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起安康,大家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正龙拍虎"和"邱兴华特大杀人案",这是使互联网曾经"沸腾"的两件事,给"安康"这个原本有着"万年丰乐、安宁康泰"吉祥寓意的名字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2.
游珍海 《文化学刊》2010,(5):127-130
年忌是中国广泛存在的民间习俗。对年忌习俗的研究,目前主要形成了"循环说"、"圣人说"、"谐音说"、"宗教影响说"四种阐释。本文通过对由"数感"到"数崇拜"再到"模式数"进而形成年忌习俗这一发展过程的梳理,在前人对此习俗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解释。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26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驶抵舟山某军港,这标志着历时88天、总航程17800海里的"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圆满完成。"和谐使命——2010"任务是中国海军赴海外执行医疗任务的开拓性实践。  相似文献   

4.
叶菲 《文化交流》2013,(4):10-14
雪后初晴的日子,约亚丽采访。 "需要拍摄吗?"这是她提出的唯一问题。我说"不用",然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竟带着些许雀跃:"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来见你了。"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009年3月28日—4月1日在无锡和台北举行,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开幕式当天,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大会发言中"出人意料"地使用英语进行演讲,此举"震撼"四座,新华社记者敏锐地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这一"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帮助高等学校学生掌握及运用理论,使理论成为推进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高等学校推广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协调好五对关系:"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关系、"目的和效果"的关系、"创造理论、发展理论"和"坚持理论、传播理论"的关系、"教学资源和行政性资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1,(5):32-32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海内外华文传媒在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又一本中国图书荣获"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的《诗经》。这一殊荣的获得也标志着中国图书连续七年在此项高水准的图书设计评奖活动中获奖。  相似文献   

9.
贵立义 《文化学刊》2011,(4):99-102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经常出现"宪"与"宪法"的词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有现代意义的宪法。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已具备了制定宪法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而中国古代不具备宪法产生的条件,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宪"与"宪法"仅指一般法律,有时还指某种官职、机构等,本文逐一作了分析,它们都不具有根本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琨 《文化学刊》2013,(3):37-41
"狼外婆"型民间故事在我国各民族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都广泛流传。这一类故事一般被认为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从而经常作为启蒙童话使用。然而以文本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的视角进行深度的挖掘,这一看似"天真"的故事类型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更为"残酷"的寓意。本文通过分析故事中的禁忌与死亡,试图揭示某些文本中具有符号性的意象,挖掘其叙事中隐含的社会性别意识与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传播"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文化间传播"。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跨文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余每次应邀参加书画笔会,总有人要求书"难得糊涂"条幅,年龄不一,身份有别。余有时看到求字者年龄尚轻,似不谙世事,便不禁问:"为什么想要这几个字?"对方腼腆一笑:"就觉得好玩。"  相似文献   

13.
一向以引领科技潮流和完美产品形象示人的苹果公司终于像它的企业标识一样被"咬"了一口,尽管这一口有些冤枉。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人杨万里不仅以自然山水诗而名著于世,同时还是"性灵"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追求内心自适与精神超越是杨万里"性灵"观的最终旨归,与儒家重视美刺、强调礼乐教化的传统诗学观念有着本质差异,这是时代环境与哲学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范小娟 《文化学刊》2011,(6):148-150
对"言外之意"的推崇几乎贯穿在整个中国古典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大。这种言说方式说明古典批评并不是封闭的,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开放性和未来性,因为"言外之意"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为后世批评者对传统批评的重新解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保留了进一步批评的可开发性、可挖掘性。当代批评者通过立足于自身的时代环境,运用多种角度和方法对古典批评进行新的阐释,在这一过程中,古典批评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并实现了自身的当代化。而古典批评的当代化是实现"古今对话"的基础,这也是建构一个充满多元化、包容化的健康的当代批评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上一篇说过《橄榄味苦称谏果》,这回说枣。枣的别名"红皱",以极经济的用字量,不仅描形摹状,还敷色着彩。"皱"很传神,"红"也不可缺。这二字,1+1大于2,红而皱皱出了形象思维之妙,皱而红又可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在欢唱,因为他们感到幸福;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幸福,因为他们勤劳刻苦;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人们幸福,因为他们得到苍天的关注;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人们幸福,因为他们心灵手巧。"  相似文献   

18.
《职业圈》2011,(3):2-2
一向以引领科技潮流和完美产品形象示人的苹果公司终于像它的企业标识一样被"咬"了一口,尽管这一口有些冤枉。  相似文献   

19.
晓杰 《文化交流》2012,(7):51-54
2012年4月,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传来让所有杭州手工艺人都大为振奋的好消息——杭州成为以"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这意味着,杭州传统的手工艺和民间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两个月以后的6月上旬,我们迎来了自2006年来,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厚报"的发展趋势,延展出对于"厚报"的概念详述、特点,并深化其内在的社会因素,包括内容的扩展,以及受众信息汲取的多样化,通过分析其态势,来研究纸媒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脉络,从而得出"厚报"发展的前景如何,报纸就像是这路途中的一块指向标,指引着纸媒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受众和媒介相互契合,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才能使得纸媒发展愈来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