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幽默     
燕子 《小学生》2004,(11):15-15
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站起来,推了推架  相似文献   

2.
幽默之页     
武则天是大数学家历史老师:“你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五过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说对了。”老师又指着黑板上写的“扑朔迷离”说:“韩为同学,你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站起来,推了推鼻梁上的高度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老师:“韩为同学说对了,请坐下。”各有解释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英文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抗力。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太阳照…  相似文献   

3.
笑话收购站     
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站起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老师:“韩为同学说对了,请坐下。”福建省闵清县城关小学四年级黄晖供稿寄信父亲让儿子去邮局寄信,儿子走了以后,父亲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当儿子回来后,父亲赶忙问:“你有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呀?你还没把它投进信箱吧?”“已经投了。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我以为你不让我知道写给谁。”安徽省安庆市杨弯小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成绩单父亲在看儿子带回来的成绩单。他边看边露出愤怒的表情:“英语,差;语文,差;数学,中。”他厌恶地瞥了一眼正在发抖的儿子。“爸爸,”儿子说:“可能成绩不理想,但您看到那一项了吗?”他指了指下一行:“健康状况,优。”歪打正着老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你来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韩为同学说对了,请坐下。”迟到的原因迈克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今天早晨刷牙的时候,一着急,把牙膏挤出了四十多厘米,等我再…  相似文献   

5.
开心岛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 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  相似文献   

6.
笑口常开     
一喊就灵歪打正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任忍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7.
幽默     
《教师博览》2005,(3):35-35
不能休假美国一家旅馆的经理对工作很热心,一次假也没有休过。一天,董事长把他叫到身边说:“我知道你工作很热心,不过,就请你休一次假,怎么样?”“我不休假。我怕营业额下降……”他拒绝了董事长的美意,走出办公室时,自言自语道:“这怎么行!要是我休假一个月,营业额上升了怎么办?决不能休假!”(陈昌喜荐)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小韩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小韩站起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朝黑板上仔细地望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看不清楚。”老师:“小韩同学说对了,请坐下。”顾此失彼记得还是读…  相似文献   

8.
(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上的四个字,看了半天也不明白,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老师,看不清楚。"老师说:"你说对了,请坐下。"(二)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大的和小的晚上 ,三岁的明明已躺在床上了。他请求母亲 :“妈妈 ,给我一只苹果吧 !”“孩子 ,太晚了 ,苹果们已经睡觉了。”“不 ,小的也许已经睡了 ,但大的肯定还没睡呢 !”歪打正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 :“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 :“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站起来 ,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 ,仔细看了一下黑板上四个字 ,看了半天也不明白 ,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 :“老师 ,看不清楚。”老师说 :“你说对了 ,请坐下。”兽中之王“同学们 ,谁是兽中之王 ?”老师问。“动物园园长。”小明答。记性坏透了教你们的数学老师怎么样 ?她…  相似文献   

10.
歪打正着     
(一)课堂上,在讲句式时,老师为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提问小明:“请说个疑问句。”正昏昏欲睡的小明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脸说:“老师,您问我什么?”老师说:“不错,再说一个反问句。”小明深为不解:“这也对了吗?”老师说:“很好,再说一个陈述句。”小明惶然地说:“我今天不舒服,大概是病了。”老师一脸欣慰:“太好了,请坐下。”小明只得坐下,一脸困惑。 (二)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扑朔迷离”四个字,叫小明解释。刚打完瞌睡的小明迟迟不站起来,老师气急了,大声呵斥叫他回答。小明推推眼镜,站起来面红耳赤的说:“老…  相似文献   

11.
黑板上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桔灯》、《社戏》、《藤野先生》四篇文章的篇名,老师要同学们从中挑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许多同学答道;“《小桔灯》”。老师:“你们选对了!从文章的作者来看,《小桔灯》是唯一的一篇不是鲁迅的作品。”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挑的是《社戏》,因为它是唯一的一篇小说。”“你也答对了!你是按文章的体裁来划分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数学老师走进课堂,发现黑板上画着一幅他的漫画像。这位老师知道是班里那位“小画家”的杰作。在一片“咯咯”的笑声中,他没有把这幅画擦掉,也没有让那个“小画家”站起来,进行严厉的训斥,而是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地对同学们说:“这幅画画得不错,如果这位同学能把他的才能用到学习上,那就更好了。今天我们课上需要作图。”接着他请了两位同学上黑板作几何图。其中被叫上来的“小画家”自动擦去了漫画像,紧张地按题意作图。由于他平时学习不认真,作出的图错  相似文献   

13.
猜谜大赛     
今天,王老师在语文课上举办了有趣的猜谜大赛。大赛分为男队和女队。女同学激动地大喊:“女队,加油!女队,加油!”我不慌不忙地出了一个谜语:“又到村中是什么字?”李泽楠特别聪明,他举起手肯定地说:“是树”字。”我笑嘻嘻地说:“恭喜你,答对了。”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出谜的同学出了一些绕口令似的谜语,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在说:“这个谜语我知道,一定要喊我!”龚睿出谜的方式最有趣,他不用口来说,而是用手把谜语画出来。他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用力地画了一个像半个月亮的东西,有人说是月亮,不对;有人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苹果的故事     
年轻的女老师在给小朋友们上课。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苹果,和蔼地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屁股!”老师生气了,哭着去找校长,说学生侮辱人。校长气愤地跑到教室,指着小朋友们批评:“这么小就侮辱老师!”说到这儿,一回头看到黑板,更加气愤了,大声说:“竟然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屁股!”苹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     
一位刚毕业执教的小学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屁股。”女老师哭着去找校长,校长听后到教室训斥学生,训完后回头一看黑板。更恼了:“啊,你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相似文献   

17.
看不清     
老师在黑板上写"模糊"两个字,然后问小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小红小声说:"我没戴近视镜,看不清。"老师没听清,又说:"请大点声!"小红说:"看——不——清。"老师说:"对了,请坐!"  相似文献   

18.
幽默     
《江西教育》2004,(4):47-47
抱树操场上,教练正在训练新生:“稍息,立正!前排报数!”站在前排的一位同学听到口令,迅速冲向操场边,抱住了一棵大树。让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报,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老师看到后,生气地对他说:“快起来!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哦!如果他来了,我马上起来,把椅子让给他!”小伟明答道。歪打正着老师讲解《木兰辞》,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但字还是很模糊,只好无奈…  相似文献   

19.
宁愿做碳     
记得一次上化学课,老师走上讲台, 看见黑板上写着“韩信”等字,问: “今天没人值日?”同学们不敢出声。老师笑了: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我这个当老师的,就不能代替值日生擦一回黑板?”说着,拿起板擦将黑板抹干净。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20.
藏图谱     
在孩子们歌曲《理发店》时,我根据歌曲内容画了四幅图谱,贴在了黑板上。孩子们边看图谱边跟我唱,但唱了几遍后,他们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恰在这里,一幅图谱从黑板上掉了下来。我灵机一协,问:“黑板上什么不见了,你们如果唱对了,它就会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