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翻译法只强调语言能力,却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法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语言能力的生成。而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外语教学中,将翻译法和交际法有机结合是实现外语教学总体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外语教学应当以文化为基础,从根本上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谈起,首先探讨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指出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提出了文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姚姗姗 《科教文汇》2008,(30):113-113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丰富教学途径、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学生、优化教学环境等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对外语教学效果和学生外语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大目标,交际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教学方法体系。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两者处于不同层面。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语言技能,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技能。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以及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跨跃的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交际包括交际语言中所有的非语言刺激,这些非语言刺激的产生是基于行为发出者以及他对环境的利用,这些非语言刺激对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不重视语言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而仅仅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势必会远离这一目标。如能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非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并融入文化教育,势必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泛读课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健 《中国科技信息》2009,(22):268-269
全文以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基点,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结合文化导入的原则,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并指出将深厚的文化贯穿在实际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何慧燕 《科教文汇》2008,(24):75-75
交际教学法作为流行于世界的外语教学理论,在于它揭示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在于它始终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本文以高职日语口语教学为例,根据交际教学法的特点、目的和实施原则,探讨如何在日语口语课堂中实施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语言交际而言,通过非语言手段传情达意是更古老、更简便的交际形式.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非语言交际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语言本身,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语言与人交流.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郭崇 《科教文汇》2012,(19):135-136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明确将"文化兴国"方针提上日程,并且如今外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转型期,培养目标从对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因而外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文化教学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从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需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芳 《科教文汇》2008,(30):111-112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教学中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作者首先介绍了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以及后人对这一概念的发展。在外语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的语境,教师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方法,如利用母语已有的社会语言机制,通过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有效融入对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冯晓莉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0-230,231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语言交际者所能具备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及能力的总和。俄语语言国情学是应用于对外俄语教学的外语教学法。在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俄语教学中,溶入俄语语言国情知识可以使学习俄语的人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避免或减少令人尴尬或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讨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来说明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要使学生有扎实的语言知识根基,才符合学科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胡昊 《今日科苑》2007,(16):260-260
本文从以往语言教学中的误区,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碰撞着手进行剖析,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从提高素质、改变意识、改进方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卉卉 《科教文汇》2008,(33):145-145
本文从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外语教学目标出发,介绍了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探讨了交际策略、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外语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庞琛 《现代情报》2005,25(10):188-19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又能作用于文化,发展文化。文化因素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之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传播及传承的重要手段。语言扎根于文化之中,又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的意义取决于语言赖以产生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环境。因此英语强化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其根本目的是把英语文化与世界各地本民族文化相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晶 《科教文汇》2009,(1):148-149
近年来,随着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外语尤其是英语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逐步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超越语言范围,解决不同领域及学科中与文化有关的一门学科,贯穿于每项语言技能的培养。为此,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和组成因素,分析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在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燕敏 《科教文汇》2007,(11Z):84-84,86
相对于语言交际而言,通过非语言手段传情达意是更古老、更简便的交际形式。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非语言交际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语言交际者所能具备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及能力的总和。俄语语言国情学是应用于对外俄语教学的外语教学法。在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俄语教学中,溶入俄语语言国情知识可以使学习俄语的人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避免或减少令人尴尬或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语言交际而言,通过非语言手段传情达意是更古老、更简便的交际形式。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非语言交际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