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荣  蔡颖 《新闻界》2004,(1):12-14,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理论创新的支撑下,我国传媒业经历了十余年的超速成长。随着中国加入WTO,传媒经济更成为热门话题,学术界出现了一大批文章,颇有声势地“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谈传媒的结构调整、产品构成、资本运作、赢利模式、人才素质等问题。一时间,传媒整合紧锣密鼓地被提上了日程,业界人士也纷纷摩拳擦掌。  相似文献   

2.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媒介融合下的报业战略转型研讨会召开2009年12月18日上午,媒介融合下的报业战略转型暨《南方报业之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春芙主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杨兴锋做了题为《南方报业传  相似文献   

3.
新创     
《青年记者》2009,(21):2-3
解放.南方两大报业集团战略合作 解放日报10月31日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广州签署了基于传媒产业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6,(30):3-3
西北地区报业传媒品牌联盟峰会举行 9月20日至21日,鄂尔多斯日报社承办的西北地区报业传媒品牌联盟峰会举行,旨在联合西北地区报业传媒广告公司建立跨地域联动合作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合作 9月28日,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订促进大数据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深化大数据领域产业研究、加强大数据领域宣传、举办大数据论坛活动以及促进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24日—26日,由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联合发起、主办的“东西部传媒经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在加入WTO后东西部传媒经济学界与业界首次联合举办的会议,旨在加强东西部传播界的对话、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共图发展。参加会议的媒体有40多家、高校15家,收到论文62篇,其中40余人做了主题发言。此次会议探讨的问题立足于区域传媒经济比较透视,同时着眼于宏观传媒经济态势瞭望以及传媒经营策略案例解析,对当前传媒经济的现状及再跨越发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提交的论文及发言情况对一些重要议题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
网络论坛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南方都市传媒有限公司入股凯迪网,就是想借助传媒媒体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重点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业化、产品商业化和新时代下互联网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0-43
在很多人眼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范本。长期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于外界来说,似乎有着太多的秘密。日前,南方报业集团社长、董事长范以锦出版了《南方报业战略》一书,第一次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11月8日,记者节。范以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详尽讲述了它眼中的南方报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报业未来趋势的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9.
有关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多品牌战略的文字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章,其成功经验为许多传媒集团分享。南方报业首先是以南方日报为旗舰媒体,培育出品牌报纸,以品牌报纸为  相似文献   

10.
新竞局 新战略——试论西部电视传媒经济的再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国内电视传媒从集团整合走向了经营深化,境外媒体加紧抢滩,央视推出新闻频道,电视传媒呈现出一轮火热的新竞争格局。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笔者对西部电视传媒经济背景及现状做了直观的分析,并聚焦未来,从文化优势的差异定位、资源整合的核心竞争、协作联盟的跨区域经营,提供了西部电视传媒经济再跨越的战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顺利地加入了WTO,传媒经济活动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中国的传媒从原先仅仅充当党的“喉舌”, 到后来渐渐地显露出其强大的经济功能和工业特色。国内的传媒研究者逐步掀起了有关传媒经济研究的新浪潮。一时之间,传媒经济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今天(5月8日)上午,传媒研究所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以及“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正式启动,我被推选并获任命为首任所长。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湖北传媒业界和学界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3.
章晓岚  吕继红 《传媒》2012,(2):73-7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我国新闻媒体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媒体,必须建设强势传媒品牌,以品牌带动传媒机构文化凝聚、组织发展。传媒品牌建设是媒体事业、产业进步的标志,品牌发展壮大体现着媒体运作的精神品位和导向把握,要树立经营传媒品牌理念,遵循科学规律,以传媒内容生产为纽带,做强主业,持续提高传媒品牌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媒体融合正在从跨媒体整合的初期阶段,向媒体资源整合及功能再造的深度融合阶段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基础,针对传媒经济的创新发展给出策略建议。本文认为,传媒企业和媒体机构应把握好新的机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加强内容创作和品牌建设;加强合作与创新,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导刊》2004,(1):38-38
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传媒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式,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一、商品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是传媒经济及其理论形成的前提。二、信息经济的形成是传媒经济及其理论产生的基础。传媒经济属于信息经济范畴,信息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两字之差却承载了厚重而深远的含义。时任集团社长的范以锦这样解释变化:报业集团记录了打造多个一流报刊的辉煌历史;而传媒集团则预示着从报刊迈入其他媒体、实现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他还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未来发展之路总结为“品牌媒体创新力量”。种种事实表明,品牌的作用在日益加强,而怎样更好地发展、延伸品牌也成为报业各家更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播传媒的生存、发展通常要面对着三重竞争:一是多种传媒在争夺受众注意力这一紧缺资源;二是传播技术高速更新和进步带来的新媒体、新样式(如互联网等媒体不断裂变出所谓的各种媒体形式和内容);三是同类传媒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合纵连横、短兵相接。这三者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即传媒靠什么做强、做优?怎么做强、做优?怎样实现注意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结合和融通?新闻传媒做强、做优的支点在于品牌经营。在这方面,广西交通广播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他们以品牌塑造为主干、以个性和品位为两翼的三角构架,构建了传媒良性经营和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8.
1月9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第一届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的主题展开研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传媒研究所所长江作苏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意在通过该领域的学界带头人和业界领军人物的研讨,提供一个把握传媒市场规律、解析传媒产业结构、探索传媒科学管理、预测传媒未来走势等传媒经济发展问题的平台,推动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更有机结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我国政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实力快速提高,文化水平稳步上升,我国市场经济确立以后,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竞争压力增大,各行各业都面临这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新闻媒介通过寻求改革之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的新闻媒介以展示新时代新风采作为传媒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我国媒体产业空前繁荣,我国广播行业也通过自身创新,深入市场,逐渐成为市场文化的一部分.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品牌经营是主要手段.介绍广播传媒品牌经营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这也是我们选题的意义所在,介绍广播传媒品牌的构成,最后,提出广播传媒品牌开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两字之差却承载了厚重而深远的含义。时任集团社长的范以锦这样解释变化:报业集团记录了打造多个一流报刊的辉煌历史;而传媒集团则预示着从报刊迈入其他媒体、实现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他还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未来发展之路总结为“品牌媒体创新力量”。种种事实表明,品牌的作用在日益加强,而怎样更好地发展、延伸品牌也成为报业各家更为关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