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特点是主流上较为积极,同时存在部分大学生责任担当缺失的现象。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有几个现实困境,包括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针对性欠缺、家庭成长教育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的消极影响等。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是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担当培育氛围、健全高校担当精神培育主渠道、实施科学的家庭担当养成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自我担当教育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出现,在彰显公共性的同时也消解着公共性。新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性研究和实践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公共性思维被限定、公共理性被异化、公共性精神被遮蔽。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更高的公共立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公共性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公共素质、公共人格、公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杨柳 《华章》2010,(20)
培育大学生公共精神是来自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试图从高校教育,大学生内生机制,社会培育三个方面探讨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大学生实现自我心态调节以及加强新媒体的监督与监管等,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引导和培育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其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养之一。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动态、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集中体现在:媒介认知片面、媒介意识不足、媒介能力欠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位等方面。新形势下,高校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须加强辅导员媒介技能培训锻炼,及时掌握高校舆情动态;加强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营造良好新媒体环境;建立多样化工作机制,保障媒介素养提升"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从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外因——缺乏"利私益公"社会机制、价值认同缺失、教育影响力欠缺;大学生公共意识失范现象的内因——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殊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公共意识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涵 《河南教育》2017,(4):52-54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深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通过调查研究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总结分析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有效规避新媒体的负面影响,要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并开展新媒体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论述了新媒体的基本特点,然后对民族精神进行了阐释,接着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培育和弘扬90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在90后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90后大学生中提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媒体日渐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兴平台和有效手段,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固化、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缺乏、国家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监管缺失和新媒体技术存在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新媒体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能否抓住机遇,克服弊端,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沈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285-285
本文从外部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问题、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原因,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围绕民主、法治、公正和服务的公共精神,把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作为高校服务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切入点,把公共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造给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完善奖励、制约和惩罚机制,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9,(1):73-75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渐渐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媒体既为培育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机遇,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挑战。因此,要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积极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研究目标,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国家发展、学校育人使命具有一致性.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顶层设计缺失、大学生学习适应过程困难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不完善等现象,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过程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话语方式,从构建协同教育机制、营造"以...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新兴传播媒介也逐渐替代传统的媒介传媒形式。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渗透性和共享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环境的概念,分析新媒体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并就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在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的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呈现出认知不准确、担当意识淡薄、担当执行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本篇文章在分析泛娱乐化现象下造成大学生担当精神不足的原因后,提出了促进思政课堂和担当精神的结合,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担当意识;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深化大学生担当意识等路径以实现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培育过程却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影响。我国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步入信息社会的,当前应对新媒体引发的变革的思想和制度等是基于传统媒体时代确立的,并不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开放、自由、竞争的环境。为此,必须积极推动政府和高校等培育主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参与到多元价值观竞争中,采用适用于新媒体环境的培育方法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夺取竞争优势。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所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法治精神是公民公共参与的强大武器。面对大学生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高校应以权利本位理论为依据拓展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教育,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培育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形成大学生的尚法观念,从而塑造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倾向日益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造成了阻碍。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匮乏,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人文素质缺失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因此,必须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大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