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源源 《贵州教育》2012,(Z1):11-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乐观心理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采取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措施来展开幼儿园教育,进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于青芳 《考试周刊》2011,(45):203-204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它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做人。养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一蹴而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区域游戏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选游戏。"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玩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在教育要求下玩,使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发展。区域游戏正是满足孩子们在玩中学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置区域游戏,采取何种游戏方式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养成呢?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启蒙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个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如果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合作,就会共同筑牢幼儿成长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义务。一、发挥家庭优势,强化幼儿园教育成效在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调,形成教育的合力。培养孩子,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的好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儿童接触社会,溶入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行为习惯养成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幼儿生活习惯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参与,我们应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正>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作为一所绿色环保学校,我们的环境教育渗透在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大到科技节上的创意小发明,小到节约一滴水及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等等,使孩子从小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身边的环境问题人手,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一颗绿色的心灵。一、保护环境,先从保持教室的整洁开始  相似文献   

9.
常规教育在幼儿园中是幼儿接受教育之根本。教师本着做小事永远是做好大事的根本的理念。所以从幼儿入园起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与人交往的习惯,从而给幼儿树立自信心,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敢于表现自己。将一日常规教育渗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水平的提升,却忽略了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果幼儿园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缺失,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品性,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科学教育应使孩子们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学习更生动而有效;使孩子们更热爱科学,从而引领他们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尊重、激励、开放——是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三大要素,这也是我在学习《纲要》及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2.
吕倩 《考试周刊》2012,(28):178-178
常规指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在幼儿园中,班级是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场所,幼儿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学习、游戏。要想科学合理地开展班级各项活动,保教并重是原则,常规管理是关键,常规管理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但由于受幼儿园文化氛围,带班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以及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的常态呈现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科学教育应使孩子们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学习更生动而有效;使孩子们更热爱科学,从而引领他们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尊重、激励、开放--是引领孩子步入科学领域的三大要素,这也是我在学习<纲要>及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深远。在幼儿园情智教育下进行环境创设,目的在于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减少幼儿学习的压力,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促进幼儿园情智教育下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什么时候是最佳的习惯形成期呢?众所周知,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这一时期.教师责任重大.幼儿各方面刚刚起步,自我行为初步养成,教师要谨防孩子们坏习惯的持续.力求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好习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所以说.搞好儿童的教育,使之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刻苦努力。教学多年,有如下体会.希望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6.
幼儿学前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所谓启蒙,就是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孩子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对于教育和课堂只有模糊的理解,而幼儿园则是将孩子们引渡到课堂的一条途径,但很多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期待过高,没有准确地理解幼儿启蒙的意义所在,长此以往,极有可能泯灭孩子们的天性,束缚住孩子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藏区农村的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际,像一张白纸一样,上面什么色彩也没有,本来没有语言基础,加之很多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因此,一年级的老师们不仅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还得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开学第一期的任务非常重,首先要接触的拼音教学是一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汉语  相似文献   

18.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长期行为,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抓起,各种复杂的环境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此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均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教育,相互配合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生活经验,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向他们渗透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育中应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主题之一。现代社会,生存的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平衡。幼儿阶段是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它对孩子们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意识的培养提供早期的基础。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主要是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特点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一、以园为点,丰富幼儿的环保经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首先得立足幼儿特点和实际,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给孩子们提供环保的初步知识,积累环保的经验。教育小朋友们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入手,从我做起,引导幼儿爱护生活圈周围的花草树木,初步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萌发爱护幼儿园、爱护家园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们喜欢玩水的特点,引导幼儿懂得水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启发幼儿平时妈妈买菜的经验,理解布袋和塑料袋的环保效果,从中了解“白色污染”,拒绝塑料袋的道理。类似的系列活动,使教师将环保教育与孩子们的生活情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懂得这些“小事”背后隐藏的环保价值。二、以点带面,扩大幼儿的知识范围孩子进入到幼儿园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