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赫玛托娃的早期诗歌主要是爱情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新。形式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艺术手法的创新,表现为:戏剧手法、小说技巧、隐喻方式、语言创新、节奏变革,并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不仅由于时代的相近,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个晋、宋之际最重要的名字,总是被联系在一起,对于他们的考察也因此而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他们诗歌的相异之处;诗歌境界下“有人”与“无人”的对比;对自然景物“写意”与“写实”的不同描写手法;以及“情”与“理”的表现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尽管只是限于一个特定角度,但似乎仍能显现出陶、谢二人各自艺术成就差距的本质所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诗歌创作对于真生活、真感情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不愧为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也不愧为建安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李贺描写音乐演奏的诗歌,想象奇特,思路奔放、跳跃,注意从音乐效果上表现一种神奇的意境,并运用通感手法塑造形象,大胆突兀,取得不同凡响的效果。他的诗歌激情洋溢,色彩浓重,语言峭奇,富有象征性,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诗人在创伤时应懂得得诗的艺术规律,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至今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许多诗人的文体意识不强,诗歌作品缺乏诗质。诗体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杜运燮的人物题材诗歌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在这类诗中,诗人往往不直接站出来说话,而是作为一个旁观,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学等的打量,间接地揭示诗人对于人生、现实的理解。这种方式与现代主义诗歌所追求的间接性、暗示性是一致的,也是杜运燮重视对对象进行心理分析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晚唐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把追求形式美作为诗歌创作之能事。温庭筠对于诗歌的形式美,确实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使用铺叙委婉透彻,而且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了精心雕琢。文章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得出其诗歌艺术手法的三个方面,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的目的在于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流丽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吴萌 《函授教育》2001,(6):97-98
《古诗十九首》自东汉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诗论家的高度评价。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并对后世中国诗歌的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其艺术成就,从诗歌的表现方法、艺术构思、语言以及修辞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合二为一》是诗人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富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戏剧、电影、电视、小说等叙事艺术都离不开悲喜变幻这一人世常情,悲喜变幻构成叙事的感氛围与心理节奏,以喜写悲更见悲,乐极生悲是艺术叙事的常用之法,也是不少艺术家孜孜追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有助于对题材的统摄和人、情、事理的开掘,对其以诗补察时政、泄露人情的政治使命作了有力的推导。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诗歌中,常常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艺术手法,在鉴赏诗歌时,同学们有时容易混淆。辨清这些手法,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对人生的思索,对爱情的追求,描写童真童趣,表达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等。“神”介入各种题材的不少诗中,成为泰戈尔诗歌的重要特点;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及神秘性,是泰戈尔诗歌的另一重要特点。精美的语言和韵律也是泰戈尔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学习和研究裴多菲诗歌的人民性,革命性,艺术特色以及三紧密结合的实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以纪念其牺牲150周年。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重要途径,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老师首先应明确。下面就《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7~9年级),简单地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诗歌体理论笼而统之地讲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这些体特点基本上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浪漫主义新诗中总结出来的。而运用不同创作方法创作的新诗和不同形式的新诗在抒情性和音乐性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有意境。偏执于一个方面容易导致理论的片面性。当今中国诗坛,学习借鉴现代派诗歌艺术手法的意象诗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纠正对诗歌体特点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付延平 《山东教育》2005,(21):56-57
重复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诗歌里有重章,歌曲和乐曲中有复唱与重复乐段,同样,小说里也有重复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重复,运用得颇为广泛而多样,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他的著名小说《祝福》就因成功地运用了重复这一艺术手法而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散及诗歌。鲁迅的全部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oo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李白诗歌语言之夸张艺术的几大特色: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力度大、手法多,且契合辩证法,与老百姓语言十分接轨;进而指出李白的夸张艺术是其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