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推出了一本新书《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此书拓宽了对外传播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对外传播实践的标准。本刊现选登两篇书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4月7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承办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座谈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在今年"两会"上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什么是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用一个图表和几个例子给出了明确的阐释:简单说,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目的是提升本国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4月6日—4月8日举行的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是首次由中国高校承办的分论坛活动。4月3日下午,在即将启程赴海南参加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前夕,国务院新闻办前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  相似文献   

5.
菲利普·赛博(Philip Seib)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公共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教授。著有《实时外交》(Real-time Diplomacy)、《标题外交》(Headline Diplomacy)、《新媒体与新中东》(New Media and the New Middle East)等专著。笔者在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学习期间就公共外交和媒体外交等问题与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既是中国向世界开展对外宣传的平台,也是世界向中国开展对外宣传的平台。这种"外宣与被外宣"同时并存、双向互动的对外宣传新态势,也折射出了公共外交领域的双向互动态势,为我们站在新的高度推进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言论集纳     
正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陈雪飞在《国际论坛》2018年第4期发表的《美国与俄罗斯在中国的竞争型公共外交——基于两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的分析》一文中认为:尽管"新公共外交"的理念更注重对话与合作,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社交媒体为这种竞争提供了新的场域,各国都希望借此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8.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5):64-64
《中国软实力:传播中的公共外交》 作者王坚是南加州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国际传播、公共外交,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相当丰富的著述。该书就中国在软实力建设中做出的努力,中国公共外交系统的扩张,中国的形象设计及其影响,成长中的中国政府发言人体系,中国的企业外交,海外华人、互联网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1,(1):44-44
近日,“友谊论坛2010——公共外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主题为“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此次研讨会旨在从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解读公共外交这一课题,以不同交流方式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从而推动我国公共外交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文化间传播"。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跨文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8月4日,韩国国会投票通过的《公共外交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实行令》正式生效。《法案》明确了韩国公共外交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和职责,《实行令》则针对法案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条款。这份首部有关公共外交的法律性文件为未来韩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秩序,不断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公共外交中话语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为国际二战类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创新对外交流形式,运用人性、和平、记忆、艺术等"世界语"开展"广场外交""展厅外交""智库外交",以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也为纪念馆在国家公共外交中如何创造性发挥作用做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正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发表的《"多元公共外交"理论框架的建构》一文中认为: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理论为多元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理论支撑点。在多元公共外交系统中,政府、智库、大众传媒、企业以及普通公  相似文献   

14.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0,(10):15-16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大大推动了公共外交由线下向线上、由现实世界向虚拟空间迁移的步伐,加速了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一方面,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球性危机时,数字公共外交为国家形象的管理和品牌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另一方面,疫情所呈现危机时期的复杂传播格局也为数字公共外交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总的来看,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公共外交实践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为在数字空间建立一定话语权,向世界说明中国经验,我国公共外交实践必须适应数字时代的传播逻辑。我国未来的数字公共外交工作应增强战略性部署,调整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数字化调适。在数字技术引领的人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大潮面前,学界和业界应当加强合作,推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任晶晶 《对外大传播》2013,(7):31-32,34
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作为妇女民间外交主体的全国妇联,围绕国家总体外交,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女性的交流交往,取得系列成果。其所属刊物——《中国妇女》杂志1939年6月在延安创办,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刊名,并赋诗祝贺。《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和中国妇女英文网作为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民间外交事业的窗口,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和中国妇女的发展进步传播出去。从全球的角度看,21世纪最初十年女性媒体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期刊杂志领域,女性期刊占据绝对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12年2月13日至17日,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广泛接触美国各界人士,出席有关经贸、人文、地方交流活动,还特意拜访了艾奥瓦州27年的老友,访问农场,观看NBA等,这些活动都属于领导人公共外交的范畴。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传播理论、公共外交理论为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9.
言论集纳     
正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公共外交季刊》2020年第1期春季号发表的《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传播》一文中认为: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国内国外两个工作大局必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新任务。但无论如何,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我们的对外传播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既要适应当前全球抗疫的新形势、新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华裔学生到中国留学,并在毕业后回国发展,并将与中国建立的联系迁移到自己所在的国家,从而成为公共外交的主体。海外华人世界的未来属于华裔新生代群体,华裔新生代是否能成为我国公共外交主体关系着我国公共外交在未来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