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作品,《凡卡》(第十册19课)就是其中的一篇名著。这篇小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是一篇象别林斯基所说的那种令人一读,就“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的“真正的艺术品”。这篇小说写于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反动、最黑暗的所谓“停滞时期”的一八八六年,是契诃夫在创作上趋于成熟期的作品。小说通过九岁的主人公凡卡向乡下爷爷写信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在短短三个月学徒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摧残,从而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劳苦人民的贫困境况。作品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再  相似文献   

2.
一 认识契诃夫,认识凡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他就是契诃夫。契诃夫活了44岁,创作了700多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总是那么简单,可又是那么令人震撼;语言也是那么简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震撼。《凡卡》这篇课文就节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我们读过也预习过这篇课文,想一想:凡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契诃夫像)认识他吗?生:这是契诃夫吧。师:很好,他就是100多年前俄国的著名作家契诃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2004年为契诃夫年,因为那一年是契诃夫逝世100周年。现在,几乎他的所有小说和剧本都有了中文译本,大家可以多  相似文献   

5.
宋士广 《上海教育》2009,(13):56-57
当我满怀喜悦地告诉学生要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他们起初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从古诗文的练习中透一口气出来了。然而,预习下来,他们脸上写满了失望,有人甚至说:“这篇小说太没劲了,我都读得睡着了。”还有人说:“这篇小说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7.
契诃夫与鲁迅的小说在总体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首先就在于他们都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与普通的人物事件为主要题材,从平凡的“现实”中去反映生活的本质。在两位作家笔下的人物画廊中,“小人物”的形象是颇为重要的一部分。曾经有人在评论鲁迅时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  相似文献   

8.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别辟异境的新锐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的小说因写“暴力”“凶杀”而其主题称为“死亡”。他用超然冷静的叙事手法揭露血腥人生和残酷的现实社会,随着作者创作的深入及思想认识的变化,作者的创作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而《现实一种》和《活着》便恰如其分的体现余华“死亡”和“活着”的两个主题端点,作者的创作主题由“死亡”转向“活着”。本文就是从“死亡”和“活着”两个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9.
轻轻的呼吸     
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说:“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上,无论怎么叫人发愁,它总还是美丽的……”蒲宁是俄罗斯作家中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他的杰出才华得到契诃夫、高尔基、巴乌斯托夫斯基等人的一致推崇。蒲宁晚年念念不忘的是一篇只有几千字的小说——《轻轻的呼吸》,他把它看作是平生得意之作。巴乌斯托夫斯基评价这篇作品“是充满了怕和爱的生活本身,是作家悲哀的、平静的沉思,是为少女的美写的墓志铭”。一个女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美?蒲宁在他的小说《轻轻的呼吸》里借女主人公之口,列举了美丽女性的诸多特征。小说女主人公奥莉娅·梅谢尔斯卡娅说:“……你知道最主要的是什么吗?是轻轻的呼吸!”你想知道“轻轻的呼吸”是怎样的吗?女主角在叙述的最后说:“我就是这样,你听听我怎么呼吸——对吗,是这样的吗?”你听到奥莉娅·梅谢尔斯卡娅轻轻的呼吸了吗?你想认识一下这个可爱的女中学生吗?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于1884年,原有付标题:“小场景”。这篇著名小说选自一九七八年重版的《契诃夫小说选》。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中篇和戏剧,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十年代初,契诃夫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给一些幽默杂志写了很多滑稽小品,总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读了契诃夫的作品,曾经精辟地指出:“只要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幽默’小说,你就会确信,在那可笑的话语和情景的背后作家难过的看到了、羞怯地隐藏了许多残酷和可恶的东西。”《一个官员的死》就是这样一篇优秀之作。契诃夫以他独具的艺术风格,在有限的篇幅中,把自己对现实弊端的揭露与批判巧妙地寓于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之中,读之使人发笑,掩卷而思,又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正>《套中人》(亦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名篇名作,汝龙翻译的这篇小说有不同版本,早期他据英译本转译,后期他直接从俄文翻译,对原译文的句式有一些校改。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版的契诃夫小说集,这篇小说的文字也有一些不同,本文不对此展开讨论。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3.
契诃夫出身卑微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这与当时俄国的奴性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寄希望于作品,渴望唤起人们的自我与自尊。《在钉子上》、《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是契诃夫经典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皆为官奴,他们有着各自的特性,但又有着共同的奴性心理。在小说中契诃夫采用了一贯的讽刺手法,讽刺了奴性十足的官奴们。研究发现,这些官奴的奴性心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的祖祖辈辈都被沙皇洗脑为沙皇服务,从小受着东正教的熏陶,变成了宗教的傀儡,更为致命的是他们被当下严酷的官吏制度所束缚,想要生存就不得不屈服于权力。  相似文献   

14.
袁海燕老师的《浅谈夏四奶奶》(《中学语文教学》2001·11)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一个着墨不多的次要角色———夏四奶奶,来窥知当时社会全貌,更深刻地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确实极有帮助。不过其中有一个说法很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在《药》这篇小说的第四个场景“上坟”中,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袁老师认为夏四奶奶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引导他(指夏瑜)走上革命道…  相似文献   

15.
《家》与《四世同堂》都是与家族有关的小说,中心人物都是由作家们身边的亲人作为原型来创作。《家》中的觉新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这是因为取材的原型人物本就是不同类的人,因此写在小说中也不同,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中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与理想冲突等原因,使觉新和瑞宣看似相同的两个人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在《变色龙》中讽刺的不仅仅是奥楚蔑洛 夫,还应包括赫留金及那些“哈哈大笑”的围观者。赫留金是众 多小市民中的普通一员,透过对他的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契诃夫小说对普通市民阶层奴性心理的剖析。这更拓宽了小 说的思想内涵,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读前早知道星新一,日本短篇科幻大师。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等手法来创作小说,坚持一个“新”字,广猎博取,学习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许多技巧,继承了川端康成“掌篇小说”的传统,并吸取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以及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长处,把一分钟小说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星新一的小说结构精妙,尤其是结尾,常常令人拍案叫绝。 N先生经营着一个大企业。他才智过人,财运亨通,是一位非常令人羡慕的人物。但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N先生当然也不例外。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凡事过后即忘,并且生性多疑,对任何人都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8.
无论小说还是戏剧,作为文学体裁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在反映社会人生,表达思想感情时均有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同时,它们又是相互渗透与变异的,其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可以彼此互用,形成奇妙的“边缘效应”。契诃夫和沙汀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正是创造性地引入了适当的戏剧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了主题思想表达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契诃夫小说中的这种戏剧因素,早已有人注意到了。苏联评论家叶尔米洛夫在解释契诃夫何以会在小型短篇这种“极度压缩的形式里传达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表现人物的性格”时即已指出,“毫无疑问,在小说家的契诃夫的艺术里浸透着剧作家的契诃夫的创作风  相似文献   

19.
《家》与《四世同堂》都是与家族有关的小说,中心人物都是由作家们身边的亲人作为原型来创作。《家》中的觉新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这是因为取材的原型人物本就是不同类的人,因此写在小说中也不同,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中的角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与理想冲突等原因,使觉新和瑞宣看似相同的两个人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开学第二周,我要教授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先介绍时代背景,接着概括故事情节,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总结写作特点。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等级的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能力没有多大帮助。于是我就打算改变这种教法,那怎么上好呢?我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让学生重点讨论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认真阅读课文后,就“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要说出理由,而且是你发自内心的看法”;第二,授完课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别里科夫结婚了,他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