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缺失当前,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究竟怎么样,在对学生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出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处于"黑暗摸索"阶段,还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以便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获取更多有用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处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就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探索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9年国际PISA阅读测试之后,非连续性文本就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关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也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非连续性文本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够打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提炼、分析、归纳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多元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韩丽娟 《学周刊C版》2024,(2):149-151
非连续性文本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其简洁直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客观性,对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应该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阅读方法、阅读训练、评价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年)提出的阅读内容与目标,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在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化"是此类文本阅读与教学的核心理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新要求,随之引起了广大教育界人士及语文教师的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语文教师及学生来说是新概念,而非连续性文本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回归到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地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连续文本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运用、创作"非连续性文本",以快速获取信息、综合加工信息、提炼信息。  相似文献   

8.
"非连续性文本"是以表格、图表、图画等形式出现的,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读懂它、运用它。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直观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把生活引入教学;利用任务驱动解决问题;开展综合活动,亲身实践,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获取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重要信息。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在认识层面、教材编写、策略措施等方面的种种缺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缺位。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践价值,注重结合生活和教材,开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渗透学法,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以此实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张玉 《江苏教育》2023,(18):85-8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与连续性文本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也学会生活。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进行挖掘、梳理,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一些学法,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11.
具有情境化、实用性特点的非连续性文本,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对于培智学校学生来说,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对于提高信息获取、加工、传播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使用生活语文新教材中图片类、表格类、目录索引类等非连续性文本时,要注重创设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情境,注重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综合应用技能和跨媒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却较不佳。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和形式,还是活动参与的过程,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依托综合性学习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创编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整合信息能力;分享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生评价反思能力。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又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语文一门学科的成绩,还将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理解,因此探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很有必要。教师可在综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连续性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符合教学发展的趋势,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课堂上,教师要立足教材,并通过改进教法、传授学法和链接生活等途径,使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顺利进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境中,形成阅读认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文本形式,也是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成为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加强"非连续文本"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扩大其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工作和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教育对这一阅读类型有着一定的重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对其教学策略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我国对这一文本阅读研究仍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课程资源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失,导致其教学策略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没有针对性,无法充分的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价值。本文就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为切入点,重点探究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第三学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与评价中,教师要从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这三个维度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特征。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生活信息。第三学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非连续性文本,从漫画、图表、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入手,探索不同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活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蓓 《考试周刊》2022,(9):29-3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样发生了巨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现在乃至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作为综合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中考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将以浙江省语文中考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为例,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为例,着重探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让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全方位的阅读,从阅读中自主构建意义,有效地做好"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之间的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热议的话题。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考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需要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可尝试从中年段开始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巧取资源、营造情境、能力与态度综合评价等教学举措,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