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最佳篇章之一。历来论者多谈其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而忽视了两个重要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先说贾母。《红楼梦》第三回中,涉及贾母的,我们主要应注意三处语言描写。第一处:"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  相似文献   

2.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形象生动,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慈祥的母亲,为儿女的生存扯下了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去乞讨;她是一名知恩图报的农妇,尽自己所能"带着精挑细选的果蔬"来还情;在贾府危难时刻,她善良、勇敢而有谋略,成功救出"大姐"。她的形象塑造衬托了贾府的掌权人,纵情享乐的贾母。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风时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  相似文献   

4.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案例发人深省: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娶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你选择谁?学生大为兴奋,有的说要选择林黛玉,因为她兰心蕙质,满腹才华,一往情深;有的说要选薛宝钗,因为她温柔娴惠、善解人意,更何况,林黛玉还是个病人。这些都在教师的情理之中。突然有位学生说,我愿意娶贾母为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上课的教师也一时不知作何回应,也笑着……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节选《红楼梦》第四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描写老祖宗贾母对外孙女林黛玉疼爱有加,见面之后一把搂在怀里,叫着“心肝儿肉”地大哭起来。但如果细细研究贾母的语言中就会发现一个大有深意的地方,就是贾母多次在广庭大众之下称呼这个最亲的人为“客”: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中,贾母作为封建家庭的统治者,占有重要地位。她不仅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式人物,代表着尊贵、权威;从另一角度分析,贾母作为贾府中的最高长辈,在不同的场景中也表现出慈爱、宽容、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等人性闪光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归依贾府 ,是《红楼梦》中一出举足轻重的戏。作为贾府最重要的人物贾母的外孙女 ,林黛玉的到来 ,少不得受到众星捧月式的关怀。在众人的问寒问暖之中 ,读书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占据着显著的位置。贾府的三个重要人物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以至于贾宝玉 )都曾与林黛玉谈及读书话题。这从一定意义上讲 ,似乎说明读书对于贾府女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男权社会中 ,女子读书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异样色调的特殊话题 ,也许贾府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的态度 ,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下面我们结合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中《…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大家往往把目光投射在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身上,却往往忽视了其中一个重要人物——王夫人。王夫人,作为贾政之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深得贾母信任,是贾府的实权派。这样的出生和经历注定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夫人,其为人处事必有过人之处。本文试从她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表现入手,窥视她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中连用十多个"忙"字,涵泳品读,细细揣摩,一个简单的"忙"字亦能传其神,见其人。一、写出贾母的地位和个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高语第四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姐妹及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一大批贾府亲眷。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随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黛玉进贾府见到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贾母。我们且看作者是如何写贾母身边的仆从的。这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黛玉初见贾母时,黛玉尚未进屋内,只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15.
杨顺仪 《学语文》2004,(5):13-13
《林黛玉进贾府》可供研读的地方很多,但笔者认为曹雪芹选择林黛玉这个人物角度来描绘他要着力表现的贾府,也有其独特的角度优势,值得一写。1、身份优势。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又是贾赦、贾政两个人的嫡亲外甥女儿。由于这个身份的特殊,黛玉的到来,必能牵动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  相似文献   

16.
话说林黛玉进贾府见了贾母、凤姐之后,贾母便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王夫人没有在荣禧堂接见黛玉。王夫人选择在哪接见黛玉,也绝非随意,而是精心安排。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就多次提及黛玉是客的话。所以我以为王夫人选择在三间小正房贾政的"半旧的"书房接见黛玉是精心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发人深省:在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有位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娶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你要选择谁?学生大为兴奋,有的说要选林黛玉,因为她兰心蕙质,满腹才华,一往情深;有的说要选薛宝钗,因为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更何况,林黛玉还是个病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课本第六册,选有白维国先生《曹雪芹与(红楼梦〉》一,内中写道:“由于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得以长期在内帏厮混,也是由于贾母的疼爱,失怙无依的林黛玉从扬州来到荣国府,客观上为宝黛爱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咬嚼字》2006年第12期丁学军)关于“失怙无依的林黛玉”云云,丁学军先生已作了驳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0.
在笔者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讲到《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贾母的形象,总会有一个统一的评价——疼爱孙辈,懂得享受,爱慕虚荣的封建老太太形象。特别是对于节选的其中一段,一直以来把贾母认定为恪守封建礼教的老祖宗。笔者对此颇有异议,在此和大家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