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注释几经推敲仍有纰漏 ,择要辨正如下 :一、《为了忘却的记念》1 .“忍看朋辈成新鬼”对这一句 ,教材注释为 :“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将“忍看”理解为“忍心看着” ,不妥。面对反动派大肆屠杀正直、进步的青年 ,鲁迅先生无比地震惊、悲痛 ,他虽然不主张无谓的牺牲 ,但绝不会“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鲁迅先生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要注意斗争方式 ,积蓄力量 ,那是更坚韧的战斗精神的表现。《为了忘却的记念》除写“五个青年作家”外 ,还提到一个人就是楼适夷(即文中的“…  相似文献   

2.
生:老师,高中课本《为了忘却的纪念》一课中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的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课本编者把它翻译成“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愤怒地面对着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有些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不仅不符合全文的语境,也不学语符合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一首诗,其颈联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如果我们单从字面理解就难以相信了:鲁迅怎么忍心看“朋辈成新鬼”?鲁迅开始用的不是“忍”而是“眼”。原来作者改“眼”为“忍”字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自己对因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青年而产生的难以抑止的悲愤之情。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忍”是“不忍”之意,全句理解为“哪里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所杀害”。…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是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几十年来都被选作高中语文教材范文。可见其意义之重大。然而,我们对文章中的那首古体诗的“忍”字的注解也错了几十年。旧版教材错了,现在新版教材出来了还是照样那么错。没有人发现,当然也就没有人去纠正,实在可悲。为了便于说明,且摘诗句及注解于下:“忍看朋辈成新鬼⑥怒向刀丛觅小诗⑦”⑥[忍看朋辈成新鬼]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⑦[怒向刀丛觅小诗]愤怒地面对着(敌人)丛集的刀剑(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写下诗句。觅,搜求。(见人教社语文二室原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7页;新…  相似文献   

5.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里有首旧体诗,它的第三联是“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有人把前一句释为“忍痛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忍,忍痛。”这样解释恐怕不够确切。“忍”这个词,在这诗句中如果作“怎忍、岂忍、不忍”解,全句释为“怎忍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这样似乎更吻合作者所表达的极度悲愤之情,且跟下句的意思紧密连贯。又课本中的《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下句里的“敢”,作“岂敢”解,全句意为:我们征人岂敢申诉心中的愤恨?把“忍”、“敢”解释成“岂忍”、“岂敢”,这是对一个词用它的相反的含义来解释,在古汉语中叫“反训”。  相似文献   

6.
忍即是不忍     
鲁迅先生的诗作《惯于长夜过春时》有这样一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此句意指不忍心看到青年朋友流血牺牲,“忍”字译为“不忍心”。对此,有的同学表示不解,明明是“忍”,为何要理解为“不忍”呢?  相似文献   

7.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高语三册》)一文中有一首悲愤深沉的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忍看朋辈成新鬼”一句,课本注为“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药》的第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通过对华老栓去刑场买“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个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个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二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华老栓夫妇烤“药”和服侍华小栓吃“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家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家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三部分是故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理解“为了忘却”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反语。“为了忘却”,实际上是永不忘却。从情理上讲,鲁迅无疑是永远不会忘却这些青年的。但从文章看,“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深刻含意,不是“反语”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凡纪念,都是为了不忘却。“为了忘却的记念”,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的纪念。这是因为,纪念时所处的社会条件是在反动派残酷的白色恐怖之下,纪念的对象是被反动派所杀害的革命者,纪念者又是死者的长辈、战友,是一位为摧毁这黑暗的社会进行殊死战斗的坚强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性格、经历、年龄、职业、所处时代、地点等等的各种差异,语言是各有其独特个性的。同样,在反映生活的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的。仅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临死前的话为例,就可见一斑。一、《坚强的战士》一文中,共产党员林红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同志们,为我们报仇呀!”——真是壮烈激昂,气贯长虹!显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夜》,写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由于蒋介石的叛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失败了。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黑暗的特务统治,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走漏一个”为口号,向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施行惨绝人寰的残酷镇压。小说《夜》正是强烈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法西斯暴行。一对革命的青年夫妇被反动派杀害了,家里  相似文献   

12.
读过或讲过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人 ,一定都不会忘记其中的一个句子 :“原来如此 !……”此句仅仅四个字 ,不但单独成段 ,而且连用了两个标点 ,一个感叹号 ,一个省略号。如此安排 ,如此使用标点 ,作用何在 ?仔细品味 ,不难发现 ,此句言虽简意却丰 ,字字千钧 ,掷地有声。首先 ,从语境看 ,“原来如此 !……”这是作者各种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此句出现在鲁迅先生得知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遇害的噩耗后。正在“我”挂念柔石在狱中有没有被褥、洋铁碗收到没有时 ,突然得到可靠消息 ,得知他们已被反动派杀害了 !这种感情与心理上的突然…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一年二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时隔两年,在烈士殉难二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一次写文章悼念烈士,题名“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烈士难以忘却的深沉怀念和对反动派无比憎恨的悲愤感情。  相似文献   

14.
《夜》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未厌集》,写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正是国民党叛变后实行血腥统治的黑暗年代.蒋介石当时的口号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大批革命者被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全中国.“夜”,既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那个黑暗年代的象征,一语双关.小说以探听革命者被害消息为线索,写一个“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杀前后的心理变化,深刻揭露了反动派血腥屠杀人民的罪行.  相似文献   

15.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16.
阎长林 《学子》2003,(8):61-61
1946年夏天,几辆汽车载着100余名中共十部及家属,由新疆开到延安。他们是被反动军人盛世才在新疆扣押的部分共产党人生还者。这些人中有一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原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对它的颈联中“忍看”一个词组的理解,存在分歧。就拿统编教材来说吧,高中语文课本1980年版注释为:“哪里忍心看着”;1981年版则改注为:“忍心看着”,这是取消了“试用本”三字的最新教材。显然编者否定了前者,肯定了后者。  相似文献   

18.
幽默小尾巴     
老师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心里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这部游戏机是我新买的。果然……老师的“魔爪”伸了过来。我赶紧闭上双眼,不忍心看见爱物被老师夺走。“啪”的一声,我忍不住睁开了双眼,哦!原来如此,是同桌看小说被老师逮到了,书被老师摔到了桌上。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有“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一类的练习,一般地说,那些要求读和说的句子往往有深刻的含义,领会其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读懂文章中句子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含蓄性语言,对理解课文关系至密。什么是含蓄性语言?请看下面二例: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龙华是看桃花的名所,但在这“名所”里,设有一个“屠场”,专门杀害革命者。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李求实(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就在这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作者这封信写于一九三六年四月,离五位青年作家遇害之时五年多。这里,虽然没有写五年之中,作者是如何地怀念这些才华横  相似文献   

20.
小忍     
小姨的孩子叫谋,字小忍。典出“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古语,不过是反取其意。姥姥嫌哕唆麻烦:“谋就谋呗,还字什么小忍?”“他脾性太急躁,起个小忍的字救救!“小姨的担心一点儿也不多余,谋子身上的“小不忍”已大有不可遏制之势。别看他只有三岁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