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意义 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这是教育部于2006年9月公布的一项宏伟计划。这项名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将惠及中央部、委、局、办所管理的“985工程”、  相似文献   

2.
简讯     
教育部:重点高校必须配备海外人才和学术大师据北京日报报道教育部日前公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该计划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计划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这项计划将惠及中央部、委、局、办所管理的“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北京奥组委选拔优秀大学生新华网消息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人才规划》,北京将研究制定短期成建制借调工作人员的计划方案,在市属单位中选拔骨干人员充实到奥组…  相似文献   

3.
资讯     
教育部等出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教育部:高校资助工作评估…  相似文献   

4.
申仁 《神州学人》2004,(8):18-20
日前,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启动,教育部有关人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问: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通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创建于1978年。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惟一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打造一流的学科团队高水平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整体发展的保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年学科所在的科技哲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设立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里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队伍…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意义的工程,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制度创新。重点研究基地已成为高校制度创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者队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学术高地。重新审视重点研究基地这一新兴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思考重点研究基地制度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高校科研体制的内在关联,对于正确理解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意义和下一步如何建设好重点研究基地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4年教育部为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而设立的专项人才计划,属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三个层次中的第二层次。每年评审一次,资助规模为每年1000人,资助期限为3年。  相似文献   

8.
就业动态     
正教育部推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推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依托高等学校整合提升并建设认定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该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到2020年,选择高校优势学科和领域,依托国家级或水平相当的科技创新平台,择优整合提升和认定一批有一定规模、代表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  相似文献   

9.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是什么为推动相关的重点或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培养和凝聚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骨干人才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2001年中科院启动了“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依托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的国家或院重点实验室,组建和支持一批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0.
<正>潘凯,男,1978年12月生,教授(三级),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青年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潘凯教授1997-2001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并获学士学位,2001-2006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到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任教,2011年入选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青年龙江学者支持计划,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成员,2019年作为学术骨干入选黑龙江省头雁计划。  相似文献   

11.
依托高等学校建设的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对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功能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有数量众多、涵盖学科及地域广泛等特点,在高校学科发展和创新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纵观目前现状,其建设和发展模式不够理想。要真正实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建议:明确创新发展目标,实现精准学术定位;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打造优秀的学术梯队和管理团队;保障有集中的科研和办公空间、独立的财务管理和充足的运行经费;加强公用实验平台建设,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中国海洋大学以"特区"模式在部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开展了创新试点改革,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6月17日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将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计划按照支持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二个层次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个层次是“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在于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78-178
“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又称“教育部创新团队”,2004年6月启动,是专门面向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跨学科合作,形成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学科领域分为21组,其中第4组资源环境组包括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2011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入选团队名单为: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合作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第4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如何?今后如何更好的实施这一计划?为此,我们就上述问题以及高校如何通过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吸引、引进人才,造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等问题,采访了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黄达人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于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的高等学校建设,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以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09,(8):F0002-F0002
东北师范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高等学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建设学科,8个国家“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研究生院。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各1个,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相似文献   

16.
一、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日趋受到重视目前 ,一个吸引、稳定、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制度环境正在高等学校形成。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加速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宗旨在于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 ,延揽大批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参与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 ,带动这些重点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并在若干年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以大大提高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同时 ,通过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施 ,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联合设立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纳入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研究中心坚持幵放性建设思维,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全面合作基础上,凝聚校内外党史资源,通过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写作团队等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支由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扣人、讲师12人构成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8.
结合几位专家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经历,探讨了教育部新近推出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刻内涵.认为,协同创新,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研究队伍体系;协同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合作视野;协同创新,需要有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团队和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19.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导向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一流学科是以国际上同类学科的最高水平为参照的目标体系,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社会发展历程中某阶段或现实中某类学科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促进学科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学术物质条件、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的作用,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为促进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应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追求学术卓越,培养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20.
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王佳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靠人才。一所高校、一个学科要发展,关键要有学术大师或名师带头,高等学校作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高等学校尤其是重点高等学校应重点培养一批青年学术骨干,使他们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