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儿童保护(child protection)是指针对18岁以下儿童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防止儿童遭受暴力、虐待等身心伤害,另一方面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立法对儿童成长和儿童权利的保护。当前我国儿童保护的现实问题是儿童面临着人为的伤害或不可控的自然灾害。通过剖析我国儿童保护的现状我们了解到,儿童保护在我国尚未被社会及政府所重视,家庭缺乏生命和生存教育的观念,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社会缺乏普遍的儿童保护网络,国家缺乏专门的儿童保护机制。因而,要从儿童自身、家庭、学校、社区和立法层面看待其对儿童保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儿童保护的未来,呼吁完善儿童保护体系,建立儿童保护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是对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提供专业性的诊断,是提升儿童之家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实现“以评促进”的发展性评估功能。采用问卷法、测评法从儿童之家组织支撑质量和家长感知服务质量两方面对重庆市三区县32所社区儿童之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儿童之家组织支撑质量的得分临近合格要求;家长感知服务质量结果表明家长满意度中等偏上,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整体良好,需进一步提升。为了提升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质量,需明确社区儿童之家定位、出台社区儿童之家服务规范与服务评估标准体系、加大经费投入与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专业性、持续完善社区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13,(4):17
The United States美国:专业独立的家长组织为儿童代言美国的家长组织多种多样,强调专业性和正规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员最多的组织是家长—教师联合会(PTA)。PTA的宗旨是:在学校、社区、专家机构和其他所有影响儿童决策的机构中为儿童代言;帮助父母获得抚养和保护子女的技能;鼓励父母和大众参与公共教育事务。与我国的家长委员会依附于所属学校不同的是,美国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养育现状有助于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家长教育观念、家长素养、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四方面通过对陕西农村地区1161名0-6岁儿童家长的调研发现,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家庭养育,存在重智倾向,家庭养育受家长生活环境和家长实践智慧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难以满足家长不断增长的养育需求等。据此,通过依托社区建构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掘社区本土资源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建立政府主导的联动机制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可持续性发展等策略,建构适宜于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H市学龄儿童、家长及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结合儿童和成人的视角,采用质性访谈方法,聚焦城市儿童的社区参与,发现儿童社区参与程度低、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效果不佳。在儿童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包括儿童的参与体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参与意愿和兴趣、学业压力等,家庭因素包括家长的教养方式、家长的社区参与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对既有社区活动的态度等,社区因素包括社区的硬件环境、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社区活动信息的传达等,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成人对儿童参与能力的认知、宏观政策制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社会事件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力大小,制订有效的儿童社会认知干预措施.运用自编的半结构问卷和正式问卷对随机选取的175名被试和80名13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遵从共有规则的社会事件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最大;儿童社会认知是建立在家庭事件基础之上,通过学校事件与社会环境事件的不断结合完善发展起来的;与同龄人的充分接触与互动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识别他人情绪和肢体语言对于儿童社会认知向更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困境家庭儿童在以往儿童救助保护体系中缺乏关注,近年来则逐渐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保护困境家庭儿童,拓展了儿童保护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预防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的儿童受伤害事件的发生。通过明晰困境家庭儿童的涵义,分析其在生活、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从专业化、社会化、多元化等多角度提出了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我伤害是指个体经历一段长时间反复不断的或习惯性的自己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在弱智儿童甚至部分正常儿童中也有发生,但是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发生率、伤害程度和对他人的影响却远远大于其他儿童。指导者(老师、家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促进患儿正常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使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调查,比较学前流动儿童公共教育状况与需求。结果显示:学前流动儿童教师应更注重幼儿人身安全防范,并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组织应努力满足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需求;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之间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沟通,相互补充,以满足幼儿家长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痛.通过对留守儿童安全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安全教育不到位,社会保护不力等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不能幸福、健康、安全成长.提出以学校为依托,家庭为支撑,社会为后盾,深入细致的展开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有针对性的落实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家庭教育的崭新理念。笔者通过对广州市2728名家长的调查显示:(1)当代城市家长已经初步具备儿童权利观念;(2)儿童权利的落实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3)家长的儿童权利观念受到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户籍、子女性别、父母角色、儿童年龄、家庭婚姻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万翼 《现代家教》2000,(5):15-16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儿童法定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使之得到尊重与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为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费尽了心血,但儿童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家长的侵权行为),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农村弱势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等问题,但是其成长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科学有效地解决救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社会保护理念方面有根本性的转变,进行社会保护策略的优化和改革;坚持"全人"观念,关注农村弱势儿童的全面健康,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以预防为主,把社会公正作为工作的理念基础和奋斗目标;从生态系统层面进行分析和介入,不断扩大社会保护的参与主体,建立跨区域的协同合作,坚持赋权取向,凝聚社区心理意识,培养社区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河南省四个城市共289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对幼儿园融合教育持中立态度,隐忧融合教育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家长的身份、经验以及幼儿的残障类型是影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接纳特殊幼儿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应以社区和幼儿园为据点,为家长提供了解特殊幼儿的机会;多渠道宣传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学前融合教育的信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试点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受社会制度,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社会制度层面因素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之间的矛盾;新的就业制度下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家庭层面因素源于亲子互动、沟通大大减少,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部分家长的价值观改变,使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的影响;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父母或监护人与学校缺乏沟通。社区层面因素源于留守儿童的课外社区生活处于无监管的真空状态;社区同龄人的影响;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社区内对留守儿童的现象与问题重视不足。基础教育层面因素源于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意识不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心理专业人员与条件;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素质教育观念淡化;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报酬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了社区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指导有效途径和管理经验,以及外界因素的强化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构建了社区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指导的运作模式,以提高儿童道德素质和家长道德素质及家庭道德素质教育水平,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北京四环游戏小组组织开展了面向流动儿童家长的读书会活动,以探索这一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读书会活动的组织模式,进而为促进流动儿童家长融入当地社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儿童世界的普遍应用导致了大量显性或隐性的儿童信息伤害事件发生,建立合理的儿童信息保护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合理的儿童信息保护体系不只是要求对儿童进行网络保护,以简单禁止的方式对儿童进行信息保护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对儿童进行信息保护需要培养儿童自我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成人的儿童他者信息保护也只有通过儿童来实施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儿童信息保护体系主要由儿童自我信息保护和儿童他者信息保护两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幼儿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观念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育儿观念会给幼儿今后的成长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笔者深入云南省南部C县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学前儿童家长育儿观念展开问卷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云南省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家长育儿观念的误区,从而提出转变当地学前儿童家长育儿观念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能够实现社会、幼儿园及家长育儿观念的统一,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电子媒介引起了成人与儿童的极大兴趣,家庭教育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家庭教育这一生态系统中,家长的责任观念、家长行为、儿童行为及社区人文生态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迫在眉睫。学前儿童要健康、幸福地成长,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生态,了解并重视儿童的成长规律,爱得理性,坚定而温柔,主动学习,突出家长榜样示范作用,父母应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构建和谐、平衡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