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3年1月24日至2月1日,英国自来水工人和输水管道工人同时罢工,一时成了西方新闻界争相报道的热门题材。报道这件事,自然有许多角度供选择——罢工的规模,罢工的原因,资方和政府的对策,各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等。然而,正确的报道角度,未必是最佳的报道角度。笔者收集了十几篇关于这次罢工的报道,经过认真比较,感到美联社电讯《自来水工人罢工,居民叫苦连天》(以下略称《罢工》)选择的报道角度略胜一筹。美联社《罢工》一稿的报道角度高明在哪里?高明在它“见人”,即从罢工对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入手报道罢工本身。美联社电讯的读者遍及全世界,英国自来水工人罢工,同其他国家读者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它角度(比如说从罢工工人或英国政府的角度)报道这次罢工,稿件的吸引力就可能受到限制。然而,从罢工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来报道这件  相似文献   

2.
1983年1月24日至2月1日,英国自来水工人和输水管道工人同时罢工,一时成了西方新闻界争相报道的热门题材。报道这件事,自然有许多角度供选择——罢工的规模,罢工的原因,资方和政府的对策,各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等。然而,正确的报道角度,未必是最佳的报道角度。笔者收集了十几篇关于这次罢工的报道,经过认真比较,感到美联社电讯《自来水工人罢工,居民叫苦连天》(以下略称《罢工》)  相似文献   

3.
今年七月二日,华沙郊区《乌尔苏斯》拖拉机厂工人因肉类提价举行抗议罢工。接着米耶莱茨、卢布林、格丁尼亚、格但斯克等地也发生了罢工事件。这是三十六年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迅速扩大到波兰全国的广大地区。工人组织了罢工委员会,除经济求要外,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初年,为了解决北京交通落后的状况,北洋政府于1921年正式成立了北京第一家电车公司,经营北京的有轨电车事业,并兼营公共汽车。在公司工作的电车工人分在厂内的和在车上工作的两种。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在电车上工作的工人即司机生和售票生。电车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不但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还经常遭受乘车军警的打骂、殴辱。电车工人因军警殴  相似文献   

5.
尹静 《中国档案》2023,(12):82-83
<正>1922年9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为了争取自身权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4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株萍铁路、路矿总局正式签订“十三条协约”,答应了工人的罢工要求。该协约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萍乡矿务局委员会宣传部于1963年1月拨交,是国家一级文物。该件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历史见证,同时也展现出了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勇气和谋略。  相似文献   

6.
杨守忠 《兰台世界》2020,(4):126-128
1926年4月27日,因无法忍受日本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大连福岛纺织株式会社1000余名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工过程中,日本资本家采取了种种惨无人道的压迫手段逼迫工人复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念,最终取得罢工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次罢工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五年六月,随着震撼世界的省港大罢工的爆发,一份指导工人罢工斗争的报纸——《工人之路》(特号)诞生了。主编这份报纸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宣传部长,罢工委员会的党团书记兼顾问邓中夏同志。工人之路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计划在全国发行的一份日报,因筹备未周,尚未出版。六月十九日,香港罢工开始了,十几万罢工工人陆续回到了广州;六月二十三日,又发生了沙基惨案。上海南京路上的血迹未干,珠江岸边,中国人民的鲜血又流成河。“为被杀的同胞报仇!”“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愤怒吼声回响在南海上空,罢工怒潮席卷珠江两岸。为了及时指  相似文献   

8.
热血五卅     
韩峰 《湖北档案》2023,(5):42-44
<正>上海,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拥抱着十里洋场的繁荣,也同样因袭着历史的悲凉与沧桑。1925年5月15日,设于上海的日本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枪杀了身为共产党员的中国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十多名工人。中共中央立即发布第三十二号、第三十三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号召各群众团体援助上海罢工工人,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十余天后,青岛又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镇压中国工人罢工的“青岛惨案”。  相似文献   

9.
1923年2月間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我国工人第一次有組織地从經济斗爭轉到政治斗爭的伟大运动。这次罢工虽然由于封建軍閥的血腥镇压而遭到挫敗,但是却显示了我国工人阶級組织力量和革命精神的迅速增长,提高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因此,这一次罢工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重返上海 1925年春天,刘少奇从湖南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为了镇压工人的罢工斗争,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激起上海工人极大的愤怒.中共中央决定在学生和工人中发动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为了领导好这场运动,决定派中共上海领导人李立三筹建上海总工会,刚刚成立的全国总工会也委托副委员长刘少奇赶到上海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5月30日,英租界向南京路上游行示威的工人、学生开枪,上海爆发了20余万工人罢工的大规模反帝运动,即"五卅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档案联查中,笔者从海兴党史办档案室发现了见证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全过程的三封重要书信,三封书信揭开了运动高层在决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发生在86年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历史上工人罢工运动取得全胜的著名工人运动。它在很长时间内实现了“俱乐部不散,工人待遇不变”。然而史学界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红旗不倒”、“一枝独秀”现象有争议,认为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符。这三封重要书信的发现,为史学界多年来的争议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2.
死新闻或活新闻在一则静态新闻里,比如纽约城拖船工人罢工持续4天之后,午后报纸在要闻版的传统处理方法,是根据剪报资料和有线通讯社供稿进行改编。通常,读者读到的将是这样的消息:纽约3500名拖船工人的罢工今天已进入第5天,但仍未出现解决的迹象。拖船工会组织与资方代表已商定,准  相似文献   

13.
挪威杂志业已然受到全国工人罢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这一全国性的大罢工涉及到运输业、酿酒厂,以及印刷业,其中也有许多新闻记者。印厂的关闭直接影响了杂志业,形势不容乐观。大约有2800名记者开始呆在家中,致使84家媒体公司的工作进程受阻。挪威的记者工会已经宣布,记者的罢工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传播》2006,(2):75-75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工人日报是省港罢工委员会于1925年6月24日出版的《工人之路特号》。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  相似文献   

15.
新发现的档案显示,周恩来与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后的汕头工人运动存在紧密联系。出于军阀摧残和组织涣散等原因,省港大罢工初期的汕头罢工活动存在诸多问题,成效并不显著。时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主政粤东后,积极引导汕头工会改组,加强工人阶级内部团结,在推进罢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在共产党组织指挥下,汕头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罢工运动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近代最早的公共交通工具起源于有轨电车。北京电车公司创办并经营北京的有轨电车事业。然而,电车开通后,北京军警不仅无票乘车而且殴辱北京电车工人,致使乘车秩序紊乱。由于军警无票乘车以及免费票证的发放,致使北京电车公司营业收入锐减,经营举步维艰,所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一、军警无票乘车民国初期,北京人口急剧增加,落后的交通工具很难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北洋政府为解决交通困难的问题,成立了北京电车公司,这是北京第一家电车公司。它是官商合办性质的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西总布胡同十  相似文献   

17.
李琮 《中国档案》2023,(3):84-85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逐渐以一支独立的力量走上历史舞台。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泛开展全国工人运动,这其中,粤汉铁路工人即成为党开展运动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坚强领导下,粤汉铁路武汉-长沙段(武长段)工人运动成果显著。1921年10月,粤汉铁路工人即组织罢工并取得胜利,虽规模有限,但这次罢工对之后中国工人运动特别是粤汉铁路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十七年前(1925年6月)香港和广州工人为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屠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省港大罢工。这次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事件,也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坚持罢工最久的一次斗爭。它有力地动搖了当时英帝国主义在华南的統治基地,巩固了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工人之路》日报,就是在这个时期党为了維护工人阶级利益,坚持反帝反封建斗爭而創办的。它是  相似文献   

19.
(四) 季米特洛夫印刷厂是一家具有105年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厂,它同保工人运动紧密相联,第一次工人罢工斗争就发生在这里,保共领导人早期就在厂里活动,是工人运动的诞生地。反法西斯斗争中,工人积极参予,有4名工人英勇牺牲。我们进入工厂大楼,在楼道旁、走廊上陈列着记载这一段光荣历史的图片,用以对工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20.
纽约印刷工人的罢工使《纽约时报》、《约约每日新闻》停刊八十八天,《纽约邮报》停刊五十六天。(译者注:这三家报纸印刷工人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十日开始罢工,抗议报业老板采用新印刷技术致使大量印刷工人失业。《纽约邮报》在十月五日复刊,其余两报在十一月六日复刊。根据新的合同,《纽约时报》和《纽约每日新闻》到合同的第五年、第六年为止,通过逐渐减少工人每年能够节省四百万美元。《纽约邮报》在工资上每年可节省近两百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