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鹿原》展示了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传统宗法文化象一个神秘怪圈,其负面影响使白鹿人活得很艰难、很痛苦;历史犹如一个灼烫的鉴予,在它的煎烤下,白鹿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充当某种悲剧角色;大自然的肆虐,更使白鹿人恐怖、紧张,难以为生。白鹿原是中国的缩影,白鹿家族的生存困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题名含有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意蕴。神奇的白鹿象征一些人物与理念、象征吉祥如意、美好理想。题名也构成书中白鹿两姓人物的关系。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里厚重的土地承载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关学哲学思想。地名的白鹿原又积淀了丰富的舆地文化,典籍多有记载。此地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风俗文化。此小说题名有丰富的深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艺术地绘描了白鹿原人生活的历史轨迹,婚丧嫁娶、天灾人祸是其叙写的重要内容,《白鹿原》把重大历史事件溶解在生活的河流里,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反映;对于白鹿世界,《白鹿原》未作经济学的裁定和政治学的处理,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示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白鹿原》不象瓶装品那样精纯,也不靠标签抬高身价,它象散装的葡萄酒那样,以其原汁原味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4.
从内在意韵看,《白鹿原》的框架结构由白鹿、白狼、鏊子三个意象构成。白鹿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诗意再现,凝结着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社会革命运动在白鹿原族人中化为“白狼喋血”的可怕传说,与当年阿Q脑海中“白盔白甲”的幻想形异而质同。而“鏊子”之喻,不仅揭示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同时更揭示出传统势力与革命相对立的更深层的“秘密”。从“白鹿”到“鏊子”,作品形象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迂回曲折的悲剧性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于黄土坡塬上的精神哲学-“白鹿精魂”-及其理想人格范型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回归传统是《白鹿原》的文化本性。文章指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 ,白鹿作为一个被赋予了美和善的终极意义的象征意象和中心意象 ,支配着整篇小说的布局谋篇。因而对白鹿的象征意义的探索就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笔者主要从白鹿在小说中的四大象征意义 :与白鹿———太阳神有关的人、与“白鹿”相关的文化实体———“白鹿精魂” ,“白、鹿两家的你争我夺”、“仁义道德”着手构思该文。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中的“白鹿精魂”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独具匠心地运用民间对灵物的信仰,成功建构了"白鹿精魂"这一神话原型意象。"白鹿精魂"是传统和谐文化和民族精魂的象征,它的消失暗示了民族传统和谐文化地位的失落。作者借此表达了寻觅失落的民族精魂、重建民族赖以发展的和谐文化的深层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讲述了上世纪渭河平原上一个家族的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明争暗斗,展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和两代人的命运。白鹿,带有浓重的传奇色彩,其实是一种精神象征。三次显灵的白鹿,带来了崇尚道德礼节的淳朴的风范,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大好年景,带来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真心期盼。淳朴的乡民,礼让、勤劳,不酗酒、不赌博,衣着整洁、得体,个性稳重,踏实。与世无争,人人心情舒畅。在白鹿原上演的这部民族秘史中,腰杆一向挺得笔直的族长白嘉轩,以德服人,对人对事都极其公平。并且心怀仁慈,讲求中庸之道,崇尚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看法的遗存,"白鹿"等意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作为一部描绘"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沉浮,生动地描绘了历史发展的内在的隐秘逻辑,由具体的个人命运落笔,从情感历程和心灵史的角度揭示了历史的另一面.从<白鹿原>人物的性格和文化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这也就是"士、农、工、商"所体现出的文化基因.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在历史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白鹿原》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的祠堂意象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关联,通过其功能演变的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演变历程",也是呼应小说开头书写"民族秘史"的主旨。通过其命运流变的过程,揭示白鹿原上家族命运的变迁及以祠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窘境,暗含作者关怀、思索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何处是“家园”——《白鹿原》之黑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刻揭示了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演变的“秘密”。黑娃形象则集中揭示着中国社会革命的许多“秘密”。他自发萌生的个体意识 ,使他怀着犯罪和自贱心态走上叛逆之路。接着 ,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 ,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 ,却在思想上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最终 ,“革命黑娃”跪回白鹿祠堂 ,在悔泣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黑娃倔强叛逆 ,狂暴反抗 ,无奈皈依的个人精神悲剧 ,同时也象征了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在思想上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是一部厚重、凝重、丰富而魅力的力作,这不仅来源于作品的真实性,而且来源于作品的神秘性。而在白鹿原中,白鹿作为一个神秘的象征意象和中心意象,被赋予美和善的终极意义,并支配着这篇小说的布局谋篇。因而,对白鹿意象神秘性的探索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笔者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白鹿"这一原始意象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蕴含的悲剧性意蕴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通过叙述白鹿两家的家族史来反映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社会阶级的把握和处理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通过叙述白鹿两家的家族史来反映渭河平原20世纪上半叶5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对于社会阶级的把握和处理均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的局限 ,深刻把握和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农民心理深层的积淀 ,展示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家族叙事为主线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画卷,通过白鹿两家儿女们的革命斗争经历和普通农民对革命态度的转变,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文本超越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党派史观和阶级史观,从民族文化史观出发,考察和反思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历史·家族"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它的存在,一但形成一种传统,其对于人的性格、心理,乃至思想、学术的影响与熏染,都是巨大的。它不仅能从生长于此地的普通人身上见出,而且在这里的文化人的身上,作家艺术家的身上也有相当典型的表现。"《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特质无不受到这种拥有深厚传统内核的地域文化影响。本文试图以社会历史批评为主要方法,探究《白鹿原》"白鹿精灵"所象征的传统精神和其渊源,以及处于这种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9.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给予当代读者的,不仅仅是广袤无垠的关中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新文化与旧秩序穿越时空的碰撞。祠堂和戏楼里,旧秩序与新文化的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正在上演;白鹿神话与梦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敬畏、怀念与希冀。人们试图通过“风水”“灵魂”“祀公”“马脚”与上天交流,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关照。《白鹿原》中的种种民俗事项间的激烈冲突,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穿越时空时的必然碰撞。  相似文献   

20.
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白鹿作为一个被赋予了美和善的终极意义的象征意象和中心意象。支配着整篇小说的布局谋篇。因而对白鹿的象征意义的探索就成为学批评的重要内容。笔主要从白鹿在小说中的四大象征意义:与白鹿——太阳神有关的人、与“白鹿”相关的化实体——“白鹿精魂”,“白、鹿两家的你争我夺”、“仁义道德”着手构思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