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康方言名词的重叠式复杂多样,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字组式(AA子/儿式)、三字组式(ABB子/几式、AA儿B式)、四字组式(AABB式、ABCC子/儿式)三种,其中AA子/儿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耍子儿"谈《西游记》中的杭州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来看,《西游记》所运用的基本方言应是宋元明时期的杭州吴语方言。作品从“成人童话”的特点出发,选用了大量杭州“儿尾”方言,其中特别是重点运用了“耍子儿”这个杭州“儿尾”方言。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话相比,铜仁方言存在大量重叠式名词。通过对比二者的重叠式名词的结构构成形式,发现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AA式有四种类型,AAB式、ABB式和AABB式都各自有三种类型;而普通话重叠式名词AAB式中,A1+A2B式只有一个,ABB式中AB1+B2也只有一个,而AABB式中A1A2+B1B2式则没有。二者的AAB式和ABB式重叠词都是偏正结构,AABB式重叠是联合结构。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在结构特征上具有丰富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李康澄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59-61,91
描写绥宁方言中两种量词重叠式:一种是“AA”及其加缀式“AA唧”,另一种是“A—A”及其加缀式“A—A唧”。“AA”表达“周遍”意义,至迟在唐五代已经产生;“A—A”既表“周遍”意义,又表“逐一”意义,其产生的上限在唐代中后期,下限在宋代;变式“AA唧”和“A—A唧”可能在元代以后产生。  相似文献   

6.
咸阳方言名词重叠式复杂多样,其构成形式主要有两字组式(AA式)、三字组式(ABB式或AAB式)、四字组式(AABB式或ABCC式)三种,其中AA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丹阳方言的重叠式名词比与之相邻的北部吴语和江淮官话要丰富得多,有从、AAB、ABB、AABB等格式,各式中又有若干小类。丹阳方言的这些重叠式名词既有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同的语义特征,也有别于其他方言的构成机制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柳州话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其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均可按 AA式重叠。表具体动作的动词AA重叠式用于“AA看”、“AA点”、“AA下子”和“AA 两 /几 量词”以及“AA没 B”等 4种情况 ;而表某种动作状态的动词 AA重叠式用于“AA的”和“AA点的”。形容词的 AA重叠式包括“AA的”、“AA点的”、“AA点”3种格式。柳州话中 ,ABB式重叠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词干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而 AAB式重叠是由双音形容词、心理活动词、方位词、时间词或某些短语重叠前一音节 A而构成的 ,此外还有“AABB”式、“ABAB”式、“A里 AB”式和“A倒 A倒”式等形式的重叠。所有这些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和入句功能都不相同 ,反映了柳州话重叠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河曲方言重叠式名词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对其中四种主要格式AA式、ABB式、AAB式、AABB式的分析,显示出重叠式名词的构成特点及其表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安康市位于陕西南部,地处川、陕、鄂、渝交界之地。安康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非常丰富,其构成形式主要有:AA儿式、AA子式、A的A式、ABB式、A不BB式、ABB儿式、AABB式、ABAB式、A里AB式、A里A气式、A头A脑式、A眉A眼式、乌A八A式、到A不A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