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今年又有一批中师毕业生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将增添一支新生力量.经过中师几年的教育,特别在当前开展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中,有更多的毕业生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志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他们的这种精神和行动,值得提倡和鼓励.中师毕业生到农村去,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我们中师办学的特定要求.在我国,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最近,赵总理在  相似文献   

2.
南京晓庄师范八五届毕业生张桂英(女),王晓峰(男)主动要求到南京六合县八百乡马山小学创办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班,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得到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的支持。四月初举行了命名仪式。政府和教育部门表扬他们自愿从城市到山区,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献身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教育事业,特拨给两千余元建设学校。这两位青年教师在晓庄师范上学时,受到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  相似文献   

3.
今年 ,是毛主席为克山师专前身———“萌芽学校”题字命名50周年。萌芽学校是由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45年受党的派遣从延安到黑龙江省工作的高衡同志 ,按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创办的。高衡同志说 :“毛泽东同志是如此明确而全面地教育了我为农村服务的思想 ,行知先生则在他的全部教育观点与不屈不挠的事业上给我以实践的榜样。”并呼吁 :“我们教育同道应该以陶行知为师 ,勇敢地、热情地献身于农村大众。”于是他与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的几名同志和学生 ,在渺无人烟的大荒原上创办了“德都萌芽乡村…  相似文献   

4.
校长对办好学校至关重要。陶行知先生讲得好:“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文集》106页)实践表明,没有一个高水平的中师校长,难以办成高质量的中师学校。因此,提高中师校长的管理水平是当前中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提高中师校长的管理水平,我认为当前应突出解决以下五个问题。第一、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当好中师校长,首先要明确自已所从事的工作与革命事业的关系,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作为中师校长必须十分明确,中  相似文献   

5.
简讯     
我省隆重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十月十七日,我省各界人士五百多人,在南京晓庄师范集会,隆重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省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副省长吴贻芳作了《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的讲话。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张焕庭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生平事迹。晓庄师范师生在纪念会上演唱了陶先生创作的《锄头歌》、《镰刀舞歌》。会后,大家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瞻仰了陶行知墓。十八日起,在晓庄师范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地陶行知研究的形势发展很快,湖北省成立陶行知研究会,是件极令人欣慰的事情。自从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南京晓庄学校,开创他的人民大众教育事业以来,就有人开始研究陶行知。到本世纪30、40年代,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声望愈来愈高,研究陶行知的人也愈来愈多。陶行知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赞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遗憾的是,在1951年发起的对电影  相似文献   

7.
编后     
晓庄因一个伟大的名字而闻名遐迩,1927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从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便成为了晓庄的灵魂,师范教育便成为晓庄的特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这一期特意全部编发教育研究的论文,期望能展示出晓庄的学者对教育研究的关注和精心耕耘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是一生的同志与挚友。他随同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并以晓庄师范作为自己办学的榜样和砥砺,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晚年多次来到晓庄,鼓励晓庄的师生铭记陶行知,继承陶行知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毕生献身于乡村教育、平民教育,先后创办了育才学校和晓庄师范。他的奇言妙论或平实,或机智,或嬉笑,或怒骂,读来脍炙人口,让人手不释卷,痛快淋漓。修表陶行知曾名陶知行,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才改为陶行知,他的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他对实践的重视。一日,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  相似文献   

10.
读写改变行走现在,我可以说,如果没有它们,我很可能早就平庸了(平庸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我清楚地看到,是阅读与写作给了我教育的底气、灵气与智慧。1993年,我从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毕业。“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老校长的话对中师后又读了两年大专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1.
1928年3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建校一周年时,又着手在晓庄周围的农村创设黑墨营、吉祥庵、万寿庵、三元庵、和平门等乡村中心小学,作为实践自己乡村教育思想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是在农村,中国教育的改造应从农村开始。于是在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外的农村小庄山地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不仅体现了陶行知艰苦创业的精神,更表现出了他独到的教育思想理念。时至今日,陶行知独到的教育思想理念,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山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农村小学,围绕中师培养目标,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试验乡村师范的理论,进行了在农村建立“中心小学”的改革试验,其目的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乡村师范,培养山区农村欢迎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2,(14):32-34
冯玉祥与陶行知是同乡兼好友。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冯玉祥一直很赞同。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后,冯玉祥曾给予大力支持,慷慨捐赠晓庄师范办学,先后计有三千元。冯玉祥也曾多次到晓庄参观访问。由于冯、蒋一度不和,冯玉祥对晓庄的关心,以及与陶行知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六年秋天,我随送陶行知先生的灵柩从上海运往南京附近的晓庄基地安葬。由南京城里到基地,有十几里。几十万被当时反动统治者视为“反动分子”、“不稳分子”、共产党的“同情者”的朋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象潮涌一样,走向晓庄  相似文献   

16.
学习陶行知     
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陶行知先生最善于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教育。他抛却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亲自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他创立的一套乡村教育理论,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他还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有的同志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20年代后期,继南京晓庄师范而创立的浙江湘湖师范,也是一所实践生活教育的新型学校.校长金海观(1897~1971)系浙江诸暨人.20年代初期,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和东南大学教育系,曾亲聆陶行知先生教诲,深受其教育思想熏陶.1930年,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被国民党政府借故封闭,陶先生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金海观接任湘湖师范学校校长后,继承了陶行知在晓庄开创的大师范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8.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对新安小学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陶行知先生对新安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崇高评价,也是陶行知先生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和为中华民族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真实写照。新安旅行团的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谆谆教诲,去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今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已成为各行各业恪守职业道德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9.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九二六年和几位朋友在南京郊外晓庄办了一所乡村学校,但不久就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查封了,陶行知先生及教师也被迫离开了晓庄。有一天,晓庄学校的学生给陶先生写信,把学生之间开展互教互  相似文献   

20.
中等师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 (幼儿园 )教师,而且绝大多数是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面对农村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中等师范学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需要。   一、坚持德育为首,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切实提高敬业爱岗、热爱家乡的师德素质   中师教育要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要求中师培养的毕业生:要有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扎根农村,在乡村中小学教书育人,为农村基础教育和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才能。中师德育工作应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   中师要加大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