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永 《嘉应学院学报》1996,(2):29-32,84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作为农村合作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其发展出路在于组建按商业化经营的地方性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形成以区域经济为依托的二元化的集团银行制形式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这种改革形式,适应农村金融改革的现状,必能发挥更大的金融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2.
合作制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商业化的经营机制是现代合作银行的重要特征,经营的商业化是合作银行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合作制的组织管理体制保证了合作金融的根本性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入世后的中国合作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应在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上采取自下而上的控股方式,实行多级法人制,切实向商业化经营机制转轨,循序渐进地建立起合作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然而,在这种强调"能力本位"的改革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被弱化的倾向。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提出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构建,正规金融部门成为农村金融制度结构的主体,政府在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农村现存的金融制度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借此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关键。认清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建立以正规金融为基础、以合作金融为主力、各类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的“商资归农”热潮,还在当其时人们对之评价已是众说纷纭,此后直到现在仍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商资归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枯竭,但从制度演进的角度看,这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错位选择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制度的过早商业化,以及制度的不成系统、纷乱复杂,并显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导致如此制度特点的深层次原因,是农村金融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农民相对弱势,金融机构相对优势的特定制度环境.这些制度特点是造成农村金融诸多弊端的重要原因,而在特定制度环境下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使中国农村金融长期以来陷入合作化还是商业化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约于农村金融支持,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相对于中国大陆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台湾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较为迅速,通过对台湾的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以及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构建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商业化是当今建筑创作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倾向,章在分析这种倾向的成因及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做了探讨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商业化倾向与文学现代化关系的考察,剖析了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在整个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转型,重点揭示了商业化倾向对文学现代转型及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金融在产权不明确、法律、金融监管缺位情况下,市场效率处于低水平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发展农村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完善土地产权法律规范,提升农户金融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增强农村对金融资源吸引力.在普惠金融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创新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互相补充的三元金融改革布局,最终形成监管有效、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完整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农村信用社的性质、产权、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指出农村信用社发展环境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及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然而,作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设立之初就名不副实,虽历经改革,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加强对其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我国国情,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监管的相关制度、配套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共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法律支持、合作金融体制、组织体系、完善监管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长期以来与农村乡镇财政紧密联系在一起,2001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乡镇财政体制,也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数据分析显示,改革前后,全国大部分省区义务教育阶段人员经费比重出现了倒U型的变化轨迹.借鉴DID方法的思想,本研究通过三个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税费改革前后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支出结构的各因素效应在时间和地区两个维度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非常重视农村合作金融问题。但从历史角度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还略显薄弱。以近代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为个案,分析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农业贷款问题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及问题,得出近代江西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沉重是中央政府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诱因;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现行的财政体制不改革,农民负担就仍有反弹的压力.因此,农村税费改革的趋势必然是财政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村税费改革彻底跳出“黄宗羲定律“怪圈.财政体制创新的内容包括: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事权范围合理划分财权;统一城乡税制;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与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作了介绍,并归纳出其特点,最后得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即我国可构建纵向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农村金融建设在促进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增长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模式建设中特别是小农贷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建设中影响信贷服务的相关主要风险及其管理做一定探讨,并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农村集体资产存在产权主体缺位、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使集体产权进行股份制改革成为必然。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功经验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进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应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综合配套为方向,并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在收入、支出及管理方面,在城乡有着明显不同的制度安排。二元财政作为二元经济体制的构成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民生财政时期三个阶段。通过测度二元财政强度,发现前两个阶段二元财政好转和恶化交替出现,第三个阶段二元财政改善是主要趋势。现阶段,二元财政具有新特征。二元财政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通过合理财政分权,协调地区差异,加大支农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二元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