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到基希和周立波,如果说基希的创作奠定了现代报告文学的基础,那么周立波则是把这种探索横向移植到中国的重要人物。众所周知.基希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极高的建树,完成了由古典报告文学向现代报告文学的转变。在长年的采访生活中,他发展了新的文学形式,“以新闻记者的简洁的话,将发生的事件依原状留在纸上”,[1]又力争“不失艺术的样式和规模”.[2]在《一个危险的文学体裁》一文中,他还把报告文学当成一种平民话语和抗争话语,认为它的方向应当”面向劳碌奔波、…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告文学,发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确立于30年代,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报告文学创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曾经历过几次勃兴、发展与繁荣.第一次是30年代初和抗战时期,当时的“左联”执委会就多次作出决议强调和倡导创作报告文学,于是出现了钱杏邨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以及夏衍的堪称典范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包身工》等.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时期,报告文学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过长足的发展,代表作有华山的《英雄的十月》、刘白羽的《环行东北》、曾克的《挺进大别山》以及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第三次是狂热的大跃进的1958年,报告文学的短暂繁荣,助长了浮夸风、共产风,接下来便是难堪的沉寂.总的来说,我国报告文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曲折而缓慢的,始终未能摆脱“二等文学”、“亚文学”的附庸地位.直到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迎来了报告文学的真正、持久的繁荣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掀开了我国历史崭新的篇章,经由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我国进入了一个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就是报告文学的崛起,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开端,报告文学从此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彻底改变了作为“二等文学”和长期徘徊不前的尴尬境地,持续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多次占据我国文学的主要舞台,热潮迭起,几度辉煌,创作了许多产生过轰动效应的佳作,至今我们仍能如数家珍似地数出许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比如,《正气歌》、《命运》、《大雁情》、《祖国高于一切》、《三门李轶闻》、《中国农民大趋势》、《唐山大地震》等等.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几度辉煌,这是因为它遇上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一个伟大的经济变革时期,一个迫切需要报告文学,也能产生伟大报告文学作品的时代;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我们的新闻体制不完备,舆论监督体制不完备,新闻传媒体不能随便发消息,较难把生活中负面生活事件反映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这就需要报告文学予以补充.特别是一些“冰冻新闻”,若干年过去,解冻以后,被写入报告文学,仍不失其新闻性,报告文学也因此格外受到青睐.物换星移,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报告文学面临强有力的挑战,报告文学的阵地被挤占,报告文学的影响在缩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5.
<正> 打倒“四人帮”后,随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日益繁荣,介绍、总结和研究这种文学样式创作经验的文章也逐渐增多了。应该说,这些文章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其中极大部分确实对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少数文章也存在着失之偏颇,值得商榷的观点,有些还是根本性质的。若任这些失之偏颇的根本观点流行,我担心有可能把这本来生机勃勃的文学样式,引上最后幻灭的道路。这些观点,集中表现在如何认识、理解报告文学真实性这样的问题上。本文先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过程中,作为时代敏锐神经的“艺术文告”——报告文学,有过令其任何文体都无法比拟的辉煌.这一时期里,每一次较重要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突破,都有报告文学作为先导而出现.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和《小木屋》带动了重新评价知识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国的“小皇帝”》、《黑色的七月》促使人们重视教育改革;《伐木者,醒来!》、《中国的水污染》等,向人们展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的严重挑战,警示人们关注“绿色主题”.然而正如报告文学作家乔迈指出:“成功容易掩盖矛盾.……醉眼陶然中没有做好继续发展壮大的准备.理论尤其贫弱.偌大中国,有几个算得上是远见卓识的报告文学理论家?我们的理论家大多是在研究小说之余揭示涉猎一下报告文学,大多又是就事论事”,这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状况,有碍于报告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为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来,文学界对我国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种看法认为“这种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就大量发展着”,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其实都是报告文学作品,而“报告文学”的名称,“不过是后来加的”。①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三十年代在抗日救亡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②这种意见大都是采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一些论述报告文学的文章的看法。第三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8.
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时代,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隋唐文化的发展.受这种新型流行音乐的影响,不论是隋唐诗歌的创作,还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曲子词的创作,都不约而同地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合乐性成为当时韵文文体的共同特点,而“选词以配乐”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依调以填词”的创作方法,成为了这种新音乐对原有文学样式的加工手段以及对新文体样式的催生方式,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规定两种主要韵文文体——唐诗和曲子辞的发展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把目光聚焦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把触觉伸向众所关心的事件,它如同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出了时代的一切.与报告文学相比,“似乎其它文学样式也没有达到和千百万普通读者这样贴心、这样休戚相关、这样血肉相连的程度.……而报告文学这样贴近你,它似乎就是你自已的观察,你自己在发问,你自己在呐喊,就是你身边甚至是你自己的事”.(柯岩《中国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卷·后记》)有的读者甚至说.报告文学读了真解渴,解恨,解气.新时期报告文学为什么受到读者如此青睐,究其原因,除了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精神外,主要是由于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艺妓。她们一般都具有比较高艺术修养,懂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甚至擅长诗词歌赋等文学样式的创作。她们与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关系极为密切,并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当时的大城市如北京、杭州、太原、开封等地,经济活跃,文化生活十分发达,妓女数目之多也令人惊叹,仅北京一地,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就“计有二万有余”,那么全国妓女之数量就相当可观了。  相似文献   

11.
尹均生、杨如鹏的《报告文学纵横谈》是一本研究报告文学理论问题的专集。粉碎“四人帮”以来,报告文学在我国文坛上空前活跃,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几年来,各种报告文学专集相继出版,但是对报告文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却是比较薄弱的,至今尚未见到这方面的专著出版。为此,四川人民出版社将于今年六月出版《报告文学纵横谈》一书。本书内容丰满,论述广泛,观点鲜明。“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文学样式”。它已不再是散文的一个部分,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学新品种。从这一点出发,本书对报告文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和报告文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作了详细的论述;对世界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基希、高尔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和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交叉地带萌生发展起来的。云集到这块领地的有记者,也有作家。萧乾则兼有这双重身份。他大学读过文学系,在剑桥当过文学研究生,始终把小说创作作为自己最高的创作追求,并且在30年代就颇有些知名度。在另一方面,他又读过新闻系,在《大公报》当了14年的旅行记者,足迹遍布西欧、北美、东南亚各地。因此,他和新闻、文学都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其报告文学的创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是按照文学性与新闻性的高度统一来熔铸自己的报告文学作品的。记者所强调的客观性、真实性,作家所要求的文学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学界有观点认为“报告文学是三十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本文指认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期。全篇从三个方面描述与论析本题:一、取事与传播:制作的新闻性;二、觉世与新民:主旨的启蒙性;三、杂体与文学:表达的互文性。发生期的报告文学尚不完善,但它立定了报告文学新闻性、政论性与文学性“三元”组合的基本体式。其启蒙与批判的文体精神,导引着后续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是一篇报告文学。阅读本文,应怎样领会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的主要特征? 二、本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和感人细节,把徐恩来这个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充分表现主题。三、作者在描述人物和事件的时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点“是什么?“面”是什么? 四、研究本文的结构:线索和写作顺序。五、从这篇作品看报告文学的政论色彩,它表现在哪里? 六、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阅读入门指津】报告文学既不是新闻,也不是短篇小说.它是用文学手段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导性的一种文学样式.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6.
你好!所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收到,十分感谢,十分高兴.我认真地阅读了你的书,得到许多信息,也得到了不少启发.你作了一件很好的事,我向你的成功表示祝贺!令我惊讶的是你占有这么丰富的资料,跟踪报告文学的脚步是如此及时.在对报告文学认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你的不少意见是给我启发.报告文学的崛起和持续发展繁荣,是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因为报告文学的表现,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才显得更加富有生气,更加灿烂辉煌.报告文学在坚持真实性、现实性和文学性的原则基础上,对于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积极能动的参与和表现,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文学笔记,是这个时代的社会心声,是社会生活同文学共同创造一种历史的恢弘景象.这是中国的文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动人景象,也是报告文学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功表现.对我这样的看法,你也许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是,尽管对于报告文学的这种表现,人们是无法忽视的,但在认识和评判上却是各种各样.有人把报告文学的这种成功表现,看成是偶然的,不正常的现象,说是因为新闻不力导致了报告文学的兴起;在那些以诗歌、小说为文学正宗的观念影响下,有人至今对报告文学的文学地位表示迟疑.等等.这些不同看法的存在,或许正好说明,你我等人致力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7.
论改革文不     
改革文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样式。改革文学的叙事目的是以文学创作来验证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展开其结局并适应“拔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情境之下的主导性社会政治话语。这当中既有工业题材、政治题材的小说创作,也有相当规模的报告文学传世。一些“改革者”、“政治家”先进的“科学工作者”呼之欲出,给文坛带来了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18.
赋这种文学样式辉煌于汉代,并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文学.汉以后仍有发展,但到了宋代,已失去了它曾有过的显赫地位而日渐衰微.苏轼则刻意创新赋体、别开生面、卓然自成一格,并在创新和赋体文学形象两个方面对赋体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主义美学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其非理性的生命直觉、内在激情以及抽象的哲理思考,构成了创作表达的朦胧、虚幻和神秘。“文革”十年浩劫后出现的朦胧诗潮,从创作观念到表现形态上,都呈现出了与表现主义美学相似的特征。在八十年代现代主义大举回归中国诗坛的背景下,梳理朦胧诗潮的发展轨迹,就可以看出表现主义美学观对朦胧诗潮的形成产生过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我国“五四”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对我国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弗洛伊德文学观,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上,曾诱发出一种文学观念、文学技巧、文学情趣的变革。从而说明“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新文艺潮流接轨,其创作成果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