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科学劳动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呢?通过对科学劳动进行分析和阐述,回答了科学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否伴随着价值总量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技劳动作为人类智力劳动而独立化是科技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科技劳动创造价值具体表现为:科技人员直接,独立地创造新价值,科技人员的劳动与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科技人员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开拓新市场而创造价值。科技商品是指能使科技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它与一般物质商品和劳务商品相比较,在使用价值,价值,价格方面具有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是以分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依据的。当今整个世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和外延,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同时,我们又一定要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坚决排除各种形形色色的非科学价值论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5.
第三产业窨能否创造价值,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90年代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主要形成了四种观点: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论、生产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创造价值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健康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论》原理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及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别对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价值,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进行创新探究,提出并贯彻了对劳动价值论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科学创新的原则精神,还与经济理论界的某些观点进行了商榷,通过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若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为意识形态划分的束缚,关于劳动性质的传统理论往往难以对人类劳动作出整体性的一致分析,因此,我们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实现理解上的突破,以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社会劳动的性质。在程恩富教授提出的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说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判断社会劳动性质的基本原则:凡是直接生产性的劳动的支出以及有助于提高直接生产性劳动的有效性的劳动,就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反之,如果只是促使创造价值分配和转移的劳动,就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是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为衡量创造价值与否的依据,陷入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科学含义是指导资本相交换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没有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则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以生产商品的劳动和非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并作为分析商品价值创造的理论工具,才是马克思关于价值走向的科学起点。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具有潜在性和周期性较长、创造性和奉献性较强、综合性和间接性突出的特点。在劳动价值形态上,其劳动不仅创造物质价值,而且创造精神价值;在劳动效能上,其劳动同时具有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科学地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有利于澄清社会上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劳动价值的模糊认识,进一步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不断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数字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而第三产业中的情感劳动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新形式。情感劳动是作为人类交际和互动而产生的,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社会性活动。这类活动通过数字平台、数字移动设备发生。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情感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同时,受到了比以往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劳动更为严重的剥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试图通过现实分工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并指出了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分工,使他与国民经济学区开来。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结构论人口流动模型的调整与"民工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托达罗式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劳动力流动的短期模型,分析了对模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而解释当前中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品牌内涵及其特性--由"衢州保姆"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衢州保姆”显示了它的品牌效应。本文以“衢州保姆”为切入点.在简述品牌基本内涵及其一般特性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品牌内涵,并阐述了劳动力品牌的特性,以期为劳动力品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的 ,他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人本是以劳动者为本 ;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劳动的意义在于它使人的本质得以显现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缺陷就在于它是“以物为本”,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展结果必然是导致灭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劳动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就业的压力一直很大,因此,对劳动就业的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农民进城务工管理得力与否也成了关系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由此引出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本根据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和劳动范围扩大的现实,阐述了当代中国劳动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细分并重新界定,认为总价值是由创造性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这一系列劳动共同创造的,回答了为何由所有生产要素“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人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因自由劳动与异化劳动的不同所引起的心理状态的不同,分析了由“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即“欢乐”与“乐趣”,“幸福”与“舒畅”的快乐感受,和与之相反的属于痛苦感觉的“不幸”、“不自在”、“不舒畅”的感受,这是在人的广泛的实践行为关系领域提出的美感与反美感,其意义大大突破了建立在艺术范畴上的狭义美感论,为美感理论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并为美感范畴的释义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劳动关系的新发展看《工会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难以阻遏的浪潮,中国的入世,把中国引入全球化竞争的平台,这对中国劳动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将带来重大的转折,在此背景下《工会法》的修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傅伟 《成人教育》2012,32(8):88-89
近年来"企业用工荒"一词经常见于报端、电视或其它媒体,这已成为了热点问题。企业用工荒有其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也是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光是企业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尤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企业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民工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并不是永远都可以得到满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而在我国的特定条件下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民工荒”。因此,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因势利导地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农民工向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