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海外流传甚广.然而,尽管其有十多种英译本,但对其研究仍然很薄弱.鉴于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互文性,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因为互文理论的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又加之毛泽东诗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互文文本,拥有丰富的互文符号,所以对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及毛泽...  相似文献   

2.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互文、设问、指代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互文修辞在中学教育的边塞诗词中有较多体现,并且前代边塞诗词互文性对后世作品也有较多的扩散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语文中边塞诗词的互文修辞分析,来探析互文性在边塞诗词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词作词牌译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的对外交流传播,有利于推动中外化文交流互鉴。国内外常见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词牌名翻译主要有三种方式:译意法、零译法和音译法,且这三种方法有待考虑统一性问题。毛泽东的词作词牌名英译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的几个英译本,通过分析文本中互文标志的翻译,揭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句法特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是为了讲究对偶和对仗,把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两种事物放在两句诗词中出现,以造成合于平仄、互相映衬、意境优美、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中的互文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理论是一种后现代文本观念,它在立足文本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形式(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技巧及体裁)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固有联系;各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平等交流对话关系,导致了对文本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而“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在研究方法、思路、重点、目的等方面与“互文”研究有很大不同。弄清这种差异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互文”理论观念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毛泽东诗词》及其三个代表不同译者群体的英译本作为语料,以《毛泽东诗词》中的只是照应实例为出发点,讨论了《毛泽东诗词》的指示照应手段及其翻译问题。本研究采取的理论模式是经过国内学者胡壮麟和张德禄等修改过的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所选的三个英译本分别是1976年的合译本,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和黄龙先生的译本。  相似文献   

9.
新闻类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十互文本.互文类型有: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互文揭示了: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本体上,互文关系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对释、意义共生的条件或环境;从话语理解上,互文关系是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交际双方的协商、讨论,从而达到交际的理解、接受;从认识论上,互文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知识、经验的认知方式的存在形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上,互文关系作为人们认知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和传播的具体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模式、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0.
<续茶经> 具有鲜明的互文特性,是互文理论与翻译研究契合的极好范例.互文性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强调理清互文指涉关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译者对原文本的解构和译文本的建构都需要在参照前期互文本的基础上得以证实.译者可根据互文性信号标志追根溯源出前期互文本,了解其文化语境和历时变化,在互文关照下实现恰当的译文建构.  相似文献   

11.
互文与互体是一种修辞手法,古人在诗文创作中经常运用.它的出现是我国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文人们文学创作的需要.互文与互体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是文本的本质属性。因此,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语篇之间的互文关联是译者创造性的动力与源泉。互文视域下,译者能够利用互文手段,即通过互文阐释与互文指涉等激发译文读者的互文联想,从而克服语言及文化差异带来的束缚,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构建。  相似文献   

13.
互文本理论是一种新近兴起的挑战传统的文本观念,其产生与西方哲学研究重心的转变有密切关系。互文本内涵极其丰富,通常而言,互文本意味着一个文本与先前的书面或其他形式的文本有着多种联系,它包含了理解一个文本的所有要素,因此,文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互文本理论经历了复杂、繁复的转变与演化,各派理论对其都有不同认识。西方互文理论发展的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当代文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古典诗词中“互文见义”的艺术手法,意即相关的两个句子,用词此有彼无,意义互为补充。杜甫是诗歌完美艺术集大成者,其诗作的铸句艺术是后世诗人的一面旗帜。通过对杜甫几首诗歌中“互文”艺术手法的举例分析,可以领略杜甫铸句艺术中“互文”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5.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朦胧诗等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之间存在互文性关系,具体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现代新诗正是通过纵的继承和横的移植使其具备了可以和古典诗词及西方现代新诗相媲美的美学原则,也使其在吸取了五千年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具备了一种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9,(2):40-46
高启创作的三十余首词作,从内容、题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与其诗歌有着紧密联系。高启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特质也是高启诗的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巧妙呼应,形成显著的互文现象。高启词可视为高启诗内容上的"注脚",是典型的"以诗入词"的体现。从诗词互文的角度来解读高启的三十余首词作,以高启诗作为高启词的解读"背景",探讨其诗与词之间的互文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高启的诗词创作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诗词类型多、分布广泛、质量高,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内容。互文法在《红楼梦》诗词中广泛运用,利用互文性特征构建阅读任务,是阅读《红楼梦》诗词的重要途径。《红楼梦》诗词的互文性阅读,需要关注作品内部诗词及征引诗词所涉及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坚持运用整合资源、建构联结、设计活动与任务、关注方法、提供策略、形成表达等多种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中插入诗词是郁达夫感伤型文本的一种经常性的构成方式,散体白话文引入诗歌体语言,这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是一种他性文本的引入,也就是文本的互文现象。在新文学文体的开创期,这种文本的互文见义又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郁达夫小说中的这种互文体形式,实际上表征着郁达夫作为一个新文学作家在新的文体写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如中西文化的调和,传统和现代对接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汉语修辞格"互文"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已经不太为我们所重视,在现代生活中更缺乏普遍运用,所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概念"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我国却几乎是被简单地认作"互文".虽然两者在语言科学、思维认知、表述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或暗合之处,但"互文"、"互文性"两个概念应该只是一种字面上的巧合,没有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涵义与运用也大不一样,更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