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重点突出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兴趣、能力的培养。为此,数学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以数学软件为依托,积极开展“数学实验”已成为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Mathematica软件,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软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实验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为获得某种教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在苏科版教材中设置了“数学实验室”这一栏目,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而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为完成某项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次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毕业测查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其突破口之一是教学评价的改革,“提出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新形式的命题,要求学生根据卷面提供的数学情境,提出和解决若干数学问题,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忽视了“生活数学”的狭窄性和局限性,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要克服“生活…  相似文献   

7.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搭尔从数学教育学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且在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具体体验中,培养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数学标准》)把“解决问题”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一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文娟 《学周刊C版》2014,(9):138-138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习的素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因此,我们应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面对这些,我们教师应从生活中提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数学空间。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指那些不能用现成直接步骤解决的,通常是对人们智慧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包括一些非常规的数学问题和创新应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问题解决”设计教学过程,利用课堂和课外阵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1.过分热衷于“题海战术”和机械模仿 我国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处于一种机械模仿加记忆的状态,以解题为目的,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致使学生对一些常见数学问题的解法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并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检测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解数学题,所以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题教学.通过解题教学,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解题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1.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的数学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岗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亢力 《天津教育》2003,(2):43-44
应用数学知识、观点、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考查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学中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笔者也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作了些尝试,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一、淡化常规教学中的“阶段性”,注意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中学教学采用的是单元教学的方式,知识上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所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独立的“单元”,不利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淡化教学中的阶段性,在平时授课中就注重用过去的知识解决现…  相似文献   

20.
甲班乙班按百分制分组学生人数按五分制分组学生人数60分以下11160-70152370-802031380-901241790分以上2516合计5050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魏汝青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应用数学,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更为重要。笔者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