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大力收集与整理民族文化资料,创建民族文化数据库;研究与传承民族文化,构建民族文化持续发展链;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职能,为繁荣民族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立民族地区数字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既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特殊性,提出了民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是各种教育资源的汇集点,它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而对于民族高校来说,其图书馆拥有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资源,更拥有着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学习等有着重要意义的资源,如何让民族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出其馆藏优势成为了民族高校图书馆眼下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师发玲  李瑜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4(2):110-112,F000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特色的集中体现。基于高校图书馆实践的文化性,从文化视角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化特质,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馆藏文献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而有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是吉林西部地区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记载,草原历史文化记录了吉林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是草原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吉林西部草原文化这种能够被复制、传递的知识财富,我们要积极予以保护并加以推广,而强化图书馆文化建设将是构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平台的关键。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图书馆发挥文化服务作用的基础保障,利用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应用技术,全面提升图书馆文化建设,将是加快构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平台的基础,是实现草原文化应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与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对于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有现实意义。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在配备职工时重点考虑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人员;以人为本,增强职工事业心,建设为民族文化研究服务、科研型职工队伍;以人为本,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培养感情,建设和谐的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地区建立特色图书馆,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需要。本文在剖析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本质即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机构.通过从文化视角探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阐述图书馆在文化强国视角下,承担的文化使命及提高为文化强国建设服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重视如何在弘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使得优良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创新,我认为这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毕生热心于公益事业,不仅倾资办学服务社会,而且还十分重视图书饴事业,对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并竭力在海内外参与创立或资助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其"脸文化"作为重要的体态语言,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脸文化"个性、共性表现作了探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员的应对策略,以求融合大学生与图书馆员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艺术,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传承民族文化“母性”根源的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但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传承中现状不容乐观。破解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危机以及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同质化问题,需要从文化传承高度进行两者关系和意义的探讨,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体系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16.
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张艺谋等人导演的“印象系列”都大量使用各地民族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文章将二者视作“文化生产”的呈现方式,指出文化生产使民族资源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新生,但又存在着被误读、利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田野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展开研究,并对其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掘及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写作和研究中所理解的"农民"不是"五四""国民性"代表的"农民",也不是革命文学所期望召唤的革命"大众"意义上的"农民",而是在中西对照中形成的"世界文学"总体视野下的"农民"。这种观念结构背景,导致80年代的"农民"形象成为落后文化的代名词,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物。这种"农民"观影响了80年代人们的文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文学创作与宗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将这种关系纳入艺术视野,塑造了许多"教徒"形象。通过表现各种"教徒"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揭示了宗教文化对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热情爱国、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他改造国民性、反思传统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具活力的元素。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本文从多角度探析了构筑随州的"文化精神高地"、"文化产业高地"、"文化活力高地"和"文化实力高地"路径,对提升民族地域文化的软实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