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尔斯泰从贵族立场转变到农民立场之后,俄国农民心理对他的创作个性和艺术思维有着重要影响。托尔斯泰创作的独创性同农民心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情感的真挚和撕下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的现实主义,是来自俄国农民心理。同时,由于托尔斯泰的心理渗进了农民心理,内心充满不安和愤怒,在他的后期创作中艺术思维由客观型转向主观型,作品中主观色彩加重了,讽刺和政论的因素增多了。叙述形式和心理描写也相应产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X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他本人是个伯爵,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一生,都在对俄罗斯的现实生活和俄国人———包括贵族和下层人民,不断地观察与思索。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他谴责贵族,意识到地主占有土地是农民痛苦的根源;他也反对革命,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晚年,他抛弃了自己的贵族特权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这引起他与家人的矛盾。在1910年11月,一个寒冷的冬夜,80多岁高龄的他离家出走,不幸病逝于途中的一个小火车…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由于受卢梭影响,托尔斯泰形成了与卢梭相同的自由教育理论,而他的这种自由教育思想在他早期写的《自传三部曲》中初见端倪。从尼古林卡性格的演变可以窥见托尔斯泰对俄国贵族教育的不满与批判,并了解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在托尔斯泰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命中,深刻地反映着他的思想认识、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晚年的世界观发生激变,从贵族地主的立场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成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千百万农民绝望和反抗的表现者”。他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础上的“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人类爱”的“托尔斯泰主义”思想体系也随之发展到了顶峰。《复活》是他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重要作品,是他晚年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1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  相似文献   

6.
力图通过从生活原型升华为伟大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在表现贵族女性安娜对爱情执著追求以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大变动的同时,阐释列夫·托尔斯泰留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的宗教思想和某些迷信意识,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一个即使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社会乃至家庭给他留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列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出生于雅斯纳雅·波里雅纳的一个贵族家庭。1844年进喀山大学东语系学习,后转学法律。1851年,加入沙皇炮兵部队。1854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退役回家。除1857和1860年两次出国旅行外,此后,在几十年中,主要从  相似文献   

8.
<正> 聂赫留朵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晚年创作的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忏悔的贵族形象。一方面,通过他在法庭、在监狱、在乡村、在彼得堡的所见所闻,愤怒地揭露了沙皇俄国法律、经济、政治等种种不合理、不人道的现象,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和对现实不可调和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探索,露骨地宣扬托尔斯泰主义,暴露了托尔斯泰可笑的一面。列宁尖锐地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是一位戏剧大师 ,他的戏剧创作与其小说创作一样是在他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从这些戏剧作品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托尔斯泰艺术理论的精髓。西方某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对托尔斯泰的指责带有很大的偏激性。正确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戏剧创作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他的整个创作的艺术价值 ,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①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②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托尔斯泰及其兄妹由姑母监护,由莫斯科迁到了喀山。父母早逝、家道衰落使少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一度感到精神的孤独,他开始接触大量的哲学著作,思索命运。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从原来的贵族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变到农民的“托尔斯泰主义”立场上来了。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作者进行了更加辉煌、更加艰巨的思想探索和总结,《复活》这部作品既体现着作者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主观说教,也反映着他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复活》是“托尔斯泰主义”在思想艺术领域里处于复杂矛盾中的忠实记录,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在俄国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种积极性和弱点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
[作者档案]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之一,在对全世界文学有着深远影响的俄国文学中,他的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高。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1840年进入喀山大学, 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后来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63-1869年他创作了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大文豪,也是道德哲学家及社会改革家,更是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曾在自己领地上作出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完成了第二部伟大巨著《安辫·卡列尼娜》,小说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此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肖洛霍夫文学要反映生活的真实,反对虚假地表现生活,反对粉饰现实的信念。认为这种信念来自俄罗斯文学的传统,来自托尔斯泰的创作典范。肖洛霍夫从走上文学道路之初,就遵循着托尔斯泰的教诲,正视现实,直面人生。在肖洛霍夫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托尔斯泰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小说《静静的顿河》明显地表现出他对经典作家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史诗《战争与和平》,对此欧洲的一些文学评论家已觉察到肖洛霍夫的小说艺术同托尔斯泰艺术成就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二十八这个数字,和列夫·托尔斯泰结下不解之缘。他于公元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成年后,爱上了莫斯科一个医生的女儿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别尔斯·托尔斯泰向她求爱,是一八六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晚上。  相似文献   

16.
从浮华放纵到艰苦奋战;从追慕庄、阮的“出世”到崇尚周、孔的“入世”;从吟风咏月的贵族才子到反映现实的爱国诗人;刘琨前后期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探索其创作道路,总结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也许对我们会有一些教益和启迪的。对此,本文拟作一个粗浅的评述和探讨,并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贵族地主阶级的荒淫、冷酷、不人道,是19世纪俄国社会之原罪,而贵族地主通过自身道德完善、爱人如己,则可赎回自身及本阶级的罪恶,这是托尔斯泰的原罪与赎罪意识,也是他一生痛苦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内省的结果,并且贯穿其整个创作。原罪意识使他在创作中清醒、真实、不加粉饰地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而赎罪意识则是他对消除社会丑恶,实现理想社会的探索,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不可简单地否定。  相似文献   

18.
为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做传的作家不少,与其他版本的《托尔斯泰传》相比,茨威格的可谓独树一帜:1.不以展现托尔斯泰完整的生平事迹为目的,而把他当作一种描述自我的艺术家类型进行描绘;2.从作家精神追求发生转向的五十岁叙起,此前的生活历程、情感活动、创作状态很少提及;3.专注于作家心灵面貌和灵魂的演化;4.对传主持鲜明的二重态度——心存敬仰挚爱的同时又进行质疑批判。描述自我类型是茨威格的传记文学概念,这种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思想体系的核心,曾遭到列宁的严厉批评,今天重新对之加以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主义”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托尔斯泰是真诚地相信这一点的,从他的学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对大场面的处理,对一系列忏悔的贵族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真诚。  相似文献   

20.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极为震撼人心的一个悲剧女性形象,在作者视界里安娜既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新女性,又是一个应受到谴责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这反映了托尔斯泰对觉醒了的女性意识既有认同的一面亦有拒斥的一面,作者的创作心态是矛盾的、复杂的。从托尔斯泰对安娜的塑造中也流露出他的文化效忠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