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很多“英雄“的形象闪现,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志愿者、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创造生命奇迹的顽强斗士们,英雄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受到神话中才能拥有的力量。笔者拟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英雄形象为例,丰富原型的含义,拓展原型的寓意。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必将载入国史!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报道不但在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赢得了满堂喝彩,交口称誉.这种中外共赞的局面,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足以用一生铭记.灾难来临,13亿中国人迅速将悲情凝聚成为救灾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刘宏 《新闻与写作》2008,(11):59-59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半年,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突出特点是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指媒体报道的主题转移,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记者勇敢奔赴灾区,让国人和世界及时了解了灾难真相,为此次特大灾难的信息透明化做出了贡献.但在灾难发生后,对媒体工作本身进行反恩,尤其是对媒体表现出的心理学欠缺进行检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因巨大的灾难而改变. 在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同时,这种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南方都市报在大地震报道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之后,笔者一直关注每天的网络新闻、电视直播、本地的报纸以及四川当地的报纸.尽管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但回过头从5月13日这天起开始看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是怎么报道地震的,发现有很多在其他媒体所没见到的新闻报道视角,内容和形式.这些特别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8.
在汶川大地震的前期报道中,没有组织,没有号召,全国人民自发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着每时每刻的灾情报道,并时而为之泪下.这种自觉意识是人的良知的再现与复苏,每一个人的良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便是我们平时所倡导的精神文明.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精神文明是通过媒体报道事实真相而自发地进发出来的,这种宝贵财富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9.
当祖国遭受一场人间灾难时,四方媒体也纷纷出动.从四川卫视、央视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重庆卫视等几乎所有内地电视台都进行了汶川大地震现场电视直播,当然,港澳台电视机构也不例外.其规模之大、节目策划之快、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破天荒的,同时.汶川大地震直播也宣告了我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众多汶川大地震直播节目中,哪个电视台新闻报道策划得最为精良、社会传播效果最好、收视率最高呢?本文拟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的角度给它们一些品评和甄别,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10.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公开透明,还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意识。以人为本,尽显哀思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传媒首先把关注人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四川当地的主流媒体《成都商报》在5月12日当天就出了号外。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报纸尤其是地方报纸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5年前,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报纸与电视和互联网相比,劣势尽显。对汶川大地震,人们获得信息的第一个渠道是电视,其次是互联网,最后才是报纸。前两者的差距并不大,而通过报纸了解汶川大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大地震的创伤正在缓缓康复;这场大地震新闻传播中的变革,目前正在路上行进。 回望汶川大地震,我们依然悲伤、感奋;回望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我们依然执着、坚定……  相似文献   

13.
使命·感动·敬意--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央媒体报道纪实 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华社记者如是写道:“面对震后的废墟,我们在哭泣中拍照、在乱石纷飞间采访、在余震不断中写稿,更是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灾难报道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很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很快来到了灾区,这些记者努力实现媒体人的职责,真实记录这场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害,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现了抗震救援的感人场景。但是,社会学家们认为,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  相似文献   

15.
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至今让世人唏嘘感叹,对于刚刚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国人而言更是感同身受,突发性灾难的不期而至会在短时间内夺取众多无辜的生命,给亲人们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然而,面对频发的重大突发性灾害,新闻媒体在灾害中亲赴一线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应对及加强报道,如何建设应急报道通信保障技术体系,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从地震报道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网友的震后"网络168小时"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转眼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电视媒体以其报道的直观性和现场性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汶川大地震的鲜活的记忆。在中国电视50年之际,汶川大地震报道成了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在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统率灾后重建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目前已进入灾后重建阶段.这阶段基本完成需要3年,其间传媒如何报道,是个既紧迫又影响深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可以说是在危机状况下的社会总动员,各个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站都倾尽所有力量聚焦汶川,而在所有的媒体中,网络传媒的表现尤其突出,新华网则是各大网络媒体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再次领教了大自然的无比威力,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民族性格,更让我们感受了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忘我工作的敬业与拼搏。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之旗再一次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