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档案形成、保管与利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往往会造成档案文件纸张的断裂、磨损、起拱,甚至出现破洞等等。这就要求对这部分破损档案进行修裱,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件的寿命。目前,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着档案人员盲目处理破损档案的现象,其中有些处理方法不仅起不到延长寿命的作用,相反加剧档案的老化与损毁。当档案文件纸张出现拱裂、折痕断裂、纸洞等情形,有的档案人员随手裁一张办公用纸粘上,使档案文件出现褶皱。殊不知办公用纸大都是化学或机械浆纸,酸度很大。用的浆糊有的是买来的浆糊调稀,有的是市售的化学胶水。这些…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就是给档案文件"治病"的工作.通过修复可以使已经破损了的文件,修复成完好的文件;使失去机械强度的文件,恢复其原有的强度;使字迹褪变了的,让它再现出来可以阅读等.总之,修复工作可以使档案文件恢复"健康",一方面挽救即将损毁的档案,同时还可以大大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3.
张雪  张美芳 《北京档案》2016,(12):31-32
档案实体是我国馆藏档案的主要形式,数量大、种类多,对其加强保护是延长档案寿命的主要途径.在区分档案破损等级和类型的基础上,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档案实体的有效保护.其中,分级保护是在保存现状调查、破损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开展的保护与抢救;而分类保护则是针对珍藏档案、特藏档案和一般档案开展的预防性和治理性保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档案破损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档案破损的原因,并从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抢救以及档案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求达到延长其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档案管理中对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非常重要的,破损档案抢救、修复是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本文通过对现有破损档案采取的抢救、修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试图借助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工具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建立更加有效的破损档案抢救机制,以更有效地抢救破损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及破损原因分析(一)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破损档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文件在保存和利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档案发生老化,出现纸质腐朽、字迹褪色等变化.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有必要对已经损坏或即将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由于一般州县级档案部门的档案数量不太多,加之设备、经费、人力等条件制约,不可能购买先进的修裱设备及采取一些复杂的加固技术,仍需采用传统的修裱技术对已破损的档案进行加固,因此,为了延长档案的寿命,同时也了解传统修裱技术在西双版纳这样的高温高湿地区的适应性,以便今后在全州开展档案修复工作积累一定经验,我对此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利用装裱技术可以延长档案的寿命,为人们提供查阅、利用的方便.在修裱档案过程中,要对一些破损严重或成"砖"状档案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修裱.对破损档案的修复,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保护档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始终是档案技术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档案保护的一个永恒和现实的主题.在档案整理环节中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好档案,减少档案的磨擦,从根本上解决延长档案寿命,始终是各级档案部门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重点揭示了在整理工作环节中影响纸质档案寿命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文书档案人员怎样才能为西部大开发作好服务工作呢? 首先,我们要学习文书学.因为文书学是指导机关正确组织文书处理工作的一门课程.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室的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常不断地改进机关文书处理工作,不仅能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而且也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先行条件,懂得文书处理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要努力探索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再次,要把好文献公布关.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人们对档案馆(室)档案文件的利用会提出愈来愈多的要求.将档案馆(室)中所藏档案文件,根据一定目的加以选编和公布,这是广泛利用档案文件的最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建国 《北京档案》2002,(10):32-33
档案目录的电子化,即档案检索工具的数据库化.而不只是把纸质档案目录转换成一般意义上的电子文件即可.因为,只有把纸质档案目录这一"死文件"转换为数据库性质的"活文件",才便于用户对档案文件的查找,才能提高档案文件的查全率、查准率以及查找速度,从而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总结档案部门档案目录电子化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档案目录电子化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照片档案的保管条件与要求照片与底片都是由感光材料制成的,比一般纸质档案保护条件要求更高。在照片档案的保护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入库前的技术处理。照片档案入库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以延长照片寿命。黑白底片入库前要进行水洗处理,照片水洗后要上  相似文献   

12.
方新德  施娴 《浙江档案》2004,(12):36-37
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虽然它曾建有自己的档案工作,形成过大量档案文件,但经清政府破坏而传世甚少.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积极征集革命历史文物和档案的活动中,浙江省石门(现属桐乡县)、上虞等地发现了许多太平天国档案文件.这些文件除大部分为浙江博物馆收藏外,浙江大学历史系也存有若干并已供研究者利用.其中六件则因破损严重而一直未公诸于众,现经整修裱糊,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特公布如下以利研究.  相似文献   

13.
档案价值是档案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而档案价值鉴定就像过滤器一样,在众多的档案文件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挑筛选出那部分有价值的,档案价值的鉴定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是人们开展文件处理的基础和前提,什么样的档案可以被保存,什么样的档案应销毁,这全都取决于档案的鉴定的环节,所以说档案鉴定可以被称为档案整理环节中的档案"命运"中转站.  相似文献   

14.
纸质档案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姜华 《浙江档案》2004,(11):24-25
档案纸张和档案字迹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一些不可逆的变化,譬如纸张破损、发黄、变脆、生霉以及字迹涸褪、扩散等.档案纸张及字迹的耐久性是关系档案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必将影响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修补破损的档案,延长破损档案的物理寿命,是档案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今档案界创造了很多方法。在中国档案界,比较流行的是运用托裱和丝网加固二种技术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上一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纸质档案的修复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除了传统的托裱方法外,发达国家抢救档案的方法开始增多,比较流行的是纸浆补洞的方法。在对纸质档案的抢救过程中,如果碰到破损严重又是两面有字的档案,修复方法比较单一,一旦遇到同一页上有大面积缺损或高密度的虫蛀,就更难达到满意效果。如采用丝网加固方…  相似文献   

16.
档案修裱技术是抢救破损档案、延长档案寿命的一项重要保护技术,而修裱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档案的保存寿命。长期以来,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存在着修裱前的准备工作不够,不能根据档案的破损情况选择合适修裱材料和修裱方式等问题,使修裱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在档案修裱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充分做好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过去,修裱前准备工作常常被忽视,出现了该裱糊的没裱、不该裱糊的反而裱了,串页、串卷等现象,给整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强修裱前的准备工作,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修裱质量。具体做法是:在修裱前首先要对档…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有效地控制与调节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是延长档案寿命的基本措施之一.余姚市地处东南沿海,夏季库外的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梅雨季节库外的相对湿度达95%以上.对延长档案的寿命影响极大.笔者就如何有效控制与调节档案库房内的温湿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中国传统档案修裱技术,就是使用纸张与粘合剂等材料,运用托裱和修补等技法,对破损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修复的技术。我国档案修裱技术已有1500年以上历史,它是伴随着修复纸质档案、图籍、书画而产生,从古代装潢、裱褙技术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纸质 (缣帛 )档案手工修裱的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 ,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2 总则2 1 目的档案修裱是选择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和粘结剂对破损的纸质 (缣帛 )档案载体进行修补、托裱 ,以恢复或增强其强度和耐久性的一种修复技术。其目的是延长档案寿命 ,便于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2 2 修裱原则2 2 1 适宜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具有最适宜延长档案寿命的强度和特性 ,修裱材料和技术方法不得对档案制成材料产生副作用或损害。2 2 2 相似性原则修裱所用材料应与被修裱档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