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基本概念所谓盾构姿态具体是指盾构掘进中现状空间位置(指盾构切口、盾尾两中心的高程、平面、轴线、纵坡)与已建隧道管片的相对关系如何,总的要求是将盾构轴线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内,使隧道管片轴线与盾构机轴线夹角最小,高程、平面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2.
<正>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杨新安从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0多年,承担国家、省部级、企业级科研项目数十项,主持了“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地下车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狮子洋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与对接技术”“壁板坡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地铁11号线宝碧区间复杂条件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风险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盾构机在穿越软硬交错分布的地层时,密闭舱内土压力的大小是保证前方土体稳定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地铁的设计与施工为研究对象,在盾构隧道穿越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下,采用梁—弹簧模型对盾构隧道管片的内力进行计算分析,并针对地层条件提出了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有效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从“万里长江第一长隧”到时速350千米的“海底高铁”,都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盾构机的威力。让我们走进中国盾构的“逆袭之旅”,去了解中国盾构机的传奇故事!从“凿船贝”到“钢铁蚯蚓”追溯盾构机的身世,那还得从18世纪末泰晤士河隧道工程的建设说起。如今,泰晤士河隧道作为伦敦地铁系统的一部分,看上去也算不上什么亮眼的工程。然而,它在隧道工程史上的地位可不容小觑,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采用盾构技术挖掘的隧道,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事件。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施工法是指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碴,并在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从而不扰动围岩而修筑隧道的  相似文献   

6.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出碴系统中关键设备是螺旋输送机,而螺旋输送机在盾构机掘进一定里程后,其螺旋闸门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因而螺旋输送机闸门的改造对盾构机能否掘进顺利至关重要。本文以深圳北环电缆隧道工程I标盾构区间施工为背景,结合Ф4850m土压平衡小直径盾构机长距离穿越砾质粘性土施工特点,对螺旋输送机在隧道内拆解维修及耐磨叶片改良进行了论述,为螺旋输送机维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分析盾构机在小半径隧道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区庄站~杨箕站盾构区间200m小半径隧道施工,介绍小半径隧道施工中掘进的应急措施,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一般采用盾构掘进施工为主,在特殊地段如连续的岩石地段一般采用矿山法施工,而在本工程中岩石地层并不连续,中风化岩层在地层中呈波浪状出现,软硬地层交替出现的工程地层对采用盾构施工和矿山法施工都形成了较大的难度,而采用矿山法结合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工艺能够很好的实现区间隧道施工质量的连续性,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成型隧道与其他盾构隧道结构的高度一致性,确保了后续地铁施工项目能够有效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盾构的性能及其与地质条件、工程条件的适应性是盾构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因此采用盾构法施工就必须选择最佳的盾构施工参数和最适宜的盾构。结合工程特点,对2种盾构机的优劣和适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并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减沉桩是目前减小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引起上部隧道结构沉降影响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其减沉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尚不明确.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开展桩长、桩与盾构隧道间距及桩的排间距对上部既有隧道减沉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1)减沉桩的桩长和排间距对于减少下穿施工过程中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均有明显影响,而桩与盾构隧道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2)减沉桩的桩长越大时减沉效果越好,采用9m桩长时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在10 mm以内;(3)减沉桩的排间距越小时减沉效果越好,采用3 m排间距时上部隧道结构的沉降在7 mm以内,而排间距超过6m时减沉效果趋于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地铁隧道下穿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两百年来,盾构技术经历了突破性、颠覆性的发展,而在日益重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今天,盾构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掘进超大型专用设备,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针对盾构技术在世界范围的专利技术进行整体态势分析,包括专利申请年度分析、申请人国别/地区分布、技术领域分布等,以期从宏观上对盾构技术进行整体、全面地梳理。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隧道穿越工程采用AVND3080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盾构机进润段地质条件复杂,上部为粉质粘土,但其内部含有较多粉细砂,其下部为粉细砂及砂砾层,具有中、强透水性,给盾构构进洞带来很大的威胁.结合竖井结构和施工要求,经多方案比选论证,采用深层搅拌技术对盾构机进洞段进行加固.本文对进洞段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盾构隧道施工穿越既有铁路风险高,难度大,施工前采用线路加固、路基注浆加固,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不断调整掘进速度、盾构机姿态等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掘进期间的相关施工因素对管片拱顶土压力的影响,本文针对该地区某盾构工程开展现场测试。通过预埋的传感器测得实际土压力值,同时收集施工期间盾构机相关操作参数。继而使用机器学习中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支持向量回归、XGBoost极端梯度提升树等多种算法构建管片土压力的预测模型,针对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使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值法进行参量影响分析。结果表明,SVR支持向量回归在测试集中的预测效果为最佳,均方误差MSE(mean square error)为340.803、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为15.819、可决系数R2为0.966 5;掘进总推力对管片土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与管片土压力成正相关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下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以太原地市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河底区间段为工程背景,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机理,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围岩渗流场、围岩位移场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开挖贯通后,围岩竖向应力场在隧道周边呈漏斗状分布,且最大值分布在隧道拱底处;盾构隧道的掘进开挖对位移场的影响范围由拱底逐渐向河底下扩展,且在两隧道中部沉降变形出现叠加现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隧道拱腰两侧水压变化,防止发生涌水;地表沉降曲线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大致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提供设计理论依据提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刘晓文 《今日科苑》2007,(16):177-177
在江底水文地质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盾构机安全过江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施工控制技术,如何设定、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大直径或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外运渣土数量将随盾构机开挖直径的增大成倍增加,若同时遇到运输距离长、渣土外运重载上坡坡度大等不利工况时,采取常规的物料运输方案,会出现物料运输效率低,导致盾构施工速度下降。针对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在长距离物料运输、重载大坡度上坡等不利工况,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盾构施工的实际,综合采取了双电机车重联牵引、隧道内铺设四轨三线运输轨道和盾构机尾部安装随盾构机移动的双开道岔浮放轨等三项措施,与常规的隧道内铺设单线轨道的方案相比,物料运输效率提高近一倍,解决了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物料运输效率低下、盾构施工速度慢的难题,该方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大直径和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GAP法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AP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模型的改进和数值计算,以某地铁双圆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为依托,对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沉降规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路基顶面最大沉降量为8.84mm,最大沉降坡度为0.401‰;沉降槽较平坦,形态为单峰,先行隧道施工引起的路基顶面沉降值大于后行隧道引起的路基顶面沉降值。  相似文献   

19.
以杭州地铁二号线振宁路站~外环路站区间(9号盾构区间)隧道工程为工程背景,采用实例分析和三维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影响范围为盾构机切口向前和向后各30 m,两侧各6 m,其它范围不受影响或受影响可被忽略;在一定条件下,地表沉降随土仓压力、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土仓压力控制在0.15~0.2 MPa以内、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 MPa以内较为合适。结果对后续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伏虎 《中国科技纵横》2014,(16):106-106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地下工程尤其是城市地铁的建设工程变得普遍,而传统施工方法受到地下工程施工场地的限制和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普遍使用,此时盾构隧道施工因其对城市正常生活和节奏影响较小而成为了地下隧道施工的首选。这一技术已在很多地方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盾构隧道方面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和技术,但问题仍然存在。如盾构隧道管片设计、开挖面稳定等技术问题和盾构隧道施工管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盾构隧道施工的现状以及出现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