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哲学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基质,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则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因此,科学与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与西方文化中的怀疑和批判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想在科学上赶超西方世界,就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熏陶,就必须首先具有对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儒学传统对现代人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儒学传统辩证思考和批判继承的程度不足,背上儒学传统文化的包袱,使中华民族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传统,理清儒学传统对现代社会的阻力作用和对现代人的主要负面影响;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及西方文化科学结合多元发展问题,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4.
孟祥卫 《考试周刊》2012,(42):21-21
和西方相比,语文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语言是我们民族文化延续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礼仪交往。可是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课文教育的思想和方式保守落后,要实行课程改革,必须对它进行颠覆性变革。我以为,如果我们的课文课程改革,不对传统课文教育批判地继承,脱离了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文化批判,是整个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全面危机的思想文化呈现。其批判的视界是:悲剧意识体验、文化形态史论、"新马克思主义"路径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而其批判的视点却是: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社会功能批判、政治权力批判等。面对"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整体性转型"双重境遇,中国"文化现代化"在超越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智识性努力中,自当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的作者立足于拉美的文化传统,对西方近代理性精神进行了结构式的批判清理.但他又不囿于民族主义的樊篱,把过去、现在和未来并置在一起,将西方文化和拉美的传统文化并置在一起进行审视、考察,在时间循环之中对拉美传统文化也给予了结构式的批判.这表现了马尔克斯在寻找现代文明与文化传统之间新的连接点时的顿悟.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西方教育体现出西方人较强的平等和民主意识、较强的批判和创造精神、深远的教育价值观、务实的生活观和教育观,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是一个意蕴非常复杂的文本,以往对《狂人日记》的解读主要停留在意识形态批判的层面。事实上,除了意识形态的批判,还有站在西方文化立场对传统家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新文化建设的热情呼唤。这种文化解读的关键在于《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的自私",以及对新文化建设中借鉴西方文化,为个性发展留出空间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和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丰厚遗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理孕育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有关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遗产提供了依据,也为学习吸收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提供了支撑,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有所变化、发展。 1.批判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以后又提出了“古为今用”的方针,就是说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古代起就同西方各国建立了联系,不断地将自己创造的光辉文化献给西方;同时也从西方吸收大量优秀文化成果,作为丰富发展自己文化的养料。长期来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不足,而西方学者却又多所歪曲。本文现就上古时期我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历史作一探索,对西方学者的某些谬论作些分析批判。不当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13.
老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了辩证的认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传统文化的丧失,他怀着复杂的心情,惋惜、无奈、但更多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西方文明中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腐蚀。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远远大于文化认同,从而使老舍小说文化批判力量远远大于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14.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是讲西方美学史的。对西方文化接触得多一点,对它的利弊也有点了解,因此,对近几年来,大量涌进我国的西方文化想得也多一些。对此,我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我国终于不再闭关自守了,真正的文化开放,会使西方文化中进步的有益的科学的东西,被我国人民吸收和借鉴,从而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忧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大削弱的情况下,或不加批判,或批判无力的大量向青年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不知将会产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小说蔑视神圣、反叛权威的倾向,是其主义精神物质,反映了西方中世纪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时期,人民性、世俗性的新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和颠覆。这种读神意识通过讽刺艺术、狂欢手法和反叛性主人公表现出来,具有强烈、深刻的现实揭露性,直接影响到西方叙事文学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转型作为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是走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其转型的过程是批判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吸收西方先进政治文化不断整合的过程。对于政治文化转型的内涵、理据、目标与策略的关注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始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保持警惕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他看到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负面影响,但他对西方文化优秀的一面逐渐重视并有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作比。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不断变化的,他把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仍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下层士兵、市民和知识分子身上。在此基础上,他寄希望于传统文化的自我更新,主要表现在现代国民独立人格建设和民族文化自强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以传统儒学为主体来吸收改造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借以寻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新儒学,实是希望理论工作者融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20.
近期观点     
高中新课程改革应植根于传统教育的土壤新课程引用了一些西方理论,如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等等值得我们吸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还应该剔除其糟粕。任何强大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起来的,在批判继承、扬弃超越传统基础上逐渐形成。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才达到今天的成就,但其根在自己的历史中,在一贯的文化传统中。同样,我们也有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为什么我们偏要忽视自己的文化传统,不从我们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