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毕业生,是学校提供给高一级学校和社会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输出毕业生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后续发展。近几年,我国每年有超过两千万的初中毕业生。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一结束,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就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还是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2.
风雨同窗六春秋,善学求知乐悠悠。毕业生是学校提供给高一级学校的"产品","产品"的"质量"优劣,不但关系到输出毕业生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后续发展。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学习压力、心理状况、思想波动、面临升学等问题急剧变化的一年。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的情绪,有  相似文献   

3.
所谓“升学率”,就是指毕业后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升学率”这本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统计学上最普通、最常用的一个数字和概念。如今却成了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非常关心的大事。它已经牵动着整个社会,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四化”的成败。事关重大,值得深思。 由于“升学率”的高低一度成了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不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份以来.徐州市在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针对近十年来全市初中升学率位居全省后进这一突出问题.积极作为、强力推进.举全市之力放手发展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初中毕业生总计 199611人,升入高一级学校达 168272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 84.3%.较往年提  相似文献   

5.
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探讨胡启夫农村初中教育作为联系义务教育与高一级学校的中间环节,既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也要面向广阔的现实生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农村初中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终究是少数,绝大多数要走...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升初中过渡阶段的一般考察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虽同属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普及性质,但毕竟是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研究表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既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从小学进入初中,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转折。学生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会遇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诸如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生活的变化等,因而存在明显的“三过渡”、“两特性”,即心理上、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考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一方面是学生初中学习的检测和汇报,另一方面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依据,因此中考的好坏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学校的声誉及教师的评价,因此也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次考试,从知识面上讲中考也是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徐峤 《江苏教育》2006,(4A):11-12
去年6月份以来.徐州市在学习贯彻金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针对近十年来全市初中升学率位居全省后进这一突出问题.积极作为、强力推进。举全市之力放手发展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初中毕业生总计199611人,升入高一级学校达168272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4-3%.较往年提高11.29%。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0万小学生,有740多万初中毕业生,有112万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而这些未能升学的主要是农村学生。很多农村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端上铁饭碗,跳出“农门”,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使得就业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初中教育作为联系义务教育与高一级学校的中间环节,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也要面向广阔的现实生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因此,农村初中教育担负着“双重任务”。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初中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终究是少数,绝大多...  相似文献   

11.
“普九”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初中。‘”普九”后全体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初中学生智力能力和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突出现象,如果再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夫要求全体学生.就会使升学无望的大批中差生因学无所获、学无所用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辍学的潜在因素。另一方面,在目前条件下,我县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只有25%左右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大部分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新增劳动力。因此,在农村普通初中实行文化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到升学和回乡参加生产劳动都明得上的“两用知识…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牧区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 ,使得农牧民收入下降 ,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在农村每年都有近80%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他们将成为农村的新增劳动力。如何提高这些劳动力的素质 ,是一个重要课题。盟教育局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狠抓“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普职结合”,开办“3 1”职业班 ,在初中设置农业技术课程 ,全程渗透职教因素。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自编乡土教材 ,向学生传授一些农村用得着的实用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高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广大初中毕业生既掌握一…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阶段,初中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乃至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本世纪我国人材的整体素质。另外,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也是身心素质发展趋向定型的关键期,学生初中阶段的发展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 ,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给一些高、中考落榜生提供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这对缓解高、中考压力 ,解决用人单位专业人才的急需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脑子中根深蒂固 ,加之一些职业学校管理不善 ,名不符实 ,一些初、高中毕业生 ,特别是初中毕业生不愿继续求学而滞留在家。又由于农村一些领导不重视成人学校建设 ,缺乏相应的成人教育机构 ,或有成人学校 ,但形同虚设 ,名存实亡 ,以至使这些流入社会的初中毕业生成为一个“新文盲”群体。按照当前扫盲的要求 ,这些“新文盲”并不在其…  相似文献   

15.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新课程在“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评价改革方面的重要举措。但它又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一方面,它仍然肩负着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重任,另一方面,它需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  相似文献   

17.
赵应选 《考试周刊》2014,(52):184-184
<正>技工教育是以应用为主旨,紧跟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其生源结构以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往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基础素质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管理工作比较难做。技工教育中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和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决定技工教育质量和效果,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心理上有如下三种特点。首先,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他们认为上高中的学生是大学生的苗子,将来是“干部”,是“上等人”,而上职业中专的学生将来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员,是劳动者,是“下等人”,心里不平衡。其次,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教育历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这几年的职业中专学生,他们的父母绝大多数是在小学阶段或刚步入初中时就受“文革”冲击,没有接受学校的系统教育,他们在受学校教育上的“缺陷”必然要影响到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再由于目前经  相似文献   

19.
李继星在《教育探索》2002年第8期撰文探讨了农村毕业生升学难、适应难等问题。一、农村毕业生升学难的原因农村毕业生指的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农村社会的毕业生。相对于同学段的城市毕业生而言,农村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困难较大。究其原因有:客观学习条件不利;家庭经济状况不利;上一级学校在招生时的“歧视性认识”或难以左右的一些因素,对农村毕业生不利;父母的思想观念落后和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利等。二、农村毕业生回乡后适应难的状况农村毕业生回乡后,存在着思想上的难适应、创业能力的难适应和所学知识、技…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