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每年高考改卷一结束,各省的满分作文就纷纷在各种传媒上“登台亮相”,有的甚至改卷还未结束,就在网络上发表出来。这些满分作文,不仅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更会受到在校学生的“青睐”,他们会把这些满分作文,当作法宝,奉为圭臬,反复玩味,刻意模仿,以便来日在高考的竞争中夺得高分。由于学生在学习模仿这些满分作文时,缺少“拿来主义”的眼光,往往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改卷一结束,各省的优秀作文就纷纷在各种传媒上“登台亮相”,有的甚至改卷还未结束,就在网络上登出来。这些优秀作文,不仅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更会受到在校学生的“青睐”,他们会把这些优秀作文,当作法宝,刻意模仿,以便来日在高考的竞争中夺得高分。由于学生在学习模仿这些优秀作文时,缺少“拿来主义”的眼光,往往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加上语文教师不能一分为二地分析其不足的一面,因此,这些优秀作文对学生作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情况如下:1.选材的古代化趋之若鹜语文教材中的取材古代的优秀文章也不少,如杜…  相似文献   

3.
时评     
别让高考满分作文误导学生钟锋近年来,高考阅卷工作往往还未结束,便有媒体“爆炒”高考满分作文。这些文章丰富的知识、巧妙的构思以及不拘一格的表达形式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无形当中,这些文章开始成为众多学生纷纷效仿的目标。而问题在于,媒体对这种高考满分作文沸沸扬扬的炒  相似文献   

4.
每年高考结束,被满分光环笼罩的“优秀作文”常常被同学们奉为经典。但读这些“满分作文”,除了获得一些阅读的快感之外,同学们能学到的写作技巧可能并不多,大多数同学可能只会感叹自己的写作水平很难达到这个层次。我们选发的这组稿件,邀请专家针对高考中的普通作文进行了点评,并根据点评对这些作文进行了修改。相信这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读父母     
每年高考结束,被满分光环笼罩的“优秀作文”常常被同学们奉为经典。但读这些“满分作文”,除了获得一些阅读的快感之外,同学们能学到的写作技巧可能并不多,大多数同学可能只会感叹自己的写作水平很难达到这个层次。我们选发的这组稿件,邀请专家针对高考中的普通作文进行了点评,并根据点评对这些作文进行了修改。相信这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2000年高考结束不久,据报纸披露,就发现了好几篇涉嫌“抄袭”的高考满分作文。一般来说,有出题就会有猜题、押题,历届高考作文不能说没有被猜中的情况,但从没有像今年这样突出、集中、明显,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引进了“话题作文”。由于话题作文具有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一出现,立即引起语文界的一片喝采,认为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等等。笔者无意对此再作评论,只是想指出,任何事物都会有两个方面,考场作文总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历来的考场作文都不约而同地作了诸多限制,限定了行文的…  相似文献   

7.
[事件] 高考刚结束,评卷工作开始才几天,海南省就在媒体上抛出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旋即被人指为抄袭。接着,《无题》《蓝色蛹·金色蝴蝶》等一些“满分作文”相继被媒体“曝光”。面对一拨又一拨“满分作文”秀,我们听到了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8.
小事记     
最近,北京一本中学生杂志的副主编向媒体透露,目前图书市场上的所谓高考满分作文,绝大部分是一些书商伪造的。他举证说,在6月9日高考结束时,某《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集》已开始编辑,负责为该书提供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位老师向他透露,6月12日即可拿到满分作文了。“高考刚刚结束,6月12日高考阅卷才开始,哪来的满分作文?”他质问。奸商固然可恨,但另一方面同学们对待“写作文”这件事的态度是否也有点功利呢?其实,好文章是用心写出来的,是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流露。所以,平时多观察、多感受、多练习、勤思考,这才是提高作文水平最好的办法。当然,还…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高考是一场战争,其实,当你换种眼光看高考,高考未尝不是一场游戏。考前的预测考后的分析,无一不是这场盛大游戏的重要部分。只不过,这场游戏决定你的人生命运,你要玩得非常认真,否则你会被淘汰出局。每年高考后,优秀的考场作文是后来者的“研读”必备:集锦、精选,点评、赏析……高考优秀作文成为高中生的阅读范文,同时也成为众多学子摹写的对象。甚至高考刚刚结束,印着“满分作文”的图书就摆上了书店的醒目位置,网上的“满分作文”之战也狼烟四起。并且,高考优秀作文成了一些常态作文教学的风向标。作文教学自有它的规律,也要循序渐进。至于高考优秀作文,可以适当地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眼睛盯上了高考满分作文. 我也是. 高考过后,我总习惯性地驻足书摊浏览大大小小的晚报,看有没有披露来自阅卷场的"满分作文":高考阅卷一结束.我总习惯性地翻阅书摊上大本小本的<××年高考满分作文快递>、<××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年高考阅卷标杆作文>之类的图书.以便为备战下一年高考的学生支招:新高三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也总习惯性地拿出几篇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读给学生听,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每年高考之后,炒得最热的就是各省的“满分作文”,媒体炒,家长炒,师生炒,直炒得沸反盈天。新一届高三学生更是极尽仿效套作之能事,惟恐来年高考“满分作文”旁落他人之手。殊不知,每年各省有几十万考生,但满分作文就那么几篇。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高考语文阅卷一结束。几乎各省市区的高分、满分作文就立马出现在全国许多报刊、网站上。同时,还有不少“争议”作文、低分作文相继“亮相”。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免不了要对高考作文题进行一番“艰难”的审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爱平 《现代教学》2007,(10):27-29
每年高考结束,各地语文高考中的满分作文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广泛流传。可见,高中作文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满分作文只是凤毛麟角,人们对满分作文的追捧也折射出高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那么,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是否存在明显的问题,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又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本期,我们就这一主题组织了讨论,在这里分享一些来自实践的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主题阐述每年的高考结束后,都会出现大量的高分满分作文,成为老师和学生们追捧的对象。然而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当务之急不是刻意地去模仿这些高分满分作文,而是在做到规范写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在《汉语大词典》中有这样一个解释:“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意思。作文也应该有文化气息。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那么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又会怎样呢?近几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越来越多.而这些高分、满分作文中,  相似文献   

16.
常建虎 《陕西教育》2011,(1):108-109
“天下作文一大套,就看你会套不会套”.考前背背抄抄.考时改一改、套一套,这就是许多地方现行应对作文考试的一大“绝招”.毋庸置疑.就现行的高考、中考的改卷形式,这确有一声成效.尤其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更是一条捷径.但学生作文能力却没有真正提高.而作文就在这一道道工序中加工出来,能有创新、能有个性张扬吗?能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做人的根本教育吗?  相似文献   

17.
从原则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会有意回避时事热点,这样做,既有避免猜题押宝的意图,也有杜绝假话、空话、套话的考虑。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时事热点,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书信消失”材料作文、山东卷“对孙中山名言的感悟”材料作文、北京卷“铁路巡视员老计”材料作文、江苏卷“忧与爱”命题作文,2013年高考全国卷“年轻人归还手机”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Ⅱ“同学关系”材料作文、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材料作文、山东卷“《咬文嚼字》为作家挑错”材料作文、江西卷“中学生有三怕”材料作文、广东卷“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不同态度”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全国卷“农民工老王当陪检员”材料作文、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项目引发的争论”材料作文、北京卷“北京的老规矩”材料作文、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材料作文、安徽卷“演员该不该改剧本台词”材料作文、天津卷“假如有一种智慧芯片”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时事热点的试题。  相似文献   

18.
刘成友 《教育文汇》2007,(4):18-18,20
一些学生和家长到书店去挑选学习辅导图书,常被名为“高考满分作文”的书吸引了眼球。然而,这类图书不久前遭到业内知情人士的质疑。有人站出来说,这些满分作文大都是假的,应掀一起场满分作文打假活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高考满分作文有假,那么这类文章又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记者作了一番调查。  相似文献   

19.
高考历来是全国的焦点,既然有亿万双眼睛紧盯着高考,也就有人想着儿要从这亿万双眼睛中抠出钱来。每年高考一结束,铺天盖地的高考优秀作文就扑面而来,加之部分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往往以一些高考满分作文和竞赛优秀作文为例进行写法指导,为了取得高分,走些终南捷径,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参加中、高考改卷工作,很为多数作文中的刚健、质朴、诚实、鲜明的文风而高兴,但也为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不良文风而担忧,现分类简陈于后,以期引起注意。一、装腔作势,架子十足。几乎每一次改卷都能遇到这些话头:“看到这样的作文题,我掩卷深思,再三再四,心潮澎湃……”“看到这则料材,我想,写什么内容好呢?想呀想呀,想起来了。”在紧张的考场上,且不说“掩卷深思”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