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大批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得农村出现了大批缺少父母监管、关爱、教育的孩子,通常将这群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社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话题,体育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许多贫困山区的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入城市。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一辈人照顾,孩子长期无法得到父母的陪伴与照顾,成为了留守儿童。农村大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被社会特别关注。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工作,是每个乡村教师、贫困山区支教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语文教师如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与专业知识去关爱他们。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批的向城市涌进,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并与日俱增.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成为教育界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大批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十堰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解决十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今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每年春节一过,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就纷纷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方务工,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一、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现状留守儿童是指家住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其中一方或由其他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年外出打工务农,孩子留在农村生活,他们一般与父母一方(多数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有的甚至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打工潮""进城潮"等,很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据统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达到6100万,这就意味着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其中80%的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照看,如由爷爷、奶奶、外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近年来,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仍不容乐观。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长期外出,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由其亲友托管。祖父母、外祖父母有的年事已高,有的自己也经常外出,基本上没有能力或时间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他们对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出现了大批无父母监管的孩子,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意在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探索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育环境,实施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但又无法让孩子在城市入学,因此会选择自己进城务工而把孩子留在农村学习,其监护人也就由父母变成了爷爷奶奶等高龄长辈,从而使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农村"留守儿童".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现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麻建林 《学周刊C版》2020,(16):191-192
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近些年社会转型变化的过程中,也遗留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家中经济困难,父母只得外出打工,留孩子和老人在农村生活。由于此类群体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心智会存在不健全,且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与调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产生了很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这些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于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于是"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这些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成为值得广大社会各个阶层都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接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要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使大批农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部分留守儿童从小任性、散漫,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后喜欢追逐打闹等。笔者是怎样教育引导他们的呢?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探究与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教育革新》2010,(3):21-22
农村“留守儿童”(本文所指17周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正是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批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孩子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而将他们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在一起生活。在监护人亲情缺失、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教育不到位的环境中。这些孩子几乎“自由”地度过儿童时代,这无疑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发展。诸多的“隐患”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6.
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造成了留守儿童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父母应加强与子女交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增进邻里关系,共同教育孩子;教师要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发展经济,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拓宽渠道,更多地接纳留守儿童到城市接受教育;进一步敞开校门,让留守儿童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因多种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这些儿童多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顾,再加上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留守  相似文献   

18.
一、成因与表现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因此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孩子却被留  相似文献   

19.
一、成因与表现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因此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孩子却被留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数量达到了28171万,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为人父母,这也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民迫于现实问题而与子女分离,这些子女交由农民工的父母、亲戚看管,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同时,因留守儿童导致的犯罪问题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收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出发,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原因,找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