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属(Prunus L.)植物大约有250个种,属于蔷薇科李亚科,除了澳洲的各大洲均有种植,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另外,李属中有许多的种是重要的果树。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包含多酚类黄酮、酚酸,植物甾醇、萜类、脂肪族类化合物、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类胡萝卜素,脂肪油类,苷类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具有解毒活血、润肠通便、除湿祛风、降血糖血压、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抗过敏、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生物活性。本研究从现代应用与展望方面对李属植物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药食同源价值以及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专利信息     
纸制环保铅笔(专利申请号:01107136)以纸为原料的木化方法及其应用。生产纸制环保铅笔,主要是利用废旧纸张为原料替代木材,经过简单裁切后精细加工而成。与传统的木杆铅笔相比,纸制环保铅笔以纸代木品质更加卓越,不仅成本低廉、产品花色繁多,而且易卷削、使用性能好,避免了木杆铅笔普遍存在的杆内断芯、切削折铅、偏芯等难以克服的缺点。长效芸苔素内酯的后成方法(专利号:98105027)本发明涉及一类甾体类植物调节剂———有效性的长效芸苔素内酯类物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合成路线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喷施抗倒酯和芸苔素内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抗倒酯和芸苔素内酯制成超低容量制剂,使用单旋翼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对分蘖初期的甘蔗进行喷雾。在试验期间测量试验地甘蔗的各种生理参数——分蘖率、株高、茎径、亩有效茎数,并最终计算其理论产量。结论:对分蘖初期甘蔗喷施抗倒酯和芸苔素内酯的复配制剂,对甘蔗产量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8,(12):6-6
我国科学家最近揭示了草苔虫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机理,它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草苔虫素是从海洋生物草苔虫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有近20个结构类似物。研究显示草苔虫素对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草苔虫素-1已经在美国进入临床研究,是极有希望的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山银花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Ⅰ),木犀草素(Ⅱ),灰毡毛忍冬皂苷乙(Ⅲ)、东莨菪素(Ⅳ).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从本世纪初起,根据细胞全能性理论所开展并建立起来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现已在植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水平显著提高,已在多种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蔬菜、油菜等品种改良,马铃薯、果树、花卉等脱毒、快繁技术上取得创新进展,生产应用上卓有成效,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7.
植物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天然产物在医药健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植物中直接提取是目前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主要方法,但此法在环境、安全和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创建人工细胞工厂发酵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是一种新的资源获取模式。文章将从研究路线出发,在萜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案例中,介绍人工合成细胞生产植物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柑橘类果树(Citrus)在植物分类上是指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族柑橘亚族的一群植物。柑橘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用电脑图象分析手段对芸苔族5属13种植物进行了核型分析。其中蓝花子Raphanus;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白芥Sinapis alba等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都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笔者建立了十字花科芸苔族植物的染色体数据库,这是国内外第一个专科性的植物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并且首次将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应用于分类学研究。例如,比较分析芸苔族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以及探索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得到了若干新的核型论据。笔者认为,植物染色体图象分析数据库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苦苣苔亚科4族、5属、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 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这几种苦苣苔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34~258 bp,ITS-2的长度范 围为218~246bp。Whytockia bijieensis的ITS-1(258bP)和ITS-2(218 bp)在长度、序列及GC含量上 均与其它几个种有较大差异,其代表的尖舌苣苔族可能很早就自苦苣苔亚科的祖先沿单独的一个分支 演化。以w.bijieensis作为功能性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分析仅得到一个最简约树。在简约树上, Cyrtandra umbelliferm、Briggsia longipes和Anna mollifolia形成一个单系群,bootstrap分析对该分支的 支持强度达97%,Chirita crasslfolia位于该分支的基部。由于系统树上Cyrtandra umbellifera代表的 浆果苣苔族和Anna mollifolid代表的芒毛苣苔族均起源于长蒴苣苔族,结合这3个族在形态上存在过渡系列,建议将浆果苣苔族和芒毛苣苔族均并入长蒴苣苔族。  相似文献   

11.
张立民  范世玉  李益万 《科技风》2014,(24):122-123
本文通过对进口顺丁橡胶(BR)应用在胎面胶中性能的研究,探讨了三种BR应用在胎面胶中对物理性能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炭黑填充的橡胶中应用高顺式、高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窄一点的BR对胎面胶的物理性能及轮胎的滚动阻力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09,(22):37-38
花朵美丽的苦苣苔科植物,全世界有150属、3700余种,分布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有58属463种,多数分布于华南和云南东南部溶岩地区。其中27属375种为中国特有种,半数以上为狭域种,多数种类具有观赏、药用和科研保护价值,有一些属于我国一级濒危植物。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包括报春苣苔、瑶山苣苔、辐花苣苔和弥勒苣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川木波罗种子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川木波罗种子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鉴定为甘草素(Liquiritigenin)(1),桂木二氢黄素(Artocarpanone)(2)和桑叶活性黄酮(Norartocarpetin)(3)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化学科学     
<正>大戟科和瑞香科家族里的Tigliane二萜Tigliane型化合物在二萜类型小分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中含量丰富且结构多样,它们在化学、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如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为蛋白激酶C(PKC)的激动剂,常被作为小分子探针进行肿瘤分子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又如大戟科植物分离得到的Prostratin目前正由美国AIDS研究中心开展治疗AIDS(艾滋)病的临床试验。这些突破性的应用成果显示,该类二萜化合物具有巨大的药物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CHEMICAL REVIEW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述唇柱苣苔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唇柱苣苔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等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唇柱苣苔属植物研究不多,归纳整理后主要对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牛耳朵、唇柱苣苔、红药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查询有效文献多条。唇柱苣苔属植物共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黄酮类、苯乙醇苷类、醌类为主,还有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在全球唇柱苣苔属植物中,目前仅少数几个种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苯乙醇苷类成分及醌类,总体研究较少。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肝毒、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五种五味子属(Schisandra)药用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滇翼梗五味子S. henryi var.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复瓣黄龙藤S. Plena,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和唇形科植物东紫苏 (Elsholtzia bodinieri)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01个化合物,26个为新化合物。首次从3种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了3种高度氧化的新奇骨架类型。此外,还发现了18,19-seco-乌索酸型苷和17,20断裂并失去17位侧链的羊毛甾烷型和环阿尔廷型八降三萜等新的骨架类型。 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IV-1、急毒、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实验,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其中化合物SM-10和SM-26具有显著的抑制HIV-1病毒活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74.08和 >25.04。且毒性较小,作为作用于病毒与细胞结合和融合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西肥是分布在我国西藏的一种十字花科油料作物,本文通过吉西肥细胞水平研究,并结合植株形态观察,发现吉西肥的染色体数的2n=24,与油菜栽培种不同(白菜型油菜2n=20,芥菜型油菜2n=36,甘兰型油菜2n=38);吉西肥与白芥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不同,由此推断,吉西肥既不属于白菜油菜,又区别于芥菜型油菜,可能属于芸苔族中的白芥属。  相似文献   

18.
印度芥菜BjPCS1基因的表达提高烟草对重金属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植物体内植物络合素(PC)可与重金属螯合,并进一步转运至液泡贮存,使细胞质的重金属浓度降低,从而达到解毒效果。PC不是基因的直接翻译产物,而是以谷胱甘肽(GSH) 为底物由植物络合素合酶催化而成。将来源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的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BjPCS1转入烟草,PCR和Northern结果表明,该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在3种重金属(200mmol/L CdCl2、400mmol/L ZnCl2、200mmo/L NiCl2)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优于未转化的对照植株,表明转化BjPCS1基因提高了烟草对3种重金属的抗性,其中转基因烟草抗Cd能力最强,并且转基因烟草的T1代种子在Cd处理的情况下萌发状况明显优于对照。这些结果说明BjPCS1基因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重金属能力和净化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提取马蔺子中的活性化合物。方法:使用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化合物,制备型高效液相进一步纯化化合物。结果:从马蔺子中首次分离出白藜芦醇四聚体(r-2-viniferin)和白藜芦醇二聚体(trans-ε-viniferin)。马蔺子是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具有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等作用[1,2]。本文使用硅胶柱层析从马蔺子中分离出了白藜芦醇四聚体和二聚体,制备型高效液相纯化这两种化合物,结合液相质谱和核磁共振解析出其化合物的结构。之前很多研究已经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存在葡萄科等植物中[3],这是首次在马蔺子中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20.
植物篱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广应用复合农林业(Agroforestry)是一项解决我国农耕地减少、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保育、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物篱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得到了国内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典型试验研究表明:①植物篱具有显著的减水(22%~66.2%)减沙(72.2%~98%)效果,并可通过拦沙和截茬还田两种途径提高土壤养分;②植物篱建造成本低、一般可作饲料、燃料等多种用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③植物篱间距对其水保效益有显著影响.张家口地区植物篱种植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而在三峡库区的紫色土陡坡耕地上植物篱间距以5m为宜.总之,种植植物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合农林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