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过20世纪“文化大革命”的“评法批儒”运动后,人们才有必要以“还原”的方式解读柳宗元对“自由”进行的惨烈追求和表现,并回答三个问题:柳宗元何以钟爱屈原?毛泽东何以喜欢柳宗元?现代人喜欢柳宗元什么?三个问题恰好关涉着柳宗元精神症候的三个维度:就人格维度而言,崇屈是柳子的人格洁癖,他让屈原实现历时性自我求证;就意识维度而言,他服从权威,善于按皇上需要“搜择融液,与道大适”,创造现实政治中的神性;就话语维度而言,他与韩愈提倡古文复兴,创造论说散文,实现理情平衡;创造山水诗文,实现忧乐圆融的精神超越.柳宗元精神症候的根原是对皇上“复用”的企盼.他是伟大的文学家,说他是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有炒作之嫌.他身上体现了两千多年以来极权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身上的有着宽厚的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处世方式和文学创作,也集中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可贵精神。在柳宗元的一生中,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仁爱和忧患。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何种体裁,无论是那个时期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线都是爱与忧。仁爱和忧患在柳宗元身上,又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因仁爱,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因忧患,仁爱表现得更为宽厚。他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仁爱和忧患的悲剧。他的不朽,也是仁爱和忧患精神的不朽,是民族精神的不朽。  相似文献   

3.
李飞 《中国教师》2009,(19):28-29
<正>"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教师,也需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伴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精神,"一个国家要有他的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他的战斗精神,那是军魂;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精神,那是企业之魂;同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针对中唐儒学义理被淹没在章句训诂中的情况,重申原始儒学的经世致用特征;柳宗元剥落笼罩在儒学头上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神学外衣,弘扬原始儒学的人本精神;柳宗元倡导“大中之道”,端正了儒学学风;柳宗元统合儒释、融合诸家,拓展了儒学视野。由此,柳宗元对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幽静、美妙的自然山水,体现着他的人生理想和美好追求,而那些被弃置荒僻之所的山水风物,则寄寓着他强烈的身世之感,所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较为明显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有意识地师法司马迁,他的文章中自觉不自觉地显现出史家笔法和史道精神.本文着重论述史家才、学、识与德四方面在柳宗元文章中的表现,并指出微言大义的著述理念和骚怨的主观情感是造成柳宗元对史笔与史道自觉追求的两大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韩柳--韩柳哲学、政治、文学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愈、柳宗元同是中晚唐学界哲人,官场名宦,文坛巨子.在哲学上韩、柳互为论敌;政治上则有同异;文学上同为“古文运动”主将.韩、柳同开宋明学术之先河,韩愈推明"道统",抵制佛教,巩固封建统治,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其历史影响大于柳宗元.但柳宗元之哲学观和政治观又有长于韩愈.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在一些文章中谈到了刚柔关系,如“刚以柔通”,“刚柔无恒位”等等,这是柳宗元的刚柔观。刚柔问题,主要是讲品行修养问题,目的是为了期待末来和启迪后人,以行其道。在他被贬以后,又提出行世之道,要“方其中,圆其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行于世。”这是柳宗元的方圆说。柳宗元以自己的刚柔观和方圆说来阐明他的立身行世之道。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文,这些游记集中反映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九篇永州山水游记中,有六篇是写小溪潭的,黄溪、石渠、石涧、袁家渴、小石潭、钴鉧潭.这些不被世人所知、甚至无名的小溪潭,在柳宗元的笔下,却是那样奇特"温丽".清深的溪潭有鱼数尾;水底明白见石,或是"亘石""达于两涯",或是"小石平布";溪潭的两岸是草碧兰香、异卉怪木.浓密的草木,把小溪潭遮掩住了,人们只听见水声,却不能看见它,要循声去寻才能找着它.人们评论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文,是以山水自喻,在山水文中寄托的是他的境况、他的情,因为作者的聪明才智不被为当局所用,反而被贬为"楚越之交"的南夷之地,"终泯没蛮夷"的深山幽林(<贞符>).最近重读柳文的山水游记,我觉得文中不仅仅是反映作者的心境和浓浓的自喻之情,更重要的是文中表达出来的人生哲理,使文学成为了写人生的文学,这些人生哲理仍对我们的生活仍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柳宗元的政治生涯中,与之有直接或间接交往的皇太子共三人.一个是德宗时期的皇太子李诵,就是后来的顺宗;另一个是顺宗时期的皇太子李纯,也就是后来的宪宗;还有一个是宪宗时期的皇太子李恒,即后来的穆宗.史料说明,王叔文集团在德宗朝以私交皇太子李诵起家;在顺宗朝,王叔文秉政,压抑皇太子李纯;在宪宗朝,柳宗元谪居永州初期,继续坚持"君在不事太子"的立场,为王叔文集团压抑太子李纯作辩解;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后期,检讨自己参加王叔文集团压抑太子李纯的错误并表示悔改;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期,又竭力结交和讨好皇太子李恒.柳宗元对皇太子的不同态度及其戏剧性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传播接受的状态取决于该作家及其作品的生存环境.影响唐宋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对待儒、释、道的态度和他的诗文主张.这也是柳宗元文学在其漫长传播接受历程中,为后世读者所特别注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散文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在他贬谪其间所创作的山水游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描绘他独特视角所发现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融入了他内心的情感和理想追求,在阅读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过程中,能够读到其中所蕴藏的几重对比。从这些对比入手,从中寻找柳宗元在磨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美以及对理想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元和三年是柳宗元生平至为重要的一年,有五大原因促进了他的转变:摆脱了赐死的阴影;缓解了亡母之痛;聚齐了一批同病相怜、相互慰勉的朋友;拥有了时不我待、急起直追的紧迫感;身体略有起色.为此,柳宗元通过游山玩水、重新确立目标、读书撰著、以赋明志等,实现了全面调适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山水游记独辟蹊径,成就突出,历来为人称道。他借写山水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寄寓自己对政治、现实、人生遭际的强烈感受,一篇篇山水游记中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折射出作者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本文试图探寻儒释道精神及影响在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和谐统一:儒家的骨骼、佛家的经络、道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与之交往的人物颇多,有书信来往的亲朋好友,有来往永州的官吏谪吏,有慕名求师的后学之士,有求碣拜铭的和尚尼姑,有当地的农民猎户,等等,据粗略统计有近百人,柳宗元在与这些人物的直接或书信交往中,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广泛深入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文学主张、思想情操和生活状况,等等。下面择其要者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17.
一、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柳宗元原籍河东,故有柳河东之称。长安大概是他的出生地,尝自谓“吾长京师三十三年”,可见他在长安度过了大半生。他的从曾祖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是清末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他的思想虽然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是他思想中所闪耀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他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的爱国主义,抵制狭隘民族主义;树立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树立真正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对于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成就、文学贡献,以及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评论不少,有论文,也有专著,其中虽有贬抑之词,但主要倾向,基本观点,是肯定,是褒扬.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对柳宗元  相似文献   

20.
贬谪寓居永州十年是柳宗元偏离中央政治中心极其艰难痛苦的十年。但这也因此成为他文学创作最为宏富,文学风格奠定了关键十年,在十年荒蛮之地的贬谪生活中,同以永州为中心的知交友好唱和交游,是他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柳宗元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