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父亲去世时,还没有过他的四十五岁生日。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的黄金时代。我的父亲去世时,我才十五岁。我的母亲是在我两岁时离开父亲的,据说她后来投海自杀了。因为父亲没有再结婚,工作繁忙,加以两次长时间出国考察,所以我小时候大  相似文献   

2.
每逢清明,子女都会扫墓拜祭去世的亲人,可是我无法敬祭父亲蓝名卓,1937年12月13日父亲在南京惨遭日军杀害,没有找到遗体,所以他没有墓碑,不知他魂归何处?五六十年来,我和妹妹虽然对父亲十分怀念,却找不到寄托哀思之处.  相似文献   

3.
宋玉红 《档案天地》2012,(12):10-10
父亲虽然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地定格在我生命的记忆里。为纪念父亲去世三周年时,我精心地把父亲生前的照片,一一整理成一本本专辑照片档案,每当看到父亲生前的照片,便使我不由地追  相似文献   

4.
到现在我还遗憾,如果当初坚持下去,中国足坛备不住会冒出一颗堪与佐夫、舒马赫、达萨耶夫、蓬皮多媲美的球星。那是中学时的事儿。当时我在一支省青年足球队里守门,天天在心里编织“球星梦”,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把守国门,也像那些世界球星们一样,在沸腾的足球场上接受观众的鲜花和欢呼。可爸爸不干。爸爸没有上过大学,那是他老人家毕生的遗憾,他把上大学光  相似文献   

5.
我在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多次用自豪的语气告诉我说:“你爸爸名叫佟锡山,在照相馆工作,是位照相的,”懵懂的我,在当时也没法理解,妈说这话的时候怎么会那样自豪?长大后才明白,爸爸是在国营“生生”照像馆工作,任经理职务。再后来,耳闻他周围的同志尊称他为“佟老”。母亲告别我们后,爸爸就生活在我们弟兄家庭中,直到他去世。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7.
有部电影叫《泽西女孩》,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抚养幼女的故事。剧中的小主角格蒂虽然一出生就失去了妈妈,但并没有因此而缺失爱。因为妈妈一直活在她和爸爸的心中,爸爸与妈妈的相爱,以及妈妈去世后爸  相似文献   

8.
蓉儿 《湖北档案》2006,(8):31-31
近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 父亲去世已半年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有露过一丝笑容.她下班后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我很爱父亲,也深知父母在这风风雨雨中的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此在父亲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绕过有关父亲的话题,惟恐自己不经意碰破母亲心灵的伤口.但是沉默也不是办法,"这样下去,她挺不了多久的!"大姨和小姑常常焦急地提醒我.  相似文献   

9.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核工业部所属的新疆一座铀矿工作。在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父亲每天下班后总是拿着书和报纸看,看到高兴处,他就大声地念给我和妈妈听。渐渐地,听爸爸读报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我也要写好多好多的文章让人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当过知青,干过铸造工、材料员、炊事员、缝纫工、管道工等等.工作很累,但动笔  相似文献   

10.
胡甫臣 《新闻三昧》2007,(11):13-14
用文同志的儿子电话上告诉我,他爸爸去世了,说他妈妈嘱咐他一定要通知我。用文同志生前同我们家通电话时,声音总和他在工人日报社  相似文献   

11.
吴倩 《报林求索》2012,(6):114-123
<正>有位好莱坞人士死后来到天堂,他看到有人在高高的吊车上正操作着一台巨大摄影机,他疑惑地问:"詹姆斯·卡梅隆应该没有去世吧?"天堂里的掌门圣彼得回答:"是,卡梅隆还没有去世。那是上帝,他正把自己想象成卡梅。"在中国,他的拥趸们称他为"卡神"。  相似文献   

12.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3.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李娜 《出版参考》2014,(1):47-47
父亲去世以后,妈妈比年少的我更六神无主。爸爸生病欠下的债没有着落,操办丧事叉要花钱,妈妈拿不准怎么办好,索性凡事都和我商量。  相似文献   

15.
151医院政治处主任王玉峰有个称谓——“笔友”。这是那些爱好写作的医生、护士、还有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送给他的。王主任喜欢读报,处里订的10多份报刊,他总是一天不漏、一份不少有重点地看个遍,即使是出差,回来后,也要把所有的报纸洲览一遍。除了看报,他把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新闻写作与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是和妻子孩子度过的。他女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爸爸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其余时间连他的影儿都见不到。今年,我已经10岁了,在我的记忆里,节假日爸爸没陪过我上过一次公园。一个星期天,我在办…  相似文献   

16.
我是宁夏吴忠电视台的一名记者,给贵刊写这封信,心里是十分不安的。因为不久前,我的一位年轻同事自杀了。这位同事曾和我在同一宿舍一起住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世前两个多月才分开。并没有什么外在的直接原因导致他自杀。我知道他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我想他的死和心理障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在东北的沈阳,10岁的张虹生第一次见到父亲张闻天.高高瘦瘦、面容严肃、戴一副眼镜,斯文中透着威严——这就是他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带他来的人说:这是你爸爸,快叫爸爸.张虹生张嘴喊一声:爸爸.张闻天微微一笑,伸出手摸摸儿子的脑袋,然后示意警卫员带儿子离开. 很多年后,回忆起初见父亲时的场景,张虹生说:“他很平淡.我也很平淡,父亲和母亲还没有托儿所的阿姨亲呢,没什么好激动的.” 张虹生算过,这一生与父亲相聚的岁月,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自打出生那天起,他的命运就与父亲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父亲王仰晨与曹靖华先生的交往,从他本人那里没听到过一个字。他病重自知不起时,一面叮嘱不要搞追悼会,一面提到过寥寥几人,吩咐我通报情况,那其中有曹苏玲阿姨。他去世后,我写了信给未曾谋面的曹阿姨,为说明详细情况,随信也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怀念文。回信来得极快,阅信才了解到,父亲与曹氏父女有过为时不短的交谊,并且经历过凄风苦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出版广角》2013,(5):89+85
我学鞋匠只有两个月。初中毕业,父亲说我肯定考不上高中,不如赶紧去学个手艺。我觉得他讲得很对。中考前一个月,我还在课堂上抄一本借来的《唐宋词选》。老师把父亲喊到学校。这一次父亲没有打我,  相似文献   

20.
《四川档案》2014,(1):49
<正>2014年1月6日,一位叫张树君的老人来四川省档案馆,查找父亲的历史资料。据他介绍,他父亲叫李鸿焘,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是国民党陆军四川省九区专员,解放前曾任国民党万县专区专员兼任保安司令,1949年12月6日在四川万县地区率部起义,解放后曾任川东行署农林厅副厅长、民政厅厅长,1959年去世。他告诉工作人员,他是来寻根的,他家兄弟姊妹四人,他是最小的,父亲去世时,他年仅1岁,对父亲毫无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想念父亲,空余时间常到书店翻阅川军抗战的书籍,希望能多了解一点父亲那个年代的事情,走近父亲,怀念父亲。最近,他无意中在《成都商报》上看到四川省档案馆与成都商报合办的《档案时空》,里面有利用者查找亲人资料的报道,由此萌生了到四川省档案馆查找父亲经历的想法。老人留下查档信息后离去,工作人员根据他提供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