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以来的衍生品监管理论后,发现:衍生市场监管与衍生品发展相互促进,衍生品监管理论经历立法管制与行业自律争论后,已经走向了联合监管与全球金融监管协调。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产品在过去的30年间,在全球取得了飞速发展,规模膨胀,结构复杂且场外产品占多数。金融衍生品的首要功能是规避风险.但在使用不当、监管不利的情况下则会传播和放大风险。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本文对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的发展做了简单总结,并分析了其“双刃剑”的功能,就此提出了谨慎发展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借鉴国外衍生品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衍生品交易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和论证, 对我国交易所衍生产品交易选择适当的路径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以寻求适合我国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金融衍生品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不仅是为了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潮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而且是因为金融衍生市场具有转嫁风险和发现价格等功能,在降低交易成本、稳定现货市场、改善原生资产定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诸多正面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发展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衍生市场,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金融衍生业务,由于法制不健全、市场不成熟、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交易不规范、投机过度,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本文在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性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业务的战略以及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金融衍生品交易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迅速地增加了全球的流动性.但金融衍生产品在转移和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呈几何级数般地迅猛地积聚了风险的总量,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使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率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特性,将不同杠杆率的衍生产品分成五类,对各类衍生产品的风险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为金融衍生产品分类监管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市场。实际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是,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规避传统市场当中的风险,同时又给相关经济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目的、交易者的履约能力与履约意愿、交易场所和交易机构的监管等角度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管理与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有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如MBS、CDO、CDS等,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条影响着美国经济兴衰的价值链。次贷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美国经济泡沫的形成过程,而价值链的断裂同时也意味着泡沫的破裂和危机的爆发。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金融创新应该循序渐进;金融机构适度介入衍生品市场;金融机构不能过度依赖数学模型;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贷款机构道德风险;将衍生品的场外交易转化为场内交易;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以证券化产品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创新产生了怀疑,认为金融衍生产品制造了巨大的风险.到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否还应该发展金融衍生品,发展金融衍生品对一国经济有何影响,笔者想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过程的分析,探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融工程     
《数学教学通讯》2009,(7):71-71
金融工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专业,它把工程思维带人金融研究。在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创造的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而金融衍生产品则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金融工程就是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并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品交易在当今金融交易中已经占有了较大的部分,在世界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本身的特性,对其的法律规范和监管并不完善。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性质的甄别是对其金融监管策略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本文也主要是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对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挑战入手,探讨了金融监管理论和监管模式的最新发展,提出了要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共同监管的观点,认为只有实施共同监管才能够保障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爆发在美国国内,是多年宽松货币环境下,金融机构违规发放贷款、监管者监管不力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应吸取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继续审慎推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7):70-72
次贷危机爆发在美国国内,是多年宽松货币环境下,金融机构违规发放贷款、监管者监管不力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应吸取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继续审慎推进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使传统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机制的缺陷得以全面暴露,直接推动着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全面革新。革新的成果不仅是各国及国际组织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也代表着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刻反思我国现行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机制的缺陷,然后立足于我国国情,辩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予以完善,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与不断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的增加,金融风险在金融网络市场中的分散与累积使得单个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模式难以有效的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宏观审慎的落实程度和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均比较低,顺周期导致了中央银行稳定金融市场效果降低.本文通过研究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中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以及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贡献力强度,实证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对货币政策协调层面的实用性以及有效性,获取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情况,同时对现有的监管手段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是上世纪金融创新的成果。正当使用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能够利用衍生金融产品特征来合理规避市场的利率、汇率以及及其他交易和信用风险。在人们仍然惊栗于这次引发次贷危机的证券化产品时候,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出上市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证券化产品,在提供高收益、低波动率、高流动性现金流收益上有不俗表现。文章在介绍《新巴塞尔协议》监管精神的同时,评价即将推出REITs证券化产品特征及提出对加强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同顺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39-40,42
金融衍生品具有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放大和扩散风险的缺陷。我国的金融衍生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建设,一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则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从多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是上世纪金融创新的成果.正当使用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能够利用衍生金融产品特征来合理规避市场的利率、汇率以及及其他交易和信用风险.在人们仍然惊粟于这次引发次贷危机的证券化产品时候,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出上市型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证券化产品,在提供高收益、低波动率、高流动性现金流收益上有不俗表现.文章在介绍<新巴塞尔协议>监管精神的同时.评价即将推出REITs证券化产品特征及提出对加强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逆向选择模型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透视,得出以下结论: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场外市场的逆向选择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逆向选择在场外市场并不是以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形式直接表现,而是以低质量产品大量进入和部分高质量产品“蜕变”为低质量产品的隐蔽形式来完成。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场外市场的制度建设,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提高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标准化程度;积极促进场外金融衍生品进场交易。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13,(3):23-23
中国影子银行是2008年危机以后的产物,仅仅四年多时间,但当下国内影子银行业务已如火如茶,各类表外衍生品也在加速发展,随之,可能弱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作用、引发系统风险的瞽笛已经鸣响。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金融世界,监管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影子银行原本主要指华尔街以衍生品发行和交易为主营的投资银行,但在中国,影子银行概念很杂,主要指银行体系以外的金融中介活动,如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信贷公司、典当行、民间金融、私募投资、对冲基金、网上P2P人人贷以及阿里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