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始终以激昂的斗志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前进。这首声乐作品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幸福美好的今天,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鼓舞着人心,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功能。《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声乐作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特征,塑造了多元的音乐形象,在演唱的二度艺术创作中也充分彰显了红色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3):I0002-I0003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描述这首歌,是在“风和日暖”的播种场面中。  相似文献   

4.
《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国延安文艺创作群体创作出来的第一部合唱套曲,无论是音乐艺术本身,还是其文化内涵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文章从套曲形式、音乐曲调、歌词意境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黄河大合唱》具有"西为中用"、"曲调的民族性"、"抗战、爱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6):50-51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  相似文献   

6.
一部红色精品《黄河大合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在延安所作。这部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广阔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天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相似文献   

7.
椿桃 《音乐世界》2021,(1):42-45
在与祖国分离的日与夜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重新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完成了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电影《音乐家》根据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经历改编,讲述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与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 了解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表现。例如演唱《黄水谣》这首歌曲,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它才能真正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呢?首先,我们要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冼星海从海外回国,看到国内民不聊生,深知民众的苦痛,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合唱音乐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特别是"学堂乐歌"的出现后,才逐步兴起和形成的。黄自的《长恨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长征组歌》等作品,成为中国合唱音乐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0.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1.
冼星海     
正(1905~1945)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名言解说】在抗日战争中,冼星海创作的音乐,曾鼓舞着无数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这时,他的音乐是战鼓,是号角,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勇气。同事,它也是甘甜的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快乐。【名人简介】冼星海,中国作曲家。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生于澳门海  相似文献   

12.
人的一生无论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人生的每个不同的时期都能够用音乐生动的表示。音乐能够强烈、明确的表达人们内心世界,音乐能够影响和激励着人们在精神与灵魂的阶梯上不断攀登。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谈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本文就对试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后的人生感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于1969年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表现手法上,运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以标题性组织的形式写成;曲式结构上,融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4.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存在于音乐表现上。文章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角对《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进行探讨,主要从“以诗为号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以母亲河的气魄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以黄河儿女的坚韧颂扬民族精神”、“以诗的内涵确立乐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共鸣”、“以文字营造意境烘托气势恢宏的氛围”五个方面论证作品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作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政治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进行分析与深层发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黄河大合唱》与西方音乐及“民族形式”问题的渊源。受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潮流影响,在包括苏俄文艺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成功又成为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徐升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3):102-103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于1938年11月至1940年3月间创作的三部大合唱之一,作品由7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笔者对这7首作品逐一进行了解释、分析,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民歌曾哺育过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今天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五四“以来优秀音乐家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曾从民歌中吸收了营养。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工夫曲》、《河边对口曲》,中国具有民族风味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山西民歌《捡麦根》等。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作为人世间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无尽的欢乐,但真正让音乐艺术永恒的是音乐中蕴涵的最深远、最崇高、最纯洁的艺术品格,它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贝多芬的《命运》,肖邦的《革命》,‘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乐曲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音乐中饱含着最深沉的爱,最强烈的抗争,最真切的渴望,最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9.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音乐家冼星海共同打造的一部音乐史诗,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大型声乐作品的创新典范,是伟大抗日战争精神在东方主战场的艺术结晶。今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经典,铭刻历史,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五十周年。不久前笔者拜访了张光年先生。当提起以上话题时,自然要谈到《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曾自谦地说过:“《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这一次,张老再次阐明了自己这一看法,他真诚地强调:“不要写我。”歌词是歌曲的文学基础,没有歌词又谈何歌曲?正是诗人的这一“跳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没有这一“跳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