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包含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或冷或热的变化,但目前所讨论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全球变暖问题是指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平均气温异常升高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经济等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氮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
自然形成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地球系统,给人类社会提出了挑战.过去的全球变化研究更多关注其对生态系统中单个养分元素的影响,而忽视了全球变化对各元素的协同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耦联关系,特别是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解耦联关系还缺乏认识及实验依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杨娜 《科技通报》2013,29(2):218-220
由于地球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进一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建筑符合人类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又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建筑设计师开始注重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实现生态化的研究,本文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对该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研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莫江明研究员于2002年10月始在广东鼎湖山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研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及其机理,开创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研究的先河。该样地同时也是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最早开展该方面研究的长期试验样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重大意义地球系统科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地学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学科。这一学科的中心学术思想是:要真正理解发生于地球表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球性重大变化并把握和预测今后几十年、几百年以致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全球重大变化发展趋势,必须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把地球表层环境和生态系统看作由陆地圈、水圈、冰雪圈、大气圈和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种种“怪招”.  相似文献   

7.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和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直接、有效和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钻探井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科学钻探钻机被称为地球内部物质的“采样器”。  相似文献   

8.
全球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球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不过,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大多只限于局部或区域,其影响也就不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当人类具备了从全球尺度上改变其环境的能力时,地球的变化也开始步人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地球环境变化不仅受到太阳和地球轨道变化以及地球内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日渐显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已经无法完全按照…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引擎, 驱动土壤圈与其他各圈层之间发生活跃的物质交换和循环, 在维系陆地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作用, 支撑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壤肥力形成和培育、污染土壤修复和全球环境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土壤微生物学是现代土壤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土壤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 人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近年来, 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土壤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 为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手段。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并抛砖引玉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水圈包括海洋、湖沼、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圈中居住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藻类、病毒等,蕴含着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组。已有的研究表明,水圈微生物在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但是,人们对水圈微生物组的核心科学问题,即微生物如何发挥驱动作用至今了解不多。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简称"水圈微生物计划")正式立项。该计划拟选择典型水圈环境,解析微生物群落构建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物质与能量代谢机制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态学意义与贡献,从而揭示水圈微生物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文章简述了该计划提出的背景与依据,以及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1.
居世界前列的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全球范围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地球各层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整体,同时,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产物,为此,国际学术界认为应把环境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U)于80年代后期制订了国际地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并于90年代初将“过去全球变化”(PAGES)列为5个核心项目之一,国际地科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一道制订了“地球过程与全球变化”的研究规划。围绕这一主题,世界各国依据本国实际,发挥地区优势,选择适当突破口(如冰岩芯记录,深海沉积等),纷纷确定本国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变暖的趋势及其危害正在加剧,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得不到遏制,那么整个世界将可能遭到大规模的洪水、疾病和干旱的袭击,导致未来大规模和不可逆转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冰冻圈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冰冻圈科学的重要分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深刻影响了冰冻圈的化学成分,而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冻圈快速退缩,也影响到冰冻圈乃至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产生了显著的气候和环境效应。文章介绍了冰冻圈化学在冰冻圈科学体系中的定位,构建了冰冻圈化学的学科框架;通过举例阐明冰冻圈化学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联系,特别是冰冻圈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对当今冰冻圈化学相关研究热点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冰冻圈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和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袁增伟  程明今 《资源科学》2021,43(3):435-445
人类活动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从自然界不断开采资源,并将其加工成各种产品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因此,从宏观化学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就是将地球表层物质不断进行时空转运和形态重构的过程。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地球表层物质循环格局、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并引发区域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推动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亟待发展物质循环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物质循环格局、过程与效应,发现物质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互转换规律,阐释“人类活动-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归趋-环境效应”之间的互馈机制和响应关系,研发关键废物循环技术。本文界定了物质循环科学的研究视角与对象,并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地球表层物质循环路径、格局、过程与效应变化规律的学科;阐释了以人类矿床学为核心的物质循环科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明晰了物质循环格局与过程、废物循环技术、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效应等相关方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厘清了物质流分析、排放清单、废物循环技术、环境归趋与环境效应等研究方向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分析了物质流动路径中各过程之间的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姚檀栋  安宝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4-395,358,397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强烈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亚洲大陆乃至全球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存在对其本身和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致对全球环境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青藏高原研究已成为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优势领域,也是国际上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与研究地区,其研究成果在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世纪下半叶之后,主要来自西方的科学家和探险家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相关研究,20世纪我国科学家也做了大…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0,(6):32-32
在火星上建造未来人类基地仍有很大的距离.但却不影响我们建造“火星温室花园”。目前科学家已完成太空实验,依据在火星上建造第一个“火星温室花园”的微生物殖民计划.在地球上模拟火星环境可产生微有机生物,这将有助于将火星岩石转换成为土壤.产生人类呼吸的氧气、纯净水和可循环废水。  相似文献   

17.
保护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全球化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及科学研究热点,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也逐渐开始由小尺度的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向区域、大陆乃至全球尺度转变。同时,伴随传感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生态系统观测也从短时间观测逐渐向长期观测以及生态系统的宏观结构和生态服务时空格局变化协同观测转变;由过去的定位及小规模合作观测向区域甚至全球大规模联合的网络化观测、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方向转变。生态学研究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的基于过程的生态学研究与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生态学研究的有机整合,推动生态学大理论发展、区域及全球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研究,支撑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等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是大数据时代生态观测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机遇。文章评述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现状,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重要特征,并建议遵循"大科学、大数据"理念,组织实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大科学工程建设,实现我国生态观测研究与全球生态观测研究体系的融合,实现在区域、国家及全球尺度上观测地球生命系统变化,诊断生态系统功能状态,理解生态系统过程机理、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简称“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定位于环境变化与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及其影响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聚焦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与适应、灾害风险与应对等问题,重点考察研究过去50年来环境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目前,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亚洲水塔失衡、青藏高原固碳功能与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川藏铁路沿线灾害应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青藏高原矿产资源远景评估、青藏高原人类适应历史与绿色发展建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等。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