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的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五个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好地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引入非语言交流辅助到课堂实践是一项十分必要而又重要的教学实践举措。通过"无声"语言和"有声"手段共同作用于西语教学课堂,使教与学达到双赢互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抽象的音乐学科,它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发声技巧的主要手段,是师生间知识传递与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语言的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现今的文献资料中,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但大多是围绕传统意义上的"有声语言"(在教学中,以"说"为传播方式的,能够被学生听见、有音响效果的语言称之为有声语言),而忽略了另外一种,在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的语言——面部语言。面部语言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做出的具有指导教学作用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唇部语言,本文将结合实例,对这几种面部语言类型分别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长起 《成才之路》2009,(17):95-95
所谓教态语言是指从教师身上发生的、直接诉诸学生视觉器官的无声语言。这种语言较之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更有即时性、运动性和直观性。尽管有声语言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系统很强,但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有单一的有声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方式,是收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因此,在运用有声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伴随有相应的教态语言.以使语言行为得到必要的深化和补充,强化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教态语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体势语,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势语言指具有表义作用的动作、表情、姿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体势语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情感表达效果,同时,在不便用有声语言表达或有声语言表达没有效果时,还可以代替有声语言表情达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体势语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目光,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获得有益的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体育教学以室外活动为主,无声语言的运用显得更重要。无声语言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延伸,起到"润滑剂"和"助推器"的作用,体育教师往往注重有声语言而忽视无声语言的运用。教学中巧妙运用无声语言能精炼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无声语言是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值得体育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光可以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而且可以用无声语言来交流.无声语言有时能表达有声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比有声语言更传情达意,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自然、贴切的无声语言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有声语言外 ,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 ,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 ,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 ,各家说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教师体态语言可分为 :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五个方面。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 ,即体态语言都可能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 ,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使教师的体态语言能更好地辅助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10.
要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也非常重要。因为美的语言可以打动学生心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中发出声音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丁昌明 《成才之路》2010,(13):10-11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那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试结合笔者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就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语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体之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果。生物课需要有生物特色的教学语言,它既包括有声语言也包括无声语言。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运用具有直观性、节奏性和艺术性特点的有声语言;还要通过板书、板图及教师的表情动作等无声语言,使声、形、色、情、趣融为一体,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除了发出声语言外,还伴随着表情、动作、姿势、眼神等各种各样的非语言表现,这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它使学生得到诸如提示、赞许、警告、制止等信息,增强教学效果,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并帮助教者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多只注重有声语言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其实无声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教学信息时,大多来自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无声语言,更为重  相似文献   

15.
田莉 《山东教育》2001,(1):76-77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使用有声语言——英语或汉语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开展操练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教学活动。然而,教帅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传递教学信息、同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使用有声语言之外,还应充分运用无声语言(non-erbal language),即体态语(body language)。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向学生说教外,教师的一举一动更是深切地影响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若能充分利用和善于使用表情、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的态势语言,不仅可以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且会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声胜有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7.
有声语言是教师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教学往往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隐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隐性语言(无声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8.
无声教学是教师用非语言的间接形式,对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施加影响,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声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无声则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互为促进,构成课堂教学手段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教学可能更胜于有声教学,正如一位高中学生在题为《老师的眼神》的政治小论文中写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运用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弥补我们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丰富的肢体语言,也会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需的交流载体,它架起了一座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什么是肢体语言呢?教师在课堂上讲课,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的表达来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来交流思想的铺助手段是一种伴随语言,称之为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20.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及其与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能达到“传情达意”的境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他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