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手机短信广为流行。弗科尼尔的合成空间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以合成空间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角度对仿拟手机短信进行概念整合研究,能够很好地描述仿拟手机短信的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仿拟是互文性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和实现手段。仿拟式手机短信主要是通过仿拟已有的语篇结构达到各种修辞效果,其互文性结构大致分为成分性互文、语篇性互文、体裁性互文三类。  相似文献   

3.
论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手机短信的仿拟修辞格进行解读。仿拟具有本体和仿体﹐本体与原型理论中的原型密切相关;仿拟体依照本体﹐与本体具有一定的象似性﹐可以通过象似理论来解读;一些较为复杂的仿拟短信﹐可以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阐释。  相似文献   

4.
刘勇 《现代语文》2006,(9):54-55
风萧萧兮股市寒,钞票一去兮不复还!是仿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作.仿拟格手机短信是短信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近些年来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的东风,发展极其迅速,不仅"人丁"日益兴旺,而且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充分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将要讨论的就是仿拟格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仿拟式手机短信常仿用广告、天气预报、法律文本、菜谱、使用说明书、通知公告、数学公式等文体形式。这类短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语言表现风格多样、语体交叉现象明显,但因具有筒略、杂糅等特点而有一定负面影响,故要对其加强监管和引导,从而促进短信语言的规范化和艺术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仿拟修辞创作广告语,一直是创作者屡试不爽的手段。本文将广告语中的仿拟修辞分为仿词、仿语、仿句和仿篇四类,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使用仿拟修辞主要是依靠零度、偏离和陌生化三大理论,而偏离又有正负偏离之分。针对仿拟产生的负偏离现象,详细地论述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宣传产品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引用与仿拟是广告英语常用的两类修辞格;并对明引与暗引、引用与仿拟类辞格作了细致的分类与比较.指出在广告英语中暗引更为常见、引用与仿拟类而不同,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8.
仿拟是为追求新颖别致、幽默诙谐等辞效目的,人们有意模仿所熟知的固有的语言实例而拟造出新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手段。从仿体的形式来看,网络语言中的仿拟包括了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四种类型。网络语言中之所以会大量使用仿拟,与仿拟主体(网民)求新求简的语用心理及其在构建网络话语文本中特殊的修辞效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在英语广告语中使用广泛,从而使广告形象生动、立意深刻,给消费者以过目不忘之感,使其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达到促销和劝购的功能.文章阐述了广告、广告语和仿拟的定义,继而以仿拟在英语广告语中的运用形式——仿词、仿语和仿句——为框架,列举分析仿拟在英语广告语中应用的成功体例.  相似文献   

10.
仿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广告作者在现代英语广告及标题中经常使用仿拟辞格以使广告形象、生动,吸引消费者。仿拟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仿拟词语;仿拟谚语、成语、名言佳句;仿拟篇章。仿拟在广告及标题的运用中具有明显易辨性、临时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仿拟在英语广告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广告文作者在现代英语广告及标题中经常使用仿拟辞格以使广告形象、生动,吸引消费者。仿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仿拟与谚语、成语;仿拟与名言佳句;仿拟与篇章。仿拟在广告及标题的运用中具有明显易辨和临时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五十多年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了“仿拟”格——“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定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陈先生还根据被仿拟的“特种既定形式”把仿拟分成两类:一类是拟“既成的句法”的,一类是拟“既成语调”的。五十多年来,随着修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仿拟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精细。仿拟的对象不只是既定的句法、语调,还有词语,段,仿拟的表达效果,也不只限于“讽刺嘲弄”。  相似文献   

13.
仿拟就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模拟已有的语言形式而临时新创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格。它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根据仿拟的语言对象的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四种。仿词、仿句、仿篇和仿调。一、仿词仿词一般是以上文的某个词为基础,临时替换其中的某个词素而仿造出一个新词的修辞方式。它是仿拟中使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形式,因此,不少的修辞学著作干脆把仿拟称为仿词。  相似文献   

14.
仿拟汉语新闻标题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集中探讨汉语仿拟类新闻标题的陌生化效应、标记性特征及其幽默诙谐、言简意丰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仿用的定义、分类和范围修辞学上将故意模仿、套用某种现成的语言格式这样的修辞格,叫做仿用或仿拟。依据所仿的语言格式的不同,仿用还可分为仿词、仿句和仿调三小类。这样的定义和分类,一般都还是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和本体空间总是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个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合成空间里形成层创结构,即仿拟话语的隐含意义。因此,受认知语境制约的多空间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可揭示人类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概念映现的动态本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仿拟,其中音位结构仿拟更是随处可见,曹雪芹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自己的写作意图进行自我保护,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故事情节和脉络,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人物性格命运遭遇,或利用音位结构仿拟隐喻讽刺或者寄寓作者的爱憎褒贬。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备了模因的特质,所以就有语言模因之说。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重复和类推两类。仿拟是在原有的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类推而得来,所以模因论可以为仿拟提供理论支持。另外,模因与仿拟有共同的特性。模因论可以为仿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揭示话语流传的规律,解释语言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9.
仿拟作为“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①的一种修辞手段,在鲁迅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仿词、仿语比比皆是,就是仿句、乃至仿篇②也不乏其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作品中的仿拟集古今仿拟类型之大全。然而,鲁迅作品中的仿拟,最值得称道的还不在于类型齐全,而在于他那高超的手笔,在“似曾相识”的形式中,创造出别一番风采。鲁迅善于利用“既成形式”,而又不受“既成形式”的限制,在仿成拟定的过程中巧于出新。鲁迅作品中仿拟体和被仿体之间的奇妙联想,仿拟构成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对于“既成形式”的大胆突破,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原语同仿语反义的成语叫做反仿成语。可分为两类:一类由语素换用构成,一类由语素变序构成。反仿成语在修辞上具有明显的对比作用。不少成语存在反仿成分,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相反相对事物在词汇上的反映。反仿成分的固化程度高,定型的已有相当时日的常用反仿成分不应拒之“典”外。运用仿拟辞格创制新词的方法可称仿拟造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