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CBI:China Book International,下文简称"推广计划")项目以资助出版的方式鼓励境内外出版机构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出版各类别中国主题图书,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传播,以便让世界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始自2004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国外的资助出版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如《于丹〈论语〉心得》,海外版权共签约33个。截至2012年1月,共发行28个语种、34个版本,  相似文献   

2.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两国相互印象备受关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日本媒体涉华舆情研究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人们十分关注报纸、杂志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而关于图书出版的研究,则大都关注日本出版业、电子出版市场等,没有出现涉华图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策略图书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丰富、影响持续增强。但是,在传播扶持政策、企业生产、发行营销和落地覆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改进之处。需要加强地域战略布局建设,加大推动对外出版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步伐。同时,培育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政府在图书出版输出方面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业"走出去"的强度与快慢。那么,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出版业"走出去"政府扶持因素,对推进中国图书"走出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政府推动美国成为图书出口大国一如美国是世界经济军事超级强国,美国图书出口在全球出版行业中地位也是举足轻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6.
图书出版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社建设英文网站是进行自我宣传、图书推广的重要平台。出版社英文网站开设现状网站作为出版社展示自身形象、推介图书的重要平台,日益得到重视,但出版社对本社英文网站的建设尚缺乏有效投入。学者潘汉年2008年对《中国出版年鉴》  相似文献   

7.
邵东 《对外大传播》2008,(10):36-38
中国图书要"走出去"已是出版人的共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努力是许许多多的,决不仅仅是把中文图书翻译成外文即可,甚至是在中文图书的封面上加一张外文的环腰。如何使我们策划出版的图书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被称为全球出版业的“奥林匹克”。《对外大传播》曾以《再谈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为题进行策划, 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图书出版的重点稿件,令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外宣领域对外出版的现状,这些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书籍走向世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了这个平台,为了使读者更近距离地触摸世界出版业的脉搏,本刊最近采访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展览部经理季清斌。曾经参加了16届法兰克福书展的季清斌,可以说是出入书展的“沙场老兵”,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外宣出版业走向海外的历程。他的一些见解也许会给国内新闻出版行业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读了《对外大传播》2005年最后一期的“再谈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专栏的几篇系列报道,特别是对“中国图书从这里走向海外”的报道和评论,结合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深有感触。目前, 中国图书对外出版发行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的同时,中国图书的出口数量却相对增长缓慢,这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是不相称的。中国图书要进入国际图书市场就一定要遵循相关的经济规律,因此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和指导中国图书对外出版发行工作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文辞典在日本的大量出版反映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表明中日关系正在增进。日本出版辞典最具权威性的岩波书店于1999年5月末出版的《现代中国事典》发行仅仅两个月就销售了1万册,在中国图书专卖书店畅销书中排名第一位,且热卖不止。购书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而言,传播力是传播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既着眼于传播的硬件和范围,也取决于传播的精度和效果。本文尝试从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国外发行能力和国外实际落地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图书走出去进行传播力分析。对外图书出版能力对外图书出版能力,是衡量图书走出去传播力的重要评估参数。我国图书走出去生产环节,是一种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对外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全球图书市场整体向好,外版涉华主题图书也呈现上扬走势。在这一年里,中国主题图书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在国际主流媒体的曝光率都大于2013年。在海外出版商出版热情高涨的带动下,2014年涉华图书出版呈现出新特点。一、图书出版数量持续稳步增长,选题角度和观点多样从2005起,笔者便对全球最大的图书网站亚马逊英文网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该网站提供的检索路径,利用关键词搜索以及人工筛选等手段获取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核心是人,不论是选题策划、市场营销还是推广谈判,都离不开人。这个人就是版权销售人员,也叫版权经理——因为西方国家出版机构的版权经理只负责版权销售。版权经理常年与国外作者、编辑和代理人打交道,他们最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图书选题最适合,什么样的营销方法最妥当,什么样的沟通手段最灵通。换句话说,中国图书"走出去",版权销售人员的作用不可小觑,版权销售人员的素质不可忽略。根据我的  相似文献   

14.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8,(11):62-62
近年来,各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用多文种向海外推广。它们不仅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正>图书作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交流空间中承担着传递具有丰富底蕴的"中国故事"的文化功能。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有助于科学建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自我国陆续启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走出去"系统工程以来,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体量规模、地缘范围和主题类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图书海外传播在秉承十年来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在政策环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图书对外传播渠道,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下简称"五洲社")提出了"中国书架——中国图书(外文版)影响力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国书架")。2016年该项目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该项目旨在整合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内容的外文版图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俄罗斯人民认识与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俄罗斯持续关注并积极出版各种中国主题的图书,从图书种类到发行量都有较大的突破。①2016年,俄罗斯进口图书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进口额为2120万美元,中俄在传统出版上的合作为数字出版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9日,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中部的这个 位于美丽的莱茵河畔的经济中心城市拉开了序幕。 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书柜”——德意志图书馆,德国法令规定1945年以后出版的德语印 刷物都有义务提交它保存。大约500个出版公司集中此地,称得上是世界图书业的中心。每年世界 最大、最有名的书展在法兰克福举行,吸引了大约800万参展商以及25万参观者。 为什么出版商都对法兰克福书展趋之若鹜,为何一个国家传播自己文化一定要让图书走出去? 刚刚离我们而去的著名记者爱泼斯坦曾说过,报纸和网络是手枪、机关枪,而图书是高射炮,如果 有没来过中国的外国朋友说起对中国的印象,他们会说,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里面 是如何说的?或者会说,他看过一部什么样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但即使是电影那也基本都是先有小 说,后改编的。图书出版在对外传播与沟通中是如此的重要。 2004年改版之初,《对外大传播》“总编手记”栏目中,我们刊登了题为《外文图书出版向对象 国“靠岸”》一文后,就一直追踪、关注着外宣领域“书刊本土化”的进程,并据此做出了“图书向 对象国靠岸”、“《今日中国》阿文版在埃及落地”等一系列专题。我们力图通过种种探讨,一步步向 中国书刊出版的神经末梢靠近,去帮助大家一起感受图书出版国际市场的脉搏……——编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读者的思维模式和当今世界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了解国际市场对中国图书的需求,借用外脑,策划一批符合外宣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对外图书选题,7月31日至8月6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召开了2006年度“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此次会议共邀请到10位外国专业人士,他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墨西哥、英国、美国7个国家,涉及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4个语种。他们都是所在国家图书出版和销售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中国的了解也都远远超过一般的西方人,有的从事中国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已长达30余年。大会期间,外国专业人士先后作了主题发言,内容涉及国际图书市场分析、图书发展趋势、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之比较、国外读者对中国图书的需求、图书装帧设计、中国图书在国外书业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中国图书的市场份额、外文局现已出版的外文图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大会演讲之后,外国人士又分组到中国外文局各出版发行单位,就中国当代文化、中国文学、汉语教学、儿童读物、中国国情、中医中药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本刊选取大会外国专业人士主题发言的精彩片段和各出版社交流心得中的亮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