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山东教育》2005,(30):46-46
女儿依依从小就爱听童话,而且一个故事听一两遍不满足,至少要重复听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到她5岁的时候,那些著名的童话故事大都已烂熟于心,像《灰姑娘》《自雪公主》《睡美人》之类,她都能绘声绘色地复述。  相似文献   

2.
我女儿很喜欢wawayaya的童话软件《小红帽》。尽管她还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可是她绘声绘色的讲解和投入的表情让我们为之惊讶。她喜欢一边听故事一边点击鼠标,把藏在画面里的各种小动物都找出来,每次出现意想不到的东西时,她都会很高兴地指给我们看。昨天,几个朋友来我们家玩,看到女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他们都夸我女儿语言能力强,还纷纷向我讨教育儿经验呢!现在,女儿正张罗着一出戏,她自己当小红帽,爸爸当大灰狼,妈妈当外婆……当然,我们绝对会非常乐意地配合她,让这个童话剧在我们家客厅如期上演。看着女儿快乐的样子,我们想和大家一起分…  相似文献   

3.
丝乔 《家长》2012,(4):28-29
我说女儿下午怎么对我耍起"手段"来了,原来都是照猫画虎,从画上面学来的。 周六下午,我给女儿辅导数学。有一道应用题,女儿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很大,我知道她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耐心地给她讲了一遍。我问女儿听明白没有。她抬起头望着我,目光中有些迷茫,我知道她还是没有明白。我又给她讲了一遍,这回女儿表示听明白了,随后她说口渴,就去喝水了。 趁着女儿喝水的工夫,我把那道应用题换了几个数,再让女儿做。谁知,女儿还是做错了。我见状,生气地对女儿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一遍不行,我给你讲两遍,你说听懂了,可还没过两分钟,我换了几个数,你就不会了。”  相似文献   

4.
女儿今年7岁.去年入学前,就已能独立阅读诸如《365夜故事》(上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全集》、《中国童话故事精选》(上下)、《外国童话故事精选》等书籍。入学后,领到语文教材的第一天.她就把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认为课文太简单。我随便点一篇课文,她都能熟练读出.所发的课外读物《小兔乖乖》也  相似文献   

5.
我望着天空,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首《童话》.回忆不断浮现在眼前,虽然有点凌乱,却是我和她之间最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耿彦红 《学前教育》2007,(Z1):12-13
<正> 朋友带她的女儿丫丫来家里做客。我和朋友聊得投机,小毛豆和丫丫也玩得起劲,但这种和谐没维持多久,小毛豆"人来疯"的毛病就又犯了,让我感到非常尴尬。我好言好语劝他,他不听,站在沙发上大喊大叫,拿着长棒到处跑,最后我拉住他,严厉地想制止他。但他的反抗精神也是愈挫愈奋。最后我威胁他,要是再不老实,就把他关在屋子里反省,可他还是  相似文献   

7.
每晚临睡前,我和女儿有雷打不动的节目:一人讲一个故事。女儿同许多初涉世事的孩子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喜欢听我讲故事。针对她的这一爱好,我趁机向她提条件,如:听完后再复述一遍。开始,女儿复述时结结巴巴,讲到中间还要我提示。慢慢地,她就能把大体意思讲出来了。但轮到她讲,小家伙可就犯了难,不是说没故事,就是说忘记了。我再三启发,女儿终于开口,童声童气的充满了诗意:“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一只小孩出来了,一只老爷爷出来了。他们坐  相似文献   

8.
假的和真的     
周锐 《阅读与鉴赏》2005,(11):69-70
女孩Y的前排坐着男孩U,Y每天对着U的后脑勺,觉得U的头发长得挺顺眼,Y来找我,说她有个童话构思要送给我,我把它写成童话肯定很美的,我就听Y将这构思说了一遍。确实可以写成童话,于是一边和Y切磋着,一边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读女儿的书     
女儿进小学,我就给她一个书橱,声明:我们父女的书分开。同时我还把多年积累的儿童文学书籍全部送给她,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张天翼作品选》《天方夜谭》之类,适合于她读。可不过几年,女儿念小学高年级了,开始在我的书橱中搜寻起来,她把好多书都搬到她的书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之类,女儿说: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应归她保管。我只好答应。女儿进了初中,又在我的几大书橱中寻寻觅觅。有天我下班回来碰见了,问她找什么书,她理直气壮地说:“老爸,你的这些书——《大卫·科波菲尔…  相似文献   

10.
爱如春风     
我自恃不是一个没有控制力的人,作为母亲,我有足够的耐心,比如女儿生病了,我守着她,几乎是数着药掖一滴一滴看她输液;再比如女儿还不识字时,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为她讲故事,《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等等,讲得我就差自己改行去写童话了。但当女儿开始学习钢琴后,我还是对她发了不少次火。本来她是要学小提琴的,无奈少年宫的老师嫌她太小不收她,她很坚决地转而要一架钢琴。如此大的投资额和占地面积都让我犹豫,我在她对我提出的要求一口一个“好的!好的!”的承诺之后才请进了  相似文献   

11.
正女儿今年五岁,乖巧又懂事,朋友经常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的育儿经验是:把孩子当朋友。朋友原则一:尊重与平等我和女儿相处得很友好,我从不认为女儿无知,而是把她看成大人,凡事都用商量的口气与她沟通。女儿爱看动画片,如果不加约束她会一直看。这时我就和和气气对她说:"妈妈小时候就爱看电视,当时不懂,所以现在戴上厚厚的镜片,遮挡了妈妈漂亮的大眼睛,你说妈妈说得对吗?"听了  相似文献   

12.
国庆节女儿下课回家,说到老师讲了一篇课文《一颗小豌豆》,是安徒生写的。我听了很感疑惑。我不记得安徒生写过这篇童话,我只记得有《豌豆公主》。我太太本科时专门写过安徒生童话的论文,她也没有印象。我家有一套叶君健先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四卷本《安徒生童话》,翻找后,才发现这篇课文改编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最早读的往往是图,再次就是听大人讲故事了。曲折的故事,美丽的童话,都曾让我兴奋和感动。读了《丑小鸭》,我的心里隐隐作痛;读了《海的女儿》,我发誓要做一个好孩子———因为作家在故事的结尾说:海的女儿在三百年后将获得一个灵魂。如果她看到一个好孩子,这个时间就会减少一年;如果她看到一个坏孩子,这个时间就会增加一天。最早是在小学二年级,我就开始啃起大部头的长篇小说,连放学回家时都在路上捧着看。现在想起来,发现当时十分守纪律,就算把书带到学校去也不会在课堂上看。我小时候正是科技大潮兴起的年代,许多面…  相似文献   

14.
楠杨 《家长》2012,(11):44-45
"活到老,学到老",无论女儿还是我,都需要在生活中、挫折中不断地总结、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听父母的忠告,善待每个朋友。那天晚上,我禁不住女儿的恳求,陪她去电影院看了她期盼已久的3D动画电影《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记得这个系列的前几部电影上映时,我都是买DVD碟给女儿让她自己看。  相似文献   

15.
曾婷婷是我唯一的女儿,今年11岁,现在惠州市实验小学读书。在她6岁的时候,我就发现她的记忆力很强。有一次,我买了一盒《葫芦兄弟故事》原声带,在录音机里放了几遍,她就能一字不漏、有声有色地背诵一遍。从此,我就经常把那些简单的民间故事,有教育意义的寓言,美丽动人的神话,有意识的由浅入深地讲给她听,把美好的事物和形象点点滴滴渗进她幼小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网络上认识李晓艳的,那时她是个高三学生,偶尔在一个叫童话世界的版块露面。因为职业原因,通常当我出现在网络上时,我都觉得自己像一头警觉而敏感的猎犬, 细心地嗅闻着哪儿冒出天分与灵性的气味。当我发现李晓艳的童话时,很难相信这出自一位中学生之手,我立刻给她发了消息:“《少年文艺》想采用你的童话《小耗子阿蘅与小洞的故事》,可以吗?”从此就认识了晓艳。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但从一开始我就认定,这位只有18岁的女孩会崭露头角,会“写出来”的。因为,童话对于她来说是生命最内在的需要。她把自己的经历、希望与创痛,都写在了童话中。在最天马行空的想像中,有着生命最真实的底蕴。如今,《小耗子阿蘅与小洞的故事》已被选入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编选的《2003年度最佳童话》中。本期我们发表的是她的第二篇童话,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请李晓艳写了一篇小小的自传《童话——天使的翅膀》,想必读者朋友会从中看到一个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那是一个破茧为蝶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期将挑出一篇精彩稿件,在刊出之前先邀请一些读者“先睹为快”本期我们邀请了启东中学南京分校的同学参与这个活动,他们诚恳真挚的感受附于文后愿意加入《少年文艺》“先睹为快”行列的读者朋友、班级、学校请与我们联系,《少年文艺》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期主持:章红  相似文献   

17.
以前,杨红樱的童书并不是本本畅销的。她19岁开始创作童话,24岁出版第一本书《快乐天地》。写童书十多年,出版了好几本,虽然获奖不少,但并不被出版界和市场关注。说实话,她不是一夜成名的。她的童书畅销是从《女生日记》开始的。所以杨红樱说,自己要感谢女儿,是女儿给她带来了事业腾飞的契机。在《女生日记》之前,杨红樱主要是写短篇童话。因为想给女儿讲一些知识和道理,觉得那些现成的童话不太合适,就自己专门给女儿编写优美的童话,像《鼹鼠妈妈讲故事》等等。很多年后,19岁的女儿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写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想起童年时每晚妈…  相似文献   

18.
童话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她聊起了丹麦童话. 我对她说:"你小的时候听<海的女儿>,听得眼泪都下来了.那是小公主变成泡沫的时候吧?"女儿说:"才不呢,是小公主不忍心杀王子,把刀子丢到海里去的时候."我有点意外.因为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她只有两三岁,那时她已经知道故事的什么地方最具悲剧性了吗?  相似文献   

19.
让爱翱翔     
女儿很喜欢吃肯德基的食品,每次一进店,就像到了快乐王国,蹦蹦跳跳个不停。那天去逛街,路过一家肯德基,女儿又吵着要吃。正当太太准备去买时,我看见很多小朋友自己在排队,于是对女儿说:"我们把钱给你,你自己进去买吧?"女儿一听,表情很奇怪,因为她从来没有买过东西。也许是好奇心驱使,她还是高兴地答应了。进去之后,只见女儿在柜台前来回走了两三遍,瞧瞧这,瞧瞧那。不一会,她就出来了,两手空空。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2,(13)
尊敬的《新作文》编辑部的同志们:您们好! 我的女儿是一个爱看书、热衷于写文章、甚至是写童话的十岁小女孩。她所就读的小学———西安市铁五小学的同学们订购了《新作《文》时,女儿回家同我商量,考虑到我已给她购了很多课外书,我便对女儿说她的课外书已足够多,可以不需要再订购了。谁知女儿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深受感动。女儿说:“别的小朋友吃什么我都不眼馋,惟独他们有的书而我没有时,我就很眼馋,虽然借来可以看看,但我更想自己拥有,这样便可以反复诵读。”当女儿拿回《新作文》时,我一翻,确实是一本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