
解泽国 《现代语文》2008,(10):39-4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欣赏人物描写的艺术。王熙凤是第一个出场的重点人物,也是刻画得最生动的人物。传统分析下的王熙凤性格特征主要有: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办法,用黛玉的“纳罕”突出其“放诞无礼”:极力铺陈凤姐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见黛玉,突出肉麻的恭维。  相似文献   

9.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角色,更是贾府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工作思路和任务要靠她身边的人去执行。她的性别,她的修养,她的喜好,都使她在用人上存在弊端,并由此导致管理不善。王熙凤与贾家的覆亡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可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百出”,已成谚语。为了替女儿家挣银子,让外孙儿们吃饱穿暖,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讨贾母、王熙凤、小姐和丫环们的欢心,演出了一出出逗人发笑的滑稽戏。表面上看,村妇很“拙”,她的一举一动都使人感到她与贾府是那么不和谐。例如,王熙凤让人端给她一盆鸽蛋,溜圆滑腻,再给她一双“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打磨得十分光滑,这样故意使她“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偏偏王熙凤说“这鸽蛋一两银子一个”,刘姥姥一边叹气“一两银子…  相似文献   

12.
古今人士对王熙凤的“辣”褒贬不一。王熙凤,一个以泼辣形象而在贾府站住脚跟的女人,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人。可是她的泼辣却给我一种悲哀的感觉。她是一只举世无双的蜜蜂,她艳丽却又总是蛰人,可偏偏又伤了自己。她的“辣”是被逼出来的,这是我对她不寻常的性格的感觉。一个大家闺秀,一个自小在封建家庭长大的她,本也该如黛玉般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才是,可却因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所以懂得了许多,她明白如果自己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角色,那么终有一天,她会成为这个家庭的牺牲品,于是她选择了泼辣。泼辣让她掌握了贾府的经济大权,泼辣让她学…  相似文献   

13.
<正>《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课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等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王熙凤的塑造我认为更是技高一筹、最为成功。王熙凤的性格历来被人们视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专权显胜,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阴险毒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王熙凤出场上作了精巧的构思和安排,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是为人熟知的经典。王熙凤迟到后,通过在林黛玉面前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言语、动作表演,让读者对其性格、能力、地位有了直观的了解。很多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前就熟知王熙凤在贾府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泼辣能干的性格,所以觉得王熙凤的迟到和表演是理所应当的,很少问一句:王熙凤为什么敢迟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6.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是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每次教到王熙凤出场时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时,总觉得这不仅仅指迎接林黛玉来迟了这样简单,总认为曹雪芹在这句话中似乎包含着某种宿命的色彩:王熙凤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反而碰上了贾府的衰败,虽然果敢能干,但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19.
李迪 《成人教育》2008,(2):85-88
探春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佼佼者,她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古典小说《红楼梦》对四大封建贵族家庭代表人物之一的王熙凤的真实描绘。王熙凤其人,善于玩弄权术,狡诈毒辣,谋财害命,无恶不作。其罪恶目的呢,是想总揽贾府大权,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统诒一切。正因为如此,她结怨甚多,人心丧尽,在众叛亲离中一命呜乎了。古今的野心家、阴谋家都没有好下场,这也可算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