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际工作中,班里经常会有几个同伴交往存在问题的幼儿。他们往往参与活动不积极,甚至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杨杨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二、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案例描述镜头一:新小班开学第一天,他哭得撕心裂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根据陈鹤琴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我们认为,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孩子的自主性会更强,学起来也更容易。《纲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强调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并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养成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提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交往、探索、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有合作的愿望,但还不大会合作方法,我设计了这一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五大领域的"社会领域"板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幼儿的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任务。在随后的教育建议中明确指出应"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指南》提出,在使用时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孩子真正的工作,只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游戏,就会为他们整个身心都沉浸于其中而感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这样理解儿童游戏的。合作是孩子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成人合作与交往的技能技巧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而幼儿是在与周围人互相接触的语言、行为模仿中不断学习交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与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理念】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同伴交往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技能、交流经验的机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一定影响。同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同伴关系,同桌之间物理距离近,心理距离却因人而异。本课运用心理剧技术,以《米小圈上学记》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与同桌相处的方法,提升同伴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人际交往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分为两个子领域,其中一个子领域就是人际交往,并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还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可知,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69):177-17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重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顾丽琴 《教师》2014,(16):9-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从中体验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的乐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情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为幼儿树立交往和合作的榜样现在刚入园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约占到一个班的90%,他们在家里都是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天天享受着衣来伸手、饭  相似文献   

9.
对1岁以前的宝宝而言,同伴交往是在父母的主导下进行的,宝宝相对比较被动。1岁 ̄2岁的婴儿已经出现社交欲望,他们和小伙伴之间的同伴交往逐渐增多,并开始模仿成人的社交行为,同伴关系对幼儿日益重要起来。1岁以后,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使幼儿获得许多社交知识和技能。幼儿从同伴交往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他们所掌握的与人相处的许多知识,并不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而是通过同伴交往学到的。让宝宝独立进行同伴交往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没有父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从未遇到过的交往场景,为获得同…  相似文献   

10.
吴丹 《幼儿教育》2014,(12):22-2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幼儿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小班的孩子开始走出自我的世界,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了。有些孩子因为缺乏交往的小“技巧”。不知道怎么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提出的请求也常常遭到拒绝;而有些孩子却成了班级中的“小明星”。得到大家的喜欢。吴老师在孩子开展自主游戏时进行了观察,请大家来看看,孩子成功或不成功的交往案例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72):166-168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是孩子们在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孩子们发挥其社会性的最佳途径。"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是幼儿社会化培养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同伴交往会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性的戏剧主要利用其即兴的和非演出性的,并以过程为主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执行之后,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戏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让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戏剧中找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技能,并在创造性戏剧中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利用戏剧中的不同体验,并将这样的感受自主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矫正孩子们自身的一些不良的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最终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理解和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创造,但是,是不是强调"放手"就不管孩子了,让幼儿随便画呢?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提出幼儿交往退缩行为是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其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陌生环境,不愿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等。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与老师、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热情,深受老师与同伴的欢迎和喜爱;而有一些孩子则相对安静,常常独处,不乐意与同伴交往,当面对他人主动提出的交往需求时,往往表现出不自在、躲避或不予回应,即产生了交往退缩行为。由于后者常被认为是"乖孩子",不  相似文献   

14.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戴宗 《现代语文》2013,(8):102-103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经典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提及过"相观而善",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大教育家孔子也有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同学、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讨论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提升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合作学习流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体育总是被放在首要位置。"本文从一次体育的课例教学研讨说起,围绕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爬的动作技能",针对孩子的已有能力特点开展爬行动作的有效性锻炼。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样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身体活动,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混龄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交往的机会,还能够在幼儿自主结伴的活动过程中达到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目的。本文就混龄体育活动下幼儿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图画书所蕴含的某个深层次概念能够获得初步的认识"。"我的日记系列绘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主人公的生活趣事,如《蚂蚁的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和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小蚂蚁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轻松有趣的成长故事,或是生活中的小乐趣,或是成长中的小烦恼,或是和同伴交往过程中的困惑。本书以萌趣、幽默的情节引领孩子进入无限想象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9.
陆萍 《中国教师》2013,(24):39-40
幼儿的语言能力,即幼儿倾听、讲述、阅读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  相似文献   

20.
施琴 《学子》2015,(4):43-44
一、背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教育孩子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在分享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品德、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会得到发展。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发现,虽然经过托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