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作出版的初衷是为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出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却起了扰乱社会主义出版市场,涣散编辑队伍军心的作用。它的出现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弊大于利。 1.协作出版并没有达到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目的从笔者经手或接触的协作出版问题看,真正的学术著作,作者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搞协作出版的。大部分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是没有时间往返于出版社和印  相似文献   

2.
协作出版业务是在1984年最先由地方的几家出版社试办起来的,初衷是要为部分地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提供一条补充的渠道。但从两年多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近来很多出版界的同志反映,协作出版的实际效果已与初衷相悖,一些出版社违反规定,拿畅销书搞协作出  相似文献   

3.
对解决“出书难”的一点思考徐兴旺“出书难”,尤其是学术著作出版难,是当前出版界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出版社要压缩品种,优化选题,保证重点,多出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质量、具有文化积累意义、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长命书”...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出书,首先得考虑确定有价值的好选题。高校出版社的选题计划,应以出版学术著作为重心,而选题尤其是学术选题,应掌握“新”“高”“特”三项标准,尽量捕捉三项标准兼备的著作为其“拳头产品”。新所谓“新”,对学术著作而言,无论社会科学著作抑或自然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出版社为了多出书,出好书,都先后在出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采取资助出书、协作出书、代印代发等。下面,笔者就协作出书利弊谈点粗浅认识。协作出书就是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向出版社提交符合质量的书稿,经出版社审定同意后,再由作者(或出书单位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出版社负责终  相似文献   

6.
学林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1982年开始出书。当时明确它是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出版社,以弥补上海只有专业出版社的不足。给它规定的任务只有5项:学术著作、学习辅导读物、新闻出版读物、自费出版物、其他读物。但由于有“综合性”的前提,出书范围极广,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所以,10年来虽然不过出版约800种书,但文、史、哲、经、理、工、医、农,创作与翻译,教育  相似文献   

7.
出版周期是衡量出版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 ,出版界关于周期问题的议论越来越少 ,代之的是经常听到某某出版社几天出书、某项社会热点决策槌音未散图书市场即有多个版本的相关读物闪亮登场……仿佛若干年前曾经深深困扰着出版人的“出书慢”难题早已烟消云散。诚然 ,排版和印刷业技术革命步伐的突飞猛进、出版规模的扩大和观念的变革都是极大提高出版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 ,但出版周期管理问题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 :①大量非热门书(包括学术著作和教材 )的出书周期仍然很长 ;②违规操作 ,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快出书的现象比比皆…  相似文献   

8.
现在出版界的有识之士,要求图书出版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学术界也在呼吁要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各开治疗病症的“药方”。我觉得我们出版界的领导人和广大出版工作者思想上应该明确,要贯彻中央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方针和出版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原则,就必须使图书出版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不然贯彻执行中央的出版方针和原则便只是一句空话。近两年来,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结构,出现了很不合理的情况。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甚至有害的图书大量出版,而大量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学术著作却不能出  相似文献   

9.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与探索学术著作是众多类别图书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即相比较而言,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地大于其经济效益,学术著作的印数(确切一点应该是发行量)一般都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量,因此只能是“亏本”经营。而且,从选题策划到图书营销,整个出版流程,学术著作的操作难度也比较高。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比较难发掘,从而减少了出版机会;即使能发掘到好的选题,从作者撰写、修改书稿到图书出版,周期也相当长,从而降低了出书频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出版社(主要指有工作量指标考核的出版…  相似文献   

10.
我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多学科综合性出版社,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新出版社。我社既出版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著作,也出版基本资料和工具书。同时,又翻译出版国外的社会科学著作。 1978年6月14日我社成立,当年出书3种,期刊10种;1979年出书63种,期刊33种;1980年出书107种,期刊38种。 1980年我们除了注意全面地安排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12.
动态集装箱     
美2005年出书少大出版社没减少据鲍克公司估计,2005年美国出版图书量减少9%,出版业大多数成员认为,多年来出版图书过剩问题应当加以纠正,不少人说下降得还不够,而且主要是中小出版社少出书,应当减少的大出版社恰没有怎么减少出书。衣阿华城一位小出版社负责人哈里斯说,主要是独立经营的出版社减少出书,出版图书总量下降的意义并不大,我关心的是小出版社受冲击最大。鲍克公司按“小型和中型社”、“中型和大型社”加以说明,他们分别减少10%和15%,但主要出版社仅下降1%。大出版社哈珀-柯林斯总裁弗雷德慢说,大多数人都同意出版的书太多,我们总…  相似文献   

13.
一、出版社没有金苹果出版改革在艰难地跋涉,取得的成绩人所共见。但社会舆论对出版改革的评价并不宽容。尤其不满的是学术著作出书难和庸俗之作充斥市场。自然,读者看到的是结果而非深层的原因。那末,原因何在?我认为,某些部门包括一些出版社的主管部门,对于出版社究竟是干什么的,要求他们起什么作用,似乎并不明白。他们把出版社当作伊甸乐园,仿佛进得门来,到处是金苹果,拼命伸手要利润。有的出版社除应缴税利外,年年还得向上级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瓶颈"障碍,一批大学出版社相继成立.因而,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出版所属大学教材、专著就成为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任务.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各大学出版社为了生存和快速发展,都或多或少地拓展了自己的出书范围,如有的大学出版社大力开发中小学教辅类图书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出版社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是坚持出版方向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坚持专业分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出版业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出版社来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共同的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出版社,体现这个总方针、总原则时又各不相同。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任务,各个编辑部都有各自的专  相似文献   

16.
教育出版社属于专业性质的出版社,国家出版行政部门对其出书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即出版教育科学学术著作,学校和业余教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等。这种专业分工,决定了教育出版社工作既是整个出版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这个分工可以看出教育出版社和各级教育行政与教育研究部门尽管切入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即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标题上这句话,是海内外学术界赞誉齐鲁书社的。然而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出版总社采访,感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版总社所属的各家出版社。注重学术著作的出版,不断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专著,这在山东各家出版社已蔚成风气,也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衷心的赞誉和中央宣传部门领导同志的肯定。出版社靠什么立身留名作为一个出版社,靠什么立得住身,留得下名?靠出书多!靠利润高!恐怕不行。主要靠的是能留下多少确有价值的书籍。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总编辑谈到,在中国的出版史上,“中华”、“商务”、“开明”这些出版社,何以影响那么大,名声那么好,还不是因为他们出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是一家出版金融、保险、财经类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的出版社。长期以来,多以“系统内部发行”和通过各省的教材发行站发行上述图书。这种特定的读者群和封闭式的发行方式,形成出书结构单一。信息反馈不灵,妨碍着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经济办学热的降温,金融、财经专业招生人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本人曾有机会去参加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年会,并作为访问学者到日本大学一年,顺便考察了日本的一些出版社。 本文拟对国外大学出版社的规模、出书范围、与大学的关系和出版学术著作亏损等问题作些介绍。 美、日、英大学出版社规模 1.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