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阳地处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信阳民歌作为中国汉民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南北文化的交融使信阳民歌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它既有西、北方民歌之高亢、嘹亮、奔放、豪迈之风尚,又有东、南方民歌之细腻、婉转、靓丽、悠扬之韵味。民间歌曲极其丰富多彩,在各县流传着许许多多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民歌,它们汇成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歌曲海洋。本文主要对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信阳民歌乃至淮河流域的民间音乐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民歌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表现出的风格特色也不尽相同。常州民歌是吴越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吴越民歌又是中国民歌大系中的重要分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常州民歌的风格特色对研究中国民歌的区域色彩及民歌文化有参考借鉴的价值。本研究以常州民歌的音乐及唱词为切入点,分析江南地域文化对常州民歌特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凡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所产生的艺术,其时代特征就越鲜明,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它的时代的表现,它的内容和形式就是由这个时代的性质、趣味所决定的。河南革命题材民歌格调明朗、情感质朴,充满朝气和力量,给人以明显的中原汉族民歌印象和革命精神美的感染。本文通过对河南地区革命题材民歌的特点、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论证了其对中原文化建设及青少年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歌曲中折射出的时代特点及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和研究,有利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袁媛 《学苑教育》2024,(7):94-96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小学生对民歌中的文化感知不太清晰,所以导致这些文化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民歌背景、赏析民歌语言以及感知民歌风格。此举,能让学生对民歌中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通透的理解。与此同时,民歌中的优秀文化,也会成为涵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眼甘泉。  相似文献   

7.
原生民歌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原生民歌的传承是当今关注的话题。对原生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重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高校原生民歌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礼俗文化也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两方面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之称,有许多学者对当地的民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本文将从婚姻、丧葬、祭祀及寿诞四个角度来挖掘河曲传统民歌中蕴含的文化礼俗,为河曲民歌打开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郝烨萌 《科幻画报》2023,(3):279-280
本文以山西左权民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左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民歌的文化内涵、传统特色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左权民歌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持,从而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探索了大数据与左权民歌传承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1.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彝族民歌是彝族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目前国内关于彝族民歌的研究并不多,对于大理、楚雄、保山等滇西地区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还缺乏深入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咏华 《教师》2010,(24):119-12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河南音乐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在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区又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民歌曲艺等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这些都给音乐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河南信阳拥有的大量优秀的、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和标识。音乐社会学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音乐的研究,或作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裕固民歌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裕固民歌的音乐社会学特征和价值主要是涉及传承、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6.
理县嘉绒藏族因所处位置及环境的特殊性,其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研究价值。本文根据其音乐表现方法和歌唱场合的不同,对民歌进行了分类。同时通过对音乐本体,即旋律形态、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充分证明了其民歌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特点。这对于彰显地方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衬词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衬词的加入使民歌的地域性特点更加浓郁,歌曲的感染力更强劲。文章从云南腾冲北部汉族民歌的地方性、民间性着手,介绍了腾北汉族民歌衬词、衬腔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探寻边地民族文化融合、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身处华夏文明中心地带的河南,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民歌文化也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和传承,融合和发展,其中以洛阳民歌最具代表性。洛阳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造就了洛阳民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流传久远的特点。同时使得洛阳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典范性、浓厚的地方特色、精炼的语言形态等人文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民歌指流行流传于大运河船民、渔民和沿线居民中的民歌俗曲.这些民歌俗曲的传播接受,以大运河为依托,具有因河而生、依河繁衍、沿河流转的特征.大运河民歌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大运河沿线区域的风土人情与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等内容.大运河民歌是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重视、加强大运河民歌的整理研究,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助力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大运河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